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回首洛阳(2 / 2)

当然,说严重点,讲难听些,苏曜这行为就是擅自出征,无令行事。

然而他是高举平叛大旗,还入了王柔旗下,勉强算是使匈奴中郎将的职权范围内。

当然,更关键的就是苏曜这一路都在赢赢赢,这就很微妙了。

袁绍就只能半路把军情上报朝廷,等侯新令了:

“临阵换将乃是大忌,既然都督现在进军顺利,绍便暂且随都督同行吧。”

袁绍倒也很坦然,拱手道

“都督也请放心,此番大胜,朝廷来日必有隆重嘉奖,唯盼都督能尽快克贼平乱,我等好一同返京。”

对此苏曜没什么意见,倒不如说与他的规划完全相合。

“另则是,绍久居京中,对朝堂之事颇有所知,若都督有何难解之处,也可随时访吾于舍下,都督但有所闻,某必知无不言。”

苏曜点了点头,对于这件事情,他只有一点在意的地方:

“返京的话,之前说是让我率部入京来着,那就是我可以带兵回去的意思咯?”

袁绍有点意外,还是点头应是,这是常例。

苏曜又问道

“那我能带多少呢?”

能够有机会带兵入京,这是苏曜没想到的。

他以为自己只能独个或者最多带几个亲信。

可要是能名正言顺把部队带去,那未来路子就灵活多了呀。

结果这话可把袁绍问蒙了,看着苏曜那忽闪一亮的眼睛,袁绍心里咯噔一下,虽然觉得不可能,但姑且还是问上一下,天知道这位特立独行的都督会怎么想:

“苏都督不会是想把这些个胡人都带回去吧……”

毕竟这些胡人现在看起来对他敬若神明,若是他领着这么一帮义从回京献俘,即便是只能在城外驻扎,但就那些骄兵悍将的架势,怕是京里有好些人都要睡不安稳了吧。

不过还好,苏曜的回答是否定的。

“御史怎么会问这种常识性问题?”

对此袁绍只能笑着打两声哈哈。

不过很可惜,他俩是完全没在一条线上。

苏曜之所以排除掉胡人,纯粹是因为这不属于他的私兵,而是他通过节仗以大汉使匈奴中郎将名义动员节制的义从。

简单来说就是靠潜行者技能,利用机制提前爽了一把比两千石使匈奴中郎将的大权。

在真三世界里,这属于附庸那里临时征召的事件或动员兵的类型,而不是常备军。

战时动员,战后解散是其一大特点。

仗打完了,这些人是要回家的。

因此,在本地作战和异地作战时能够动员调动的数量差别也很大。

和平时期若要强行保持动员,则将消耗大量物资钱财,还会增加厌战度。

所以苏曜现在才在利用战时的特殊状态,走一路招一路人,白嫖这些雇佣兵给他猛刷军功和战利品等收获。

正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当然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带着他们猛打胜仗,刷满这些非汉阵营的各部族声望。

这样当苏曜真正拥有了大义名分,或者天下大乱秩序崩溃的时候。

只要他再次来到这里,一声呼唤便可轻易召出一支忠诚于己的力量。

故此,苏曜眼下更关心的还是他手上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部曲武装。

刨除掉那些他用“神装”节杖擅自征调的战士,真正依附于苏曜的私人武装目前约有三百余人,这个数量苏曜不确定是否可以都带走。

谁知道袁绍一听,笑道:

“若是提及这些汉家儿郎,都督自可放心带上,倒不如说是多多益善才是。

正所谓百多人不嫌少,千余人不嫌多。”

“什么??”

还有这种好事?

“是了,都督还不知道吧。

大将军现正于各州郡募兵,若是未来都督能多带些可造之材回京,想来也是大功一件。”

“大功?募兵?”

苏曜突然抬起头来,只见艳阳高照,他这才想起自己似乎已经很久没关心过时间了:

“今天这是几月几日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