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封赏到府(2 / 2)

何义归看江家没人反对,他便也同意了。

药虫相对稳定,但能增加种类。药田还要一季季的尝试。两样都要花钱,分红比例更大,两家出资也同理,他们家多费心,能弥补一些。

这事过后,何义归也看两个小宝。

他在年轻一辈里声名响亮,武艺好,有胆魄,跟着郭先学过文理,智勇双全又有狠劲。江承海着力培养他,等何家夫夫退下,京城那摊子事,就是何义归家了。

但他这人常常冷着张脸,很有距离感。

逗崽崽时,努力笑着,也跟黑脸阎罗似的。

天玑宝宝有对危险的直觉,何义归没表现出敌意,他都怕怕的,两手抱着六面鼓,小手用力,手指都压出折痕了,很是警惕。

锦鲤宝宝性情温顺,不怕。何义归对他笑,他也对何义归笑,笑得甜甜的。

何义归成亲早,也有孩子,表情虽不够亲和,正逗孩子,却能让宝宝乐呵。

玩了两轮,天玑宝宝也给他面子,跟他啊啊呜呜。

等崽崽困了,大人们也散场。

何义归在客房留宿,要在丰州多待几天,次日起,先跟着

谢星珩看逛小集,也陪着他下乡。

谢星珩年前就有下乡看看的计划,有他陪同正好。

番下乡,是了解丰州的民情和特产。

他要再做二次开发,看看有没有能利好百姓的营。

地制宜,带他们从他们擅长的事上入手挣钱,好过一家农庄拖着整个县城。

还是老话,百姓们要先富裕起来,饼子盘大了,大家口袋里的银子才会多。

带着何义归一起,也能给他开阔思路。

农业大有可为,红薯粉只是一时之计,如果紧跟着无法做花油,那可以从其他地方入手。

农产品过加工,才会值钱。原样售卖,略等于贱卖。是挣不到银子的。

任何农庄都少不了佃户,江家农庄能有如规模,主要原是原的佃户,就能覆盖所有农田。后来安家的枫江百姓又能填补工厂空缺。

京城农庄无法兼顾所有,归根结底还是人员太少。

种田的事,他们完全可以分派出去。自家兄弟,坚守技术岗。

否则药田跟药虫这两块地方,可能要磨个十年八年才能成事。

人手跟银钱足够,他们可以去别的药商那里挖人,再来多块药田、多种药虫同期试培育,效率提高,这个事业才会被人看好。

拖个十年八年,霍家指不定都倒了。这时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往后谁还看得上?

何义归记下了,也学着谢星珩,弄了个随。

毛笔在这时不方便用,他也是用纸条绑个碳条开始写,字迹歪扭,能认清便成。

这头看完,江知与又领着他去糖厂。

糖厂是新起的,有了之前的厂区做参考,是验丰富以后的产,整格局更加舒适大气,利于产。

这个样式也能给京城农庄做参考,往后规模大了,盖厂子时,可以照着糖厂的布局来。

农场品多样,可以一个厂子,多个坊。这样不浪费场地,人员也相对集中,好管理。

他们连番忙碌数日,丰州等来了第二个客人,南地镖局的家赵大宇。

赵大宇来得巧,进城碰上了一队人马,老远就有浓郁的香料味飘来,外面骑马走着的人有普通小兵和锦衣卫,还有数个做太监扮的年轻人。

百姓让官,他跟着退让。

手里牵着马,他站至路边后,还感觉到了多股视线在他上停留。

上陵府剿盐帮一事还历历在目,赵大宇心神发紧,脑袋垂得更低。

等这伙人走远了,他又听百姓们的窃窃私语。

“好像是宫里的太监?”

“废话,除了宫里,还有哪里有太监?”

“太监来丰州做?”

“不知,反正上次过来是给江家封赏的。”

……

有一回封赏底,江家这一年又办了很多利民好事,他们来了兴趣,手里活不要紧的,都先放下差事,去江府看热闹。

一路走,一路跟,他

们发现这些太监,竟真的是去江府的!

人群中,还有赵大宇。

马匹显眼,他半路看个客栈,交钱定房,叫伙计的把马带去马厩喂食,出来小跑一段路重新跟上大部队。

太监真的来到江府,让赵大宇心脏狂跳,他又怕又是期待。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门还没敲,江家的门房就听动静,开了一缝隙。

前几天得知有太监会过昌和府后,江承海怕真是来江家的,早早嘱咐过门房。

门房没闹出笑话,两腿战战,也客气答话了,后开了大门。

这几天,门房都有两个人。

一个开门迎客,一个看是老爷要等的人,忙跑去主院叫老爷跟主君出来。

后门里,还有几个小厮出去,分头去找谢星珩跟江知与。

家里来太监和锦衣卫了!

