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跟太子一起出宫(2 / 2)

尤其是于志宁,那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于志宁大受震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好一会儿,于志宁才躬身向着太极宫一拜。

“陛下英明,我等不及毫毛。”

趁着于志宁行礼时,李恪对着李承乾眨了眨眼。

李承乾也笑着点了点头,对着太极宫一拜。

等到于志宁嘟囔着两句话离开后,李恪立马瘫在一张椅子上。

“我说大哥,你每天过的什么日子啊,要是于师敢摔我东西,我就敢让他走不出我寝殿。”

李承乾苦笑着摇了摇头

“恪弟,为兄要干做些什么,都不用等第二天,一刻钟后,父皇就会杀过来,执行家法。”

李恪啧啧两声,没在接话,李承乾这话,他信,跳过这个话题,李恪说道

“一会儿我去父皇那要出宫的令牌,明天咱俩好好出去逛逛,我刚刚说的也不全是借口,大哥你至少要知道长安的物价和亩产,不然真的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李承乾也同意的点点头,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恪便告辞回了自己的寝殿。

两仪殿,李二大大听着丽竟门的汇报,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好好,恪儿很好。”

当天晚上,这两句话就从于志宁府上传出,整个长安震动,一时之间长安纸贵。

第二天一早,李恪吃完早饭便拿着李二大大扔给他的金牌带着李承乾出宫去了。

李承乾一出皇宫,就好像除了笼子的鸟儿,看什么都新奇。

这一路上李承乾看到了百姓如何生活,看到了长安物价,看到了百姓百态,这让李承乾对长安,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思考。

看着低头沉思的李承乾,李恪笑着说道

“大哥,别想了,先吃饭,等回去,你给父亲递个感悟的折子。

父皇十几岁就开始征战天下,肯定会给你更多的建议。

这不比你天天听那些腐儒将之乎者也强?”

李承乾连忙捂住李恪的嘴,苦笑着说道

“三弟慎言。”

李恪翻了个白眼,拍掉李承乾的手,但却没再说什么。

两人在东市找了一家看似很豪华的酒楼,要了一个包厢,正当两人准备探讨一下这一上午收获时,就听到隔壁包厢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

“放屁,要我说那些突厥狼崽子,就该全部杀光,免得把他们放了,过些年再来祸害我们大唐。”

李恪和李承乾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情况?怎么还谈论到突厥俘虏上了,想来对面也是官宦子弟。

这时,又一个比较温润的声音传来

“处默,坐下,唐兄说的没错,如果杀尽突厥俘虏,那么以后大战,我大唐军队辛苦程度必然比现在困难数倍,他们会拼死抵抗的。”

听完,李恪笑着说道

“是程将军家的处默,第二个声音没听出来,一会儿去看看?”

李承乾没说话,而是已经起身向着边上的包厢而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