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 / 2)

轰轰轰!

崇祯的脑袋再炸,听的目瞪口呆。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就算是士族豪绅,在自己治下,也能遭受如此待遇。

对方恨不得食吾肉,寝吾皮,对我崇祯皇帝,或对朱家子孙恨的咬牙切齿!

朱由检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是啊!

加派三饷。

还是轻飘飘的四个字。

但对天下人来说,这四个字的分量重若泰山。

贫民百姓或许拿不出粮食,任你再如何加派也就烂命一条。

可士绅豪族有啊!

他们被朝廷榨取的一干二净,还要受到各地朱家宗亲的敲诈勒索。

提到朱家宗亲,更是朱由检心中永远的痛。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朱家子孙已繁衍成一个极其庞大群体。

朱由检曾在宗人府看过卷宗,朱家子孙从洪武年间的一千多人,愣是扩张到现在的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朱家子孙,多么恐怖的数字。

光是存放他们的姓名籍贯的书册,就用了一整个屋子。

这一切,都得益于洪武爷和成祖爷对宗人的宽厚态度。

凡朱家王孙,十岁起便能领薪俸田产,永不缴纳税赋。

同时犯了律法,也可适当宽宥,拿钱赎罪。

简而言之,任何事情都可满足你们,只要你们别起兵造反就行。

所以几百年来,朱家各地的王爷除了拼命生子,再不会有任何想法。

而每年朝廷为了给他们发钱发粮,就要支出国库一半还多。

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满足,依旧仗着身份强取豪夺,吞并田产,壮大自身势力。

大明亡国,三成的原因可归咎于他们身上。

恐怕洪武爷爷和永乐爷爷打死也想不到。

千防万防,最终大明不是被这些朱家王爷推翻,而是亡于百姓之手。

“……呼……呼……呼……”

朱由检喘着粗气,依旧喊道。

“好好好,沈炼!这便是那些个士族豪绅造反的理由。朕姑且相信!”

“可那些大明官吏呢?他们拿君俸,食君禄。教的是程朱理学,秉的是孔孟之道!”

“这帮人却不想着抵御闯贼和辽东建奴,带领全城百姓当反贼,开城投降!”

“他们又为何造反?难道,也是朕对不起他们!!!?”

“大明官吏?”

沈炼见朱由检还不明白,眼神越发黯淡。

“陛下休急,这便是沈某给您讲的第三个故事。”

“乱世……为官!”

“说崇祯元年。”

“有个重庆府的读书人,参加了那一年京城举行的恩科会试。考中举人后,又在殿试上名列三甲。姑且叫他陈大,为三甲第三十九名。”

“陈大家里同样是书香门第,颇有财产。可惜考的不算太高,无法留在京城为官。”

“家里一番运作后,朝廷将他安排到陕西道延桉府米脂县,担任县令一职。”

“说白了,还是家中送的银钱不到位。若是到位的话,谁又愿意跑到民变最凶的地方呢?”

“可这个陈大却心比天高,欣然接受。”

“他认为,苦读诗书二十载,不就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朝廷将他安置到最凶最乱的陕西,便是要考验于他,今后提拔重用于他啊!”

“陈大暗暗发下毒誓,我今后必要克己奉公,爱民如子,必要像海瑞海大人一样,名留千古。”

“于是崇祯元年,陈大便意气风发从京城出发,带了颇为丰厚的盘缠,昼夜兼程赶路来到米脂县做官。”

“可风尘仆仆的陈大,一抵达米脂县却傻了。”

“人呢?本官县衙里的人都去哪里了?”

“但见偌大的县衙门可罗雀,县里的孩子甚至在杂草丛生的公堂里光着屁股玩耍。”

“陈大顿时急眼,一番寻找后,终于找到米脂县的县丞和主簿。就询问他们……”

“人呢?两位兄台,为何咱们米脂县衙如此荒凉?”

“县丞和主簿见来了个愣头青,什么都不懂,只好无奈说道。”

“县令大人啊,您在京城就没人教过您吗?”

“上一任县令为了躲避民变,早花了银子调到其他地方去了。”

“临走之前,他遣散了师爷、衙役、文书、捕快,如今,咱们米脂县衙荒废了两年,早就成这般模样了啊!”

“陈大闻言大怒。”

“荒唐!上一任县令为何遣散这些人等,难道没了县令,县衙就不运转了吗?这两年来,米脂县又如何安民防盗?”

“谁知,主簿和县丞却像看傻批一样看着陈大。”

“县令大人啊,难道您不知道,整个米脂县衙只有咱们三个人是官,他们则都是吏。朝廷是不会向这些书吏、文吏发放俸禄薪水的啊。人家不去想办法挣钱养家,难道活活饿死?”

“陈大闹了个脸红脖子粗,终于明白,原来县衙里那些让县太爷威风凛凛的人,全都是县令自己拿钱雇佣而来。”

“没办法之下,陈大只好拿出所有盘缠,先让人打扫了整个县衙,各项设施翻修一新,又雇佣了师爷、文书、捕快、衙役等人。”

“一番折腾,还没正式上任,就已花光了盘缠。”

“可等正式上任后,才算彻底傻眼。”

“家中吃饭要钱,衙役办事要钱,师爷联络县城豪绅士族也要钱,甚至给上级官员打点孝敬礼物,还得要钱。”

“可一个县令能有多少钱?”

“一年的俸禄不过四五十两,根本不够这些开销!”

“陈大没办法之下,只能给家中写信,让家中寄钱过来,但三番五次后,家里也不给他寄钱了。说别人为官三年,家财万贯,怎么你当了县令,却要将咱们陈家活活拖垮?”

“无奈之下,陈大只能又找到主簿和县丞询问办法。”

“两人呵呵笑了,说县令大人啊,天底下没见过您这样当官的人。”

“您一不要旁人孝敬,二不给士族乡绅摊派,三不克扣饷银,怎么可能支撑下去?”

“陈大闻言大怒,连骂大胆,你们二人要教本官贪赃枉法吗?”

“两人只是冷笑,懒得再管陈大的破事,转身就要离开。”

“可陈大明知自己已山穷水尽,再不发放衙役班头的饷银,这帮人都要离开,到时候可就丢大人了。”

“他慌忙拉住两人,低三下气的询问究竟如何去做。”

“两人见陈大终于放下该死的面子和尊严,立马换了态度,笑着将为官之道尽数告诉对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