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夏同学,你这么牛逼你老师知道吗?(2 / 2)

他一来,就跟夏鱼寒暄了一番,直夸夏鱼长帅了,成熟了。

梅老师则在一边打趣,“夏同学,你这个老师也是资深‘美食家’。”

陆子夫笑道,“我算什么美食家?”

梅老师就解释了一遍——

原来陆老师一般不开饕餮,大部分时候粗茶淡饭,偶尔才吃一顿华丽的美味。

梅老师就评价,“陆先生,箪食瓢饮的典范呐,天天白饭素菜配点肉蛋油盐就吃了,还有滋有味,你说他是不是美食家?”

陆老师不置可否。

梅老师仍说,“粗茶淡饭能吃出滋味来,这是真本事。”

饭里没滋味,那滋味当然从生活里来咯。

白水煮细面,猪油拌米饭,也不见得就多寡淡。

哪怕煎个鸡蛋撒点椒盐,早上起来,也算是原汁原味的美味。

聊着聊着,夏鱼没声了,低着头打理着手里的材料。

两位老师也不说话,认认真真站在一边观摩。

这道清蒸鲥鱼配合着江心北湖饭店流传出来的那个故事一起,早成了江海市厨师圈里的一个传说。

但没有人来找夏鱼讨教。

夏鱼从不在公开场合售卖和标榜这道菜的原因也很简单——这道菜的过人之处只是鲜味妙绝,仅此而已。

换句话说,性价比太低。

坐而论道可以,拿出去售卖,倒还真不如常规鱼豉油鲜淋西鲱,毕竟美洲西鲱本身就已经很贵。

恨只恨,前人不管后人,把长江鲥鱼吃绝种了。

蘑菇、家禽、水产,十来种食材的取鲜手法各不相同,最后做出来一碗鱼豉油。

鱼开花刀,一次调味,上蒸,蒸的时间略长。

最后二次调味淋油,再淋滚油激活香气,铺上青白三丝,就成了。

夏鱼把菜放到桌上,“二位老师,请吧。”

除了这个主菜,其他的材料也被夏鱼尽量利用了。

只是都是被取了精华的材料,做出来的菜很难称得上是本源的美味,只能靠调味料。

梅胜把烤箱门打开,一股浓郁醇厚的烤肉香味就钻了出来。

在夏鱼表演的功夫,他把叉烧也烤好了。

红润的叉烧肉影影绰绰地冒着油,明明已经烤酥了,却仍是弹性十足。

梅老师把一整条叉烧都厚切了,摆到桌面上,看上去像卤肉,却是烤肉香。

“来,这是其中一种,港式的,要加玫瑰露酒,你试一试。”

又对自己的大朋友说,“老陆,今天敞开吃咯,不要天天都那么寡淡嘛。”

陆子夫说,“学生和朋友请我吃绝品,那要是还客气,就是不礼貌。”

夏鱼点点头。

自己吃了一块梅老师做的叉烧。

油香、麦芽香、蜜香、腐乳的鲜,还有丝丝酒味,各种滋味糅合在一起令人欲罢不能……

叉烧肉主要用两种肉,一种是猪的肩胛骨处,脂肪纵横交错的那块肉,外有猪皮,内有脂肪,说是猪身上的雪花肉也不为过。

这块肉就是梅头肉。

另一种则是用的猪五花。

梅老师烤的这个梅头肉,调酱的功夫已经很强。

他腌制了足够长的时间,又先烤一次,出炉上麦芽糖再烤一次,最后酱料彻底唤醒了肉香。

瘦肉又滑又嫩又香,还有韧劲,肥肉冒香油,脂肪一股焦香,根本不腻,肉中还有一股复杂的鲜,那就是酱汁里的腐乳带来的滋味。

实在太妙了。

跟他在街上买来吃的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他自己运用一下他的本能,也能做出来同样级别的美味叉烧,但是别人的绝妙风格,自己吃到了,也有一种意气相投的心旷神怡。

而两位老师则都不说话,拿着筷子,正在细细品尝他的那一道‘清蒸鲥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