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郑和下西洋(2 / 2)

...

洪武年间,金陵城。

无论是朱元璋、朱标,还是一干大臣,无不瞠目,下海经商这么赚钱的吗...

这给的也太多了。

朱元璋内心不由得火热了起来,要是有这么多钱的话,那不论是残元,北边的女真部落,还有海上的倭国,统统都是冢中枯骨苟延残喘罢了。

从天幕得知,纵然是后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是以海上贸易为主,那么水师力量的加强倒是至关重要了。

不仅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倭寇问题,还能通过贸易创造大量财富,补充国库。

...

...

洪武年间,金陵城。

一众大臣都了然,原来是家国不分呐。

一想到说如果将来自己的俸禄折成各种香料...就有些头大...

毕竟这东西不像粮食,你也用不了多少。

而且这种折俸是毫无油水可捞啊,按市价折算给你,你不可能卖得比这价格高对吧,毕竟你在卖其他人也在卖啊,官府也在卖。

所以如果是自己的话,恐怕也会反对下西洋经商了...

金陵城内,一些商人则是对此事更为敏锐,不由得嗤笑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市面上卖的人多了(货物越多),货物就越卖不上价。

而如果以市价折算成俸银,那拿到香料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赶紧跑到市场上去抛售,因为去晚了货就毛了。

不过这些话是不能说的,所以也只是笑一笑就糊弄过去了。

...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当然觉得朱棣这种行为不妥,但好像里面还有些问题,但一时又想不明白是什么问题,于是就把问题抛了出来。

程咬金大大咧咧道:“嗨这好理解得很,灾年粮食收成差米麦就贵,丰年粮食收成好价格就低一些。”

“换句话说,等官员们拿到这些香料去市场上叫卖时,这些香料价格早就不值这个价格了。”有人补充了一句。

众人都是相视一笑,如此看来这朱棣确实...做得不厚道。

李世民了然,如果不是细究的话,可能真的会忽略了这些细节,最后导致君臣离心。

而且加之家国不分,每次下西洋赚到的钱都是充入内库,而所有的成本则是由整个国家来承担,六部自然是有堂堂正正的理由公然反对的,所谓劳民伤财也不是污蔑。

果然天幕接下来的话更是印证了这些观点。

...

...

洪武年间,金陵城,和兴茶食店。

众人毫不怀疑,因为天幕所说的,皆符合常识,市场就是如此。

所以听到说这种‘折俸’行为还充斥着各行各业时,皆是哗然,这也太黑了吧。

你低价收购来的东西...作高价抵了工钱,反手还大甩卖,搞得我们辛辛苦苦换来的种种香料只能砸在手里,确实是缺了大德。

不过这种行为导致的不公平的结果,难道燕王殿下就一直没有发现吗?

“呸,怎么可能不知道,我看就是猪油蒙了心!”

“慎言!”

“啧...!”

武英殿前。

一干大臣人都已经麻了,大家都是老狐狸了,自然不可能相信这是无意的...

其他一些暗中支持燕王的人此刻也有些无语...

不是,合着跟你您干,好处也是没见着啊...

“要说在我大明为官,真是难呐...”胡惟庸心里暗暗想到。

朱元璋脸色有点黑,这事虽然干得不光彩,但说来说去也只是老四的行为不厚道罢了。

天幕扯了这么多,更多的是对这种家国不分的情况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海上贸易还是很赚钱的。

能赚钱,那就好。

...

...

朱元璋暗暗咂摸,所谓大航海时代恐怕就是海洋贸易吧,那经济学呢?

“诸卿以为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何物?”

“经济经济,经世济民,应是治国之术。”

“放屁,联系天幕前面的话,应是研究做生意的门道吧。”有人随口反驳道。

这话倒是博得众人的认可,只是做生意也值得这么兴师动众的研究?

一众大臣见识过后世学问的精微之处,自然没了以前的轻视之心,事实上光是一个蒸汽机,元素周期表,以前怎么也得嘲讽一句玩物丧志。

此时也只是表示惊讶,惊讶的是这么兴师动众,而不是不该研究。

“老臣以为,这经济学怕是没有这么浅薄。”宋濂琢磨着道,自从天幕降临后他的思想也开始慢慢转变,看到了后世的众多五花八门的学问是真真实实能造福百姓的,因此平时也乐得琢磨一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