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成不成还要看效果(2 / 2)

虽然这种窑口,一次最多能出一万砖。

而且每次最少要烧七天以上,但是他烧窑成本低。

所以,一些大队是大窑口也修,小窑口也不放弃。

“这边是三合大队的窑,他们三个小队,每个小队负责一片,看看正好是三角形分布!”

秦军还不如楚玉了解情况,所以楚玉更加清楚这一片窑,都是属于谁。

“这一次得出多少砖瓦?”

稍微差了一下数量,秦军都很惊讶。

楚玉嘿嘿一笑道:“你教的那种窑,一次出十万,那些小窑一次一万,你算算就知道了。”

“不要为他们担心,我们公社现在名声在外,他们出多少砖瓦,都被外地人拉走了。”

这一片窑口出产这么多砖瓦,楚玉只有得意,没有一点担心。

这就是因为,他们公社所有大队的砖瓦窑,不管出多少砖瓦,都能卖出去。

可是他们不清楚,这样的事情,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本来秦军还以为,等所有大队都有砖瓦窑,就要卷的全面降价。

可是他们公社改革是个新鲜事,一改革,这边发生点什么,都引人瞩目。

这样一来,反而让他们公社得到好处。

那就是外地人增多,销售变得好做。

所以那么大产量的砖瓦,这都好几个月过去,居然还都能卖出去,这大小也算个奇迹吧?

稍微一算,秦军就发现,就这么一个大队每天的产量,就超过十二三万。

他们公社总共十三个大队,谁也不会被落下。

所以,他们公社每天出产的砖瓦数量,能够达到一百五六十万啊!

农村一栋房子,连围墙算上,能消耗五六万块砖嘛?

就算一家用六万砖,这一天的产量,就能建三十来栋小四合院。

所以,崩盘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建筑材料的价格,受限于运输成本。

只要人家本地有砖瓦窑,立即就能把他们公社的生意抢了。

他们现在还能大肆扩建窑口,提升产量,大笔捞钱,完全是政策红利。

可是,这种政策倾斜,还能支撑多久?

红旗公社的变化,肉眼可见。

上面的领导都不是瞎子,他们看的会更加清楚。

所以,政策全面放开,或者只是一个县城的政策放开,就完全可以让这些小砖瓦窑遭受灭顶之灾。

砖瓦卖不出,就会另外想办法。

所以,是不是可以改烧水泥?

一边走一边看,周围几个大队,秦军都转悠了一圈。

很快,他就来到红旗公社最东边。

这个最出名的就是大河大队,也就是秦军所在的大队。

从大河大队一直向南,接下来的沿河大队、小刘大队。

三个大队,都是紧挨着一条河讨生活,毕竟有水粮食产量才高。

所以,这三个大队不止是地多,土地的粮食产量还高。

有地、有水、有粮,自然人口就众多。

只不过,他们这边人口密集,就没有多少山林。

所以,这边想要节省成本,使用木材烧制砖瓦就不可取。

大河大队第一小队,之前就没有烧制成功。

后来换成煤炭,总算是烧成了,但是成本稍微有点高。

但是,他们还是赚钱,只不过没有其他大队赚的多。

对于这一点,第一小队的张家人,自然都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

对于秦军的特意针对,很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他们也不敢真去找麻烦,因为他们早就有经验。

虽然秦家人没有他们张家人多,但是他们却不一定打的过人家。

没办法,就只能憋屈的慢慢发展。

活人肯定不会被尿憋死,这个世界上也肯定不止是秦军会烧制砖瓦。

传统老手艺人,真心去找,还真能找到一些。

比如隔壁河东公社,他们那边。原来就有不少在窑厂干活的老手艺人。

如果他们再大胆一些,甚至可以直接去白家公社找人,那边可是有原来白家的砖瓦窑。

虽然白家公社已经没有白家人,但是那边白家还是个忌讳。

张家虽然胆大,也没必要招惹这个麻烦。

所以,他们还是从河东公社请的人,听说请来的还是一位高手。

今天他们已经开了一次窑,而且还做了一次试验。

当秦军和楚玉过来的时候,他们这边正热闹着。

只见一群人,正围绕着一片建筑工地,在讨论着什么。

稍微一靠近,秦军就听到有人在议论。

“这就是那小窑当中,烧制出来的水泥?”

“是,那个小窑是试验窑,就是为了验证可不可以烧成水泥!”

“看这个样子,这是烧成了?”

“现在说还太早,成不成还要看效果。”

“对,之前我们烧制的砖瓦,看着也不错,谁知道一碰就碎呢?”

“那是烧成温度不够!”

“这一次应该不会有问题,我们已经注意烧成温度,听说有温度计。”

“不用听说,我都看到了,那么长的一根温度计。”

说着,这人还一边比划。

他可能真懂得一些,所以还知道烧制水泥,需要一千四百度的高温。

“我感觉这烧制水泥,也不太难的样子啊!”

“肯定不难,要不然秦军一个熊孩子,凭什么能烧成?”

“对,我也去看过,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不让别人烧制石灰?”

“有吗?不是因为烧制石灰不如烧制砖瓦不赚钱,我们才不烧的吗?”

“肯定不是,既然烧制石灰不如烧制砖瓦赚钱,秦军又不傻,为什么不烧制砖瓦?”

“人家烧制耐火砖,我们第一次烧制砖瓦不成,就是因为温度没有提升上去,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耐火砖不合格?”

先前说秦军不安好心的人,有点着急。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烧制石灰的窑,可以烧制水泥!”

“你们都不信是吧?看看那座试验型小窑,他就是一座水泥立窑。”

“这次我们请来的是一位高手,他很了解烧制这些建筑材料的工艺。”

“什么叫工艺?懂不懂,就是莪们说的手艺。”

“人家就知道秦军建的窑,叫立窑,能烧水泥,看看,这不是烧成了?”

“如果不是人家自信,能够立即拉到工地上来,直接做实验?”

“都看好了,只要实验成功,我们大河大队立即开始起飞。”

“知道什么是起飞?就是我们能赚大钱,很多大钱!”

“不信?知道外面一袋水泥多少钱吗?三块钱,这样还有价无市。”

“这可是一袋啊,只有一百斤,一吨是二十袋,也就是一吨六十块钱。”

“那么大的一座窑,一次听说能烧制五六十吨,这是多少钱?”

周围一圈人,全部被这人描述的美好钱景吸引住,一个个眼神迷茫。

他们一个个的恐怕都在算账,一吨六十块,五六十吨是多少钱?

这么简单点算术题,很多人都很精通,所以很快就有人惊叹出声。

“三千六百块啊?”

“成本多少?好像比制作砖瓦成本低吧?”

“应该跟烧制石灰的成本差不多,一吨才十几块?”

“这么说,一吨不是能赚四五十块?有这么多吗?”

“是有这么多钱,真比我们烧制砖瓦,还赚钱啊!”

“是啊!烧制一窑十万块砖,也不过才卖三千块钱。”

“好像也差不多!我说卖出的钱,都差不多!”

“哪里差不多了?差多了。”

这时,先前描绘美好蓝图的那人,又开口了。

“你们看看,现在都有多少砖瓦窑厂了?”

“你们就没想过,为什么秦军不烧制砖瓦?”

“一个是他烧制水泥更赚钱,再一个就是他早就想到,砖瓦窑数量会很多。”

听到这里,秦军十分惊讶,这人还真是有点眼光,连他想什么都知道?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