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这不是废弃钢轨(2 / 2)

农业狂魔 好多牛 111 字 1个月前

“三元农业打算承包韩垓乡的10万亩耕地,用来培育大豆种子,进而扩大种植区,拿下佛陀庙30万亩耕地,延伸出一系列农副产品,比如豆腐、豆浆、豆粉、豆油。”

老董微微皱眉,“现在是科技时代,育种不再局限于杂交,在这方面,咱们东方相对落后,你确定三元农业拥有这方面人才?”

余阳手里有农夫和农田,变相等于有了人才和技术,但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很难解释。

不过,可以迂回,转移话题,等以后再说。

“领导,三元农业的初期目标是上市,有您在,融资不是问题,但上市后,股票走势如何,这要看咱能拿出什么。”

“现有的蔬菜产业,它需要规模和产量,才能略微提升股价。”

“而技术不一样,如果我们搞出一款可以让大豆产量提升20%的大豆种子,不是我吹,泰市当场就能起飞。”

老董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技术相比蔬菜产量,更难获得,“可有把握?”

“肯定可以。”

余阳从抽屉里拿出9号塑料大棚种植的大豆,“这是首轮培育的种子,我让种子站技术员拿去检验,蛋白质约有41%。如果在第二轮培育过程中,通过肥料、农药、光照等因素,增强蛋白质含量,差不多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既然你有信心,我就不再多说,但种子涉及粮食安全,关乎到地区稳定,我最多让泰市农户种植三元农业的大豆种子。”

“无碍,也无需市里出面,等培育出大豆种,我打算免费交给农户种植。”

“哦?”

“比如第一代大豆种子,技术员估算之后,亩产400斤,我会告诉农户,种不到400斤,豆种费用全退,并且收获的种子,三元农业以高出市场一成的价格收购。

反之,如果种出400斤以上,三元农业以高出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400斤,再以高出市场价两成的价格,收购400斤以上的那部分。”

老董琢磨琢磨,“就怕农户玩田忌赛马,虽然全都种出400斤以上,但上报的时候,却把一部分改为400斤以下,要求退还种子钱,再把令一部分改为400斤以上,甚至搞出亩产800斤的笑话,只为卖出比市场高两成的价。”

“那我就赢了。”

“嗯?”

老董微微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是啊,当农户仔细研究产量规则的时候,说明农户今年肯定采用三元的大豆种子。

这个时候,三元种子瞬间有了市场。

而农户收获大豆,卖给三元农业,无论价格高一成,还是价格高两成,三元农业都可以推出农副产品,保证稳赚不赔。

如此,更多农户加入这个计划,三元农业推出更多农副产品……

一套产业链就这么形成了。

老董看向涵盖韩垓乡、佛陀庙,总计40万亩耕地的第二套产业规划,眼神格外复杂。

为什么以前扶持的企业,都没这么给力过?

是那些企业偷懒,还是企业家私吞了扶持的拨款?

这事要回去好好调查调查。

不过,对三元农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育种。

没有种子,一切都是空谈。

老董起身道:“回去后,我让种子机构,给你挑选一批优良豆种送过来。”

“不必了领导,三元农业只研究野生大豆种,省得今后陷入专利纠纷。”

“也对!”老董点点头,看向秘书。

后者合上记事本,收起圆珠笔,表示已经全部记下。

老董拿起桌子上烟盒和打火机,“走,去瞧瞧厂区。”

“我先带您体验体验,十里营的轻轨运输。”

“轻轨运输?”

“是啊,轻型运输轨道,加上机车,不就构成了轻轨吗?”

“有道理。”

“等拿下西边韩垓乡的耕地,轨道穿过那个桥洞子,我们还能叫地铁呢。”

“……”

“估计在咱们东方,十里营将成为第一个修建轻轨和地铁的偏远乡镇,这事您可要大书特书,上报上电视。”

“那就不必了。”老董连连摆手。

如果事情传到京城,怕不是要成为他一生的笑话。

然而余阳却脸色严肃,“领导,我认真的。”

“……”

“您认真想想,咱这轨道和机车,除了不在地下跑,它跟地铁有什么区别吗?”

“似乎没什么区别。”

“那咱泰市能修地铁吗?”

“肯定不能,就两个县城,压根不符合要求。”

“那为什么十里营可以修轨道?”

“伱这是厂区轨道。”

“这不就对了!”

余阳来到泰市行政规划图面前,拿铅笔连接十里营和东岳天外桥,“等我有钱了,这些耕地,三元农业全都要,到时候给您修一条厂内轨道,如果您现在承认它是轻轨,咱泰市不就有了轻轨?”

“???”

好有道理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