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人才稀缺,不能错过!(2 / 2)

而马世明,目前还在怡和洋行工作呢。

作为一手弄出九龙仓收购案的人,怡和对他的态度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想将同为洋人的马世明收入囊中,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等他正式向世人宣布,彻底入主和记黄埔的时候,和记黄埔肯定需要一位能力非常强的高管。

这个年代,想找出拥有这种管理经验的华人高管,实在是太难了,杨朝业那可以说纯属是意外之喜。

所以,韦理是一个管理和记黄埔非常好的选择。

人才稀缺,像韦理这样的人才,不能轻易错过。

他不仅仅有能力,有足够的经验,更是已经管理了和记黄埔三年,这三年来和记黄埔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现在唯一的难处就是,应该如何说服他。

不过,目前暂时不急,苏城需要暗中继续增持和记黄埔的股票,直到75%的股权时,他就会选择公布出来。

而那时候,韦理只可能有两个选择,要么辞职,要么就留下来继续管理和记黄埔。

“苏先生,以你之见,和记黄埔目前还有什么要整改的吗?”韦理突然问起苏城。

“韦主席,在来之前,我也了解过了和记黄埔的一些情况,在你的管理下,和记黄埔的确变化很大,由一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到如今一年能够数亿港币,但是我觉得,和记黄埔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苏城笑道。

“噢?苏先生有何高见?”韦理好奇地问道。

“和记黄埔应该将连年亏损的海港工程出售,这样的话,和黄的业绩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利润也能够大幅度提高。”苏城指出了其中的关键。

想要征服他,就不能被他小看。

这些,自然是小艾跟他说的。

苏城前世那个世界,在李加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便将海港工程出售了,而结果便是和记黄埔很快便由年利润4.11亿港元增高到了11.67亿港元,由此可见,海港工程消耗了和记黄埔多少资金!

“不愧是能够当和记黄埔大股东的人,苏先生大才,实际上,我在去年便想将海港工程出售了,可惜的是,董事会上,汇沣银行并不支持我这个决策,只因海港工程是和记黄埔旗下八大上市公司之一。”韦理有些无奈地说道,同时看苏城的眼神也开始变了,变得惊讶起来了。

“韦主席请放心,和记黄埔的事情,我会在董事会上完全支持你,海港工程的出售工作,你放心去做。”苏城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韦理点头说道。

韦理之所以如此积极提高和记黄埔的利润,自然也和他签约的合同有关。

韦理在当初加入和记国际董事局的时候,和和记国际签订了一份入职合同,除了拥有固定的底薪之外,还订明了一旦和记恢复盈利,韦理可享受和记国际2.5%的纯利,这点也是他为何如此努力管理好和记黄埔的原因。

能者多得,这点,苏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人家打工可不是为了义务,没有报酬的付出,世间可没多少这种大善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