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的技术方案(2 / 2)

“我知道了~”

船夫哥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所谓的验证不过是一个台阶而已,其实已经表明了赵默点出的多半是正确的,不由暗叹:“这人和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然后,他示意杜文涛投影继续往下看。

在报告的最后,他们看到了赵默给出的一个结构优化方案,取消了他们现有的模组方案,直接电芯组成电池包,赵默还贴心的给这个方案取了个非常独特的名字,给人以不明觉厉的感觉:CTP技术!

不用看下方的技术说明介绍,船夫哥就“腾”的一下直接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原本还很轻松的脸色终于变为了震惊,眼睛甚至都瞪大了,直直的盯着屏幕上的新型电池方案。

“这~这怎么可能啊?”

研发部老大更是呆怔在了原地,比刚才还要更加的不可思议。

既然工艺水平导致能量密度不达标,那就不追求单体的先进,在整体上追求先进,提高体积利用率,如此一来整体能量密度不就上去了吗?

在原有的方案下做不到,那我们就跳出去,从外面想办法。

两人都是专业人士,只看这个结构方案就明白这一点。

除此之外,减少了模组结构,零部件数量不就减少了吗?生产工序不就减少了,生产效率不就提高了吗?生产效率提高了、零部件减少了,不就是生产成本降低了吗?

这何止一箭双雕啊,这是一举多得啊!

良久之后,船夫哥冷静下了下来,一脸感慨的说道:“只是一个小时吧?呵呵,只是一个小时,不仅指出了我们的问题,还贴心的给出了全新的方案。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和人的差距真的会太大!”

研发部老大:“……”

杜文涛:“……”

……

京城,五道口。

发送完邮件后,赵默就把这事暂时抛在了脑后,开始拿出书本学习起来。

“2006年7月22,彩云之南5.1级;2004年8月10,彩云之南5.6级……2001年10月27,彩云之南6.0级;2000年1月14,彩云之南5.9级;1998年11月9日……”

看着有关地震记载的资料,赵默很快便眼神一凝,彩云之南竟然几乎每隔一年就有地震爆发,而且烈度都在5级以上,如此频繁和剧烈,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再看其它地震,几乎每年一起,有时候甚至一年几起,位置都是在西南边疆。

赵默若有所思:“板块运动导致地震频繁,所以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地震专家们都习以为常了?”

西南边疆的确频发地震,这可能导致人们对于西南边疆地震发生的重视和不重视。

重视,是因为频发,所以有了经验,一年到头会几次演练。

说不重视,也是因为频发,所以有“习惯了”的趋势,这或许是汶川大地震损失惨重的一个原因之一。

毕竟,像叶校长那样真正把地震演练当真实地震来模拟对待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文川大地震之后到我重生前这段时间,川省和彩云之南依然爆发过多次地震,而且震级也不小,所以这个地方的板块运动这些年到了非常活跃的时期。这样来看,我要做科学预测的话,除了实地考察,或许可以?”

赵默暗暗琢磨着。

但很快,他就压下了他刚要琢磨的取巧的方法,不符合科学的东西不具备参考性,除了当了一次神棍,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不是他想要的。

“咦,你怎么看起这个来了?”

杨婵过来自习了,走到他边上见到他看得书籍后,忍不住惊疑出声。

赵默听声音知道是她来了,头也不回的回答道:“想做一个有趣的东西来玩玩~”

杨婵低声问道:“什么有趣的东西?”

赵默笑道:“一个和地震有关的模型,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杨婵“哦”了一声,然后说道:“那你不是要去地质大学那边找资料?”

“这个应该是要的,少了他们可不行~”

赵默回答道,心下却有些无语,他到前不久才知道,原来五道口现在没有地质学,地质学比数院更惨,数院好歹还重建了,地质学却是在整体打包给了去年才独立的地质大学之后,彻底不建了。

是的,不建了,没了,五道口不搞地质研究了!

堂堂第一或者第二的大学,竟然没有地质学,就说奇葩不奇葩吧。

杨婵嘻嘻一笑,然后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开始了自己的学习。

赵默看了一眼,有些怔神,杨婵竟然看起了工商管理类的书籍。

“参与管理吗?”

一时之间,赵默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