第192章 给鬼子中将整不会了,跟太平洋战场不一样啊(2 / 2)

西山福太狼懵逼了,太平洋战斗的时候没见过这种战术啊。

来如风,去如风,八路这是把自己阵地当后花园了?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关键他还没有任何反制手段,前线被杀了个七零八落,鬼子的尸体躺满了地面。

场面一片狼藉,铁锅里的粥,还放着炸飞的半条腿,白花花的大米粥内,变成了暗红色。

浪费粮食啊,一口没吃。

此刻再看茫茫大山,让鬼子中将有股无从下口的感觉。

找不到敌军主力,眼前全是大山。

可以考虑分兵,将日伪军分成多股进山,一旦爆发战斗,迅速向该地点集结。

似乎所有的鬼子军官都会这一个战术,分而击之。

小鬼子哪有什么超绝的战术,无外乎靠着工业优势,把一战的弹幕徐进战术执行下来。

炮兵轰炸,步兵推进。

当八路军的综合素质提升上来之后,鬼子的这套战术根本行不通了。

尤其是面对丁伟的精锐兵力,分兵进山立刻遭遇到了来自隐蔽地段的反击。

不熟悉地形,不熟悉部署,不清楚八路弹药储备的情况下,鬼子贸然的进入山区,损失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山区内,有很多隐蔽的单人工事。

提前挖好了深坑,躲在杂草后边,突然的冒出来,把手榴弹扔进人群中。

茂密的杂草成了八路最好的掩护手段。

单兵、班组、连排等小股兵力的反击手段多样,在单独作战的时候,往往爆发出令人惊喜的一面。

迅速打掉了进入山区的鬼子。

小鬼子最大的特点是顽固,他们的训练几乎变态,每个鬼子都像毫无感情的杀人机器。

遭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味盲目的硬打死守。

双方武器装备相差不多,或者日军火力处在下风的时候,几乎没有出现以弱胜强的例子。这种顽固跟极端会加大人员伤亡水平。

譬如眼前,明知道丁伟的部队布署了各种陷阱,鬼子还是一股脑的往山区内钻。

被打疼了,迅速补上一波,妄图用精锐的单兵杀穿山区。

双方在山坡内游斗,鬼子被四周出现的八路打的不知东南西北。

多支部队往前突进,一路杀进了山区腹地,看四周都一样,翻看地图也不知道处在哪里。

俨然形成了一场大混战。

丁伟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班组火力优于鬼子,混战过程中会减弱飞机、火炮的威胁。

关东军的飞机,总不能连自己人也炸吧。

利用对山区地形的熟悉,依托地形阻击、突袭、游斗、包抄。

各连队活跃在一片区域,配合主力营,形成包围攻势。

大乱战开启,丁伟单独让张大彪准备预备兵力。

“鬼子擅长在夜间突袭,这也是我们擅长的本事,安排好预备兵力,安顿预备火力。我要在晚上钓大鱼。”

“段鹏,让特战营集合,一个师团的中将指挥部,对你而言还是有些价值的,给我找到它,端掉它。”

“卫国,安排装甲团,在晚上形成防守火力。”

“我要在夜间跟23师团分出胜负。”

这一战考验双方的韧性,更考验双方的预备兵力。

鬼子自恃有上万人马,损失千人,还有上万人,打就完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