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调教演员(2 / 2)

李墨不可能永远单打独斗。

李墨和田升泰经理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挂掉了电话。

“大家准备一下,等一会儿,拍下一场!”李墨挂掉电话,冲着几个主要演员喊了一声。

现在的《开端》的拍摄,已经渐入佳境,大家都已经进入了拍戏的状态。

几个主要的实力派演员不用多说,就连李艺桐的状态也愈发的好,今天拍的几场戏都是一遍两遍就过,没有再拍第三遍的。

除了她这个角色,本身就比较简单演绎的原因之外,她自己本身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儿就不得不说,经过这几天的拍摄,李墨发现李艺桐的确是有演戏的天赋。

她虽然在北舞毕业,但是李墨教给她的,一些技巧心得,她基本上可以在几场戏之内,就可以领悟到精髓,并且应用到拍戏之中了。

这听起来很惊人,但是实践起来并不难。

几个小时之内就把一个技巧融会贯通,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李艺桐也不用在短时间内,把一个技巧练习得多么娴熟,她只需要练习到,可以应对这场戏,就可以了。

只要她在演绎李诗情这个大学生时,可以想起来,并且可以用到下一场戏里,那么对于李墨来说,对于《开端》剧组来说,就够用了。

除了李艺桐的天赋外,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李墨给李艺桐,提供了这么一个练习的场景———《开端》剧组。

自己有没有天赋固然重要,可是外界的辅导与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剧组里,只要李墨交给她一个技巧,凭借着《开端》剧组的一场场戏,那么李艺桐可以立马,应用到表演之中。

换一个词的话,这个应该叫做“针对性培养”。

不仅如此,每次在李艺桐,犯错之后,李墨都会粗暴地打断她的台词,狠狠地教育她,然后再告诉她应该怎么去演。

怎么样运用肢体,这个人物此时是什么样的心理,台词应该怎么样去说,才能够表达出来,当前人物的感情?

在经过一次次的教育之后,李艺桐可以迅速地成长。

这已经不是专门去培养了,而是针对性的训练,每一场戏都是一个考题,都是一个知识点,经过这几天的拍摄之后,李艺桐已经可以算作是入门了。

李墨现在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凭借李艺桐现在的能力,混一混内鱼的女演员圈子,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起码现在她的肢体台词是过关的,表情也不僵硬。

对!

就是“不僵硬。”

只要不僵硬,就可以。甚至不用做到,表情丰富,灵活生动。

要问标准为什么这么低,可能就是对比的力量吧。

“艺桐做得不错。说台词不要平铺直叙,像是机器人一样。你是在演戏,不是在机械地念白,要有感情,要有抑扬顿挫,你只要能够做好这一点,就已经超越了95%的同龄女演员了。”

李墨看着像小猫一样,低眉顺眼地站在自己身旁的李艺桐,回想起这几天,李艺桐在演技上的“巨大”提升,一股之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没想到,我真的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调教好一个演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