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仲景公叹:幸好知汉不为医者(2 / 2)

“其实收百姓子弟为徒,古来有之,我们不用刻意去做。”

“我的意思是,收那些家中有病的,或者说是曾经被医治过的世家之人,他们家中那些不受重视的子弟为徒。”

“试想一下,最感谢医者的人,是不是就是那些曾经身患病痛,被医者治好的人?”

“因此从这样的人家入手,不管是碍于人情,还是能够感同身受,体谅他人疾苦,不过是从其家族中,选些旁门子弟学医。”

“相信有医院的官身诱惑后,此方便之门,终将大开!”

张明的话,让张仲景豁然开朗,一扫阴霾。

“好好好!”

张仲景开怀道:“哈哈哈,老朽明白了!”

“看来这修典一事,老朽是万万不能推辞,相反,还要鞠躬尽瘁喽。”

“知汉的意思,是不是想让老夫修典之时,多多给那些儒家名士交流,然后从这些老家伙家里挖些人来?”

见张仲景终于明白,张明也是点头称是。

这种事情,只有循循诱导,让张仲景本人最后亲口说出来,他才会真正的认可。

好在张仲景本就聪慧,最终还是想到了这些,也不枉张明将医院的构想,都提前透露给了对方。

事实上。

不仅是医院,还有书院,都是张明最早的时候,和刘备沟通过,并达成一致的事情。

这次修典,不仅是医院要开始筹备,鹿门书院的名声,也将更上一层楼!

这么多大儒齐聚襄阳,要是都不能利用好,让这些大儒广收门徒,那张明两辈子就都白活了。

等印刷术印刷的书籍普及,再辅以大批月英纸的生产,各地逐渐开设鹿门书院的分院。

到那时,教育和医疗,两大基础民生,都将迎来革新。

未来,随着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再下一步,才是开科取士,打破世家门阀举荐机制的垄断!

总之,这一步一步,都得循序渐进。

若步伐太快,张明也担心会遭到世家反噬,在这样的时代,就算有老刘全力支持,他也不可能和世家全面开战,用这样步步为营的方法,才最为稳妥。

“如果仲景公没有别的疑问,那么就劳烦仲景公了,毕竟修典不宜拖延,否则容易夜长梦多!”

“哈哈,好!”

张仲景捋须大笑,“知汉你且放心,老朽定当竭尽全力!”

“现在老夫突然觉得,幸好知汉你不是医者,不然你这一身本领呀,就全糟蹋了。”

“既然已经商议妥当,那老朽就先回去了,叨扰知汉许久,老朽也甚是过意不去。”

“诶,仲景公实在太客气了。”

张明起身相送,拱手道,“我送仲景公,仲景公以后有疑问,随时找我便是。”

“等等!”

突然,张仲景像是想到了什么,停下了脚步。

“怎么了?”

张明有些纳闷。

“知汉啊!”

张仲景满脸凝重地说道:“老朽还真有一事,突然想到,不知当讲不当讲?”

“您请说!”

张明做了个请的手势。

“老夫想说的是,这医院一事,兹事体大,仅凭老朽一人之力,恐怕力不从心呀。”

张仲景小心翼翼地说道:“不知道对这医院,知汉可否多请些人来帮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