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族学日常(1 / 2)

兽医的红楼 杨七字 4585 字 1个月前

锄药从此就要陪着宝玉上学。

以前也跟着去学堂,只是在外面院子里玩耍,进不去课堂里面。

如今,小厮们还是在外面玩,锄药却可以登堂入室。

这不免让小伙伴们有些小失落,但是谁愿意真正到里面枯坐苦读呢,背不出书还要挨板子,所以也没有哪个真正羡慕,真讲羡慕也只在多了的五百文月钱。

进了书斋,大厅正面一副对联。

上联书曰: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书曰: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中间挂着孔圣画像。

画面中一株古树,下面卧着一匹梅花鹿,这鹿子颇有些肥壮,鹿角也不长大,让人不知道画的究竟是梅花鹿,还是麒麟兽。

野人获麟而圣人自哀,是颇以麒麟自喻的,或许就是画的麒麟罢?

锄药胡乱猜想一回,跟着宝玉进了右侧偏殿,就是课室。

贾府大概没有闻鸡起舞这一说,早饭过后,大概后世的八点钟了,学生还在稀稀拉拉的来。

课室里读书声稀稀拉拉的响起。

十几张黑油条桌,一张条桌两个位子。

宝玉的位置在最前面,秦钟挨着坐。

锄药在最后面坐下。

宝玉两个翻开书,眼睛看着书页,嘴巴却凑近了说话儿。

贾瑞在讲坛上坐着,似乎没有看见,也可能真的没看见,他正打瞌睡。

早课读书,太爷不会出来。

低等的小孩子在读《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大点的读《论语》,“……有颜回者,不迁怒,不贰过……”

这是学到了“雍也”篇。

锄药的心里一阵酸楚。

他回想起前世高中课堂里背论语的场景……

学霸,资深专家,繁华盛世。

再也回不去了。

锄药拿起毛笔,蘸墨水书写。

他没有书,凭着记忆默写“三字经”,正写到“十二支,子至亥”,就有这模糊了,想不起来,毕竟丢了好多年了。

他就想着这古代科举,也是瀚海无涯。

族学里现学着的,都还是启蒙奠基,三百千过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光这“四书”就够很多人皓首钻研,更难的还在后面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科举必考,所谓五经魁首就是从五经成绩里出。

三百千还好说,四书就已经很深了,后世人觉得拮据聱牙的论语,古代算是口语,最容易读,大学中庸就更费解了,孟子不仅费解,篇幅又长大,让人苦不堪言。

从后世过来的锄药,感觉到论语高考考过的,学过背过的,都还有些麻头,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读书这条路,自己走得通的么?

可是,毕竟有点前世的底子在,并且,这个是真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凭借读书是真的可以实现阶层飞跃。

放弃了可惜啊,毕竟“自古没有场外的举人”。

他正胡乱想,忽然背后一只大手拍在肩膀上,一个大声响起:“哈!小锄药!”

原来是呆霸王薛蟠。

锄药赶忙行礼:“薛大哥安好!”

薛蟠摆摆手:“罢了罢了。”

薛蟠就在锄药旁边坐下。

就有帮闲的过来擦桌子放书砚磨墨。

薛蟠挥手道:“去去去!没眼力劲的,没瞧见我跟锄药兄弟说话!”

这薛蟠是红楼世界第一号使酒撒性不成器的,也不理会贵贱伦理,他本以为锄药是个阴险的,昨日听冯紫英一嘴,却原来是个忠臣义士,就生了结交之心。

薛蟠咧开大嘴笑道:“听道兄弟升了侍书童子,哥哥带了个礼物来贺喜!”

说罢,就怀中掏出一锭大银,官制雪花纹银三十两!

锄药急忙推辞:“当不得!当不得!”

薛蟠牛眼睛一翻:“有甚么当不得!这阿堵物入不得兄弟的法眼?”

锄药见他发急,只得收下。

这是一宗大礼。

这时代一个苦力月钱一吊,就是一千钱。

一两雪花官银换一千五百钱。

三十两就是四万五千钱,这是锄药做小厮时九十个月的收入,换作现在做书童,是四十五个月。

锄药入红楼来见过的最大的一笔钱。

这让他见识了什么叫做挥金如土,也改变了对红楼薛蟠的固有印象,本质上他也有着豪迈热忱的一面。

别的不说,单就目前的锄药而言,还远不到值得投资的地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