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对话太子(1 / 2)

盛唐补遗 高十翼 2849 字 1个月前

第二天早朝,高不易先将一路上在灾区的见闻讲了一遍,然后道:“诸位爱卿,这长安附近的县距离都城近在咫尺,你们竟然都能够眼睁睁看人饿死,实在是让我心忧啊,长安府尹被撤职,但是灾情如水火,裴爱卿,中书省拟推荐的人员名单出来了吗?”

裴安奏道:“回陛下,已经出来了,臣等推荐孟浩、耿文静、翟渠等三位大人,这是三位大人的履历,按资历都符合要求,请陛下过目。”

等内侍将几人履历拿过来,高不易翻了翻,三人中只有耿文静比较清白,和李林甫、杨国忠没什么牵扯,因为为人正直,所以在地方刺史任上调回长安之后,多年再未动过,想来能高升到长安,估计也是为了给某些人让位,被人用明升暗降的把戏,腾出原有位置来。

看了半天,高不易才道:“太子也看看。”

闻言,太子李亨接过三人的履历仔细看了看。

“你以为如何?”

“回父皇,儿臣愚钝,还请父皇乾纲独断。”李亨如此说是耍了个滑头,因为这三人他都不熟悉,考虑到李林甫才陷害过他,杨国忠又是当前红人,干脆装个糊涂都不得罪得好,因此就以自己愚钝为借口搪塞一下。

高不易看太子说话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估计太子也是心有余悸,对此高不易表示理解,随后他道:“既然三人都合适,那就让耿文静出任长安府尹,其他两人以原职在京等候差遣。”

“是!——”

“救灾如救火,不管是当前还是以后,救灾不得再以地域登记为限制,救人是第一位的,明白了吗?”

“是!——”

“户部做好粮食转运,同时要对救灾事宜加强监督。”

“臣遵旨。”裴安躬身道。

早朝散后,高不易让太子跟着他来到了宣政殿:“刚才朝堂之上,我看你有顾虑,现在就我们两个人,说说你的看法。”

见高不易如此问,李亨心中也是犹疑不定,看来玄宗之前的所作所为对他完成的阴影太大。

权衡了半天,他才犹犹豫豫道:“既然父皇见闻,儿臣以为李林甫推荐的孟浩似乎更能适应长安府尹一职,但是这孟浩与李林甫牵扯过多,至于杨国忠推荐的翟渠,也合适,就是他身后是杨国忠,这么一来,只有履历最浅的耿文静才是最合适的。”

“不错,你能有这见地就好,那你知不知道我后面为什么把那两人留在长安听用吗?”

“父皇,请恕儿臣愚钝。”

“是不知道还是不想说?以后我们之间有话直讲就是,不必忌讳。”

“儿臣遵命。”

“我想听听你真实的看法。”

“儿臣以为父皇该以翟渠为长安府尹似乎更合适。”

“哦?说说理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