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收留难民做工(2 / 2)

虽然都是粗粮,沈渊家哪里准备那么多粮食。

“大伯娘,没事的,家里有,先前沈渊打猎那些银钱都买了粗粮。”

苏晚晚觉得这老太太还真是可爱,真心为他们着想呢。

这个念头,能主动说要借粮给他们,难能可贵。

“那就行,不够了就说,若真按沈渊说的,过几日便下雨,想来粮价也就下来了。”

苏晚晚也笑着应了:

“成,大伯娘,我们不会客气的。”

多亏了县令大人的赏赐,不仅有钱,还有荒地,也没人会怀疑他们哪里来的资金去盖作坊。

粗粮是空间里带来的,一些豆面和黄米。

其实在现代,粗粮比精粮还贵啊,只是那些大米拿出来太奢侈,也太招眼。

不得已,她又掺杂了一些杂质和这个时代的糙米进去,也拿出来,几种粮食掺杂在一起,熬粥,稀稀的,不用太稠。

菜自然是没有的,只有咸菜,还是以前大伯娘帮沈昭他们腌制的,切成碎丁,有个咸味儿就行了。

即便如此,对于那些难民来说,吃了那么多天清汤寡水,这样的粥,已经是顶好的。

这批人动作也是快,天黑之前竟然就搭好了茅草棚子,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个。

现在天也热,暂时也算安顿了。

沈渊过来送饭,直接把锅给抬到了荒地上,让他们自己拿碗排队过来盛。

喝了热乎饭,难民的心似乎也安定了,一个个对里正等人感激地几乎要下跪。

“别感谢我,要感谢人家沈渊,他也是看着你们可怜,本来这些活儿,我们自己村子里的人都能做。”

柳大平感慨一声,沈渊夫妇是名副其实的大善人啊。

当然除了这些难民,沈渊还招了一些村里的汉子,主要是看着他们,不能生事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过,村里的人不管饭,一天二十个铜板。

难民才五个铜板,是因为很多人拖家带口,有老人孩子,能做的事情不多,还管两顿饭。

按现在的行情,能给口饭,不给铜板,他们也是乐意的。

众人这才看向了沈渊,只见这男子个头很高,往哪里一站,没有说话,却是不怒自威。

那一身的气势,竟是比那些权贵们都可怕。

“多谢沈老爷.......”

众难民竟是纷纷跪下了。

沈渊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就是这称呼,平白给喊老了。

不过,他也没吭声,只是拿出了图纸,问道:

“你们谁懂盖房子的?”

有三个汉子立马站了出来。

沈渊让他们站在一旁。

“有谁懂北方用的炕,会垒炕的?”

这回出来的人有五个。

通许县再往北去,冬天极冷,那里的人都做炕,柴火往里面一填,整个床整个屋子都是暖的。

“会木工,手艺好的,站这边?”

............

沈渊根据图纸,把需要技术活的都先给喊出来。

然后这些人就专门做这些,其他没有手艺的就做土坯造房子。

他还需要再弄些青砖和瓦片回来,土坯房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漏雨,既然要做了,就要做的好一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