他们立刻放下工,急忙忙往家里赶。

确是好消息,为封赏来。

来的人还是老熟人,是上一次来宣旨的金公公。

江承海借着上次同桌喝过酒的交情,过来攀谈,顺手塞了一包银子。

金公公笑呵呵接下,不着痕迹塞入袖袋,跟江承海连“恭喜”。

“照着上回的规矩来,接旨领赏吧!”

江承海忙叫人准备香案,紧赶慢赶的,让谢星珩跟江知与赶上了。

一家人,以江承海为首,往后跪了一串,接旨领赏。

金公公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立新二年,昌和府丰州县商户江承海一家,以肥料治田,广济百姓,今赐‘善耕之家’匾,赏白银二百两,牛羊一百匹,粮米一百石。钦!”

这回封赏,只有牌匾和赏赐,没有给到个人的封赏。

接完圣旨,江承海一并把牌匾和白银领了,牛羊与粮米,会就近调度,再送来江家。

宋明晖安排人,张罗了四桌酒席。

一桌给金公公,一桌给锦衣卫,一桌给护卫,余下一桌给其他小太监。

金公公是是外客,又是宫里人,家里谨慎,没让江知与过来陪,江承海带着谢星珩陪酒。

吃到一半,孙知县姗姗来迟,同桌共饮。

金公公带着皇上的任务来的,又到了春耕时节,他赶着日子回京,也好确认追肥情况,先在皇庄施行,后广而推之。

问起肥料之事,是谢星珩跟孙知县说得多。

谢星珩说做法,主要是肥料的来源。他编了一个。

地里有蚯蚓,庄稼就长得好。

那为会长得好呢?为了研究真相,他们捉了蚯蚓养,后发现了蚯蚓肥。

蚯蚓肥是蚯蚓拉出来的,很不适合在饭间细说。金公公要听,他们几人就只是简单夹菜饮酒,以谈天为主。

这番发现,先在农庄里下肥料做试验。

看庄稼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又二次、三次追肥,到了收成的季节,才发现其中差距。

追肥的田地,都增产了!

后面是孙知县跟着接话,往后继续:“我去年秋季,下乡巡视过,各处百姓都丰收了,粮食增产很多,少的有一两成,多的达到了三成。今年有了信心,追肥的次数会相应增多,也留了增产后的良种,田里应还能增产。”

一成的增产,可以忽略不计。亩产偶有变动,是正常的。

两成的增产,能让人“嚯”一声刮目相看。这说明田地侍弄得好。

三成的增产,就是实实的增产。一定有了与往日不同的种地方式,才能看得成效。

金公公让孙知县把去年收税的册子拿给他,他要一并带回京都。

聊完庄稼,金公公又笑呵呵看向谢星珩。

举人能被称一声“举人老爷”。宫里来的太监,多了大小臣子,举人就不够看。

他客气叫谢星珩“谢老爷”,还问他怎没去参加恩科。

谢星珩摸摸鼻子,还是老话:“学问太差,文章不好,去年里忙着意,没好好读书,今年没把握,便没去。”

金公公说“可惜”。

“皇上很欣赏你。”

谢星珩:?

虽他小有才干,但他也没办惊天动地的大事。

目前在丰州的行为,有可取之处。应该不至于让远在皇城的新任皇帝欣赏他吧。

但他得受宠若惊。

职场上混出来的卷王,深知上司心理。

谢星珩不了解新皇的品性,一切稳着来。

他没刻意去塑造愣头青形象,受宠若惊之后,没有展现高兴、压抑激动,而是泪目。

金公公看得疑惑:“怎要哭?”

谢星珩眼也不眨,张嘴就冒酸话。

“学读书不行,还以为没事为国效力,没想到竟能得皇上赏识,学感动!”

金公公听了没做他想。

次宣旨,有锦衣卫同行。

在他抵达丰州前,丰州的动向,就被锦衣卫们听清楚了。

谢星珩考上举人功名以后,就回乡干大事了。虽是商,却一直为民着想。

以刻板印象来说,商人奸诈,书赤诚。

谢星珩若不是真心为民,犯得着干这赔的买卖吗?

金公公觉着江家不至于赔,但这一折腾,挣钱再多顶不住口子大,应该是挣的薄利。

谢星珩是书,有这番心思正常。江家一商户,能如支持自家赘婿的事业,也是难得。

后边谢星珩絮叨叨把酸话进行到底,一下说抱负,一下说要为百姓做事,还有未来的蓝图,间隙里不着痕迹的拍了超级多的彩虹屁,都是拍的皇帝。

实际内容都是民,这个彩虹屁就显得他真心也真情,金公公都给听感动了。

同桌陪酒的江承海跟孙知县碰了一杯酒,眼神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