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朱元璋调查梅殷出结果(2 / 2)

不过,最后仔细想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刘伯温的事,心里不由一愣。

按照他所知道的来算的话,刘伯温就是在今年没了命。

还是被胡惟庸那边,联合御医给弄死的。

“诚意伯……”

刘伯温笑道:“驸马殿下叫我青田就行。”

梅殷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望着刘伯温道:“青田先生,这事……怎么说呢,你谢我谢的有些早了。

在我看来,这怎么像是非但没有把你从困局当中给解救出来,反而将伱推入到了更危险境地里了?”

若是在以往,这话梅殷是不会轻易说的。

毕竟和人相交,最忌讳的便是交浅言深。

刘伯温虽然名声大,可这算起来毕竟是第一次,和其正儿八经的相见。

这些话本不该多说。

但此番刘伯温相见,他给梅殷的感受挺好,让人觉得挺不错。

这样的一个人,若是被胡惟庸那样的人,就这样给害死了。

还真觉得有些可惜。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梅殷最近几日,要又一次死谏朱元璋。

就朱元璋那暴脾气,自己接二连三的去摸老虎屁股。

真的有极大可能,会把自己给送。

如此,就能和小媳妇儿两人一起离开大明,返回到后世,去过没羞没臊的生活。

既然这样,那有些事,倒也可以提点一下。

若是能因此而挽救了刘伯温的命,令大明发生一些改变也是好的。

刘伯温听了梅殷的话后,表面平静,但心里面却已经是掀起了波浪。

这梅殷果然不是寻常人!

很多事情看的很透彻!

竟是连这件事儿,他都能看出来!

也是在这时,刘伯温更加确信自己之前的推断了。

这梅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在中都城这件事上,或许他并不是谁的棋子。

而是他自己想做这件事儿。

至于他做这件事儿的理由。

或许有一部分,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不愿看到中都城那里有着更多的百姓死亡。

但是除此之外,也绝对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那个原因是什么,刘伯温暂时还想不出来,但他确信,一定有!

“不是驸马你将我推到了一个更为危险的境地。

而是这危险的境地,本身就存在。

别管有没有这一步,都会将我给卷进去。

要不然的话,老朽就也不会回到这应天府城,前去教书。

若无驸马所做的那些事儿,只怕我很难摆脱这次的困境。

很可能是,这次的困境没有摆脱,就进入到了那个更大的困境里。

对于我而言,更加令人难受。

所以说,这件事真的说起来,驸马你是帮了大忙的。

我需承你的情。”

刘伯温压下心中的一些感受,望着梅殷诚恳的说道。

听了刘伯温的话,梅殷愣了一下。

因为从刘伯温的这些话里他能听出来,刘伯温早已知道了这件事。

知道他所面临的危险。

愣神之后,反应过来,又觉得理所当然起来。

毕竟这可是刘伯温!

号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那个人。

他若是提前看不明白这些,觉察不到,才让人觉得意外。

提前意识到了,反倒在情理之中。

只是……反应过来这些事后,梅殷心里面,反倒是变得更加的疑惑。

既然刘伯温对此并非一无所知,还意识到了一些事儿。

为什么历史之上他还会遭遇毒手?

胡惟庸还是借助太医之手,将他给毒死了?

依照刘伯温的聪明程度,提前知道了,莫非还避不开吗?

“青田先生看事情果然透彻。

原本还有些担心青田先生的处境。

现在听了青田先生所言,我倒是放下心来。

以青田先生之才能,定然能见招拆招,转为为安,化险为夷。”

听了梅殷的话,刘伯温心里满是苦涩。

看出来了又能如何?

这件事,最大的症结不在李善长,也不在胡惟庸。

而在皇帝!

自己是有不小的本事。

不少事也能能够凭借本事,将其解决。

可有的事儿,纵然能看得明白,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静静的等着那一天到了。

“承驸马吉言。

希望后面这困境,我也能将其化解了,安然走下去。”

压下心中复杂感受,刘伯温望着梅殷笑着拱手。

脸上带着笑意,神情也显得比较平静。

这话说到了这里,便也算是到头了。

二人初次正式相见,有些话题不宜说的太深。

此时已经是超过了一般人初次见面了。

可梅殷想到自己将要再次进行死谏。

心境就变得有些不同。

所以想了一下之后,便望着刘伯温道:“这些事,莫非……还有什么隐情?

以青田先生之能,不论李善长亦,或者是胡惟庸应该都不是您的对手。

就算有些事儿上,不想和他们一较长短。

但最起码,觉察到危险,意识到了一些事情后进行规避,保住自身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这怎么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太一般?”

梅殷这话说出来,等于是将一些事儿,给放到了明面上。

他和刘伯温之间初次见面,交情远没有那么深,显得很唐突。

刘伯温闻听梅殷之言,为之愣了一下。

显然是没有想到,梅殷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对自己说出这话来。

一时倒是有些沉默了。

梅殷等待了一会儿,便笑道:

“青田先生,我也只是随口一问,不必在意。”

自己和刘伯温初次相见,有些事儿此时问他,确实是有些冒昧唐突。

刘伯温不愿意说,也在情理之中。

听了梅殷的话,刘伯温回过神来。

摇头道:“驸马不必多想,驸马能向老朽问出这话来,由此便能看出驸马是个很聪慧之人。

也没有把老朽当成外人。

只是,有些事说起来,也是陈芝麻烂谷子了。

过去了多年。

只是有些事,随着时间过去会逐渐抹平。

当事人不会再在意。

可有的事,时间越久反而让人记得越清晰。

每每想起,心里就觉十分不痛快。”

说完之后,刘伯温犹豫一下开口道:“我和驸马之前有两面之缘。

此时见面,又一见如故。

便不再隐瞒,将这些说与驸马听。

这事儿……关键不在胡惟庸,李善长。

而在于……在于……”

说到这里,他迟疑了一下。

缓缓开口道:“在于上位。”

在于朱元璋?

梅殷闻言愣了一下。

这事儿咋就扯朱元璋头上了?

旋即又一想,倒又觉得刘伯温说的,有些道理。

整个大明初期,对于大臣们而言,最让人无解的便是朱元璋。

依照刘伯温之能,提前察觉到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想要对付他出手。

偏偏最终又没能躲过去。

整个大明初期,能把事情变成这样的,好像也只有朱元璋这个皇帝。

梅殷这个后世人,虽然对明初这个时候的历史有所了解。

但也并不可能了解的太全面。

有些的事能记得,有些事却记不清。

或者说以前根本就没有了解到。

比如刘伯温之死,他只知道是胡惟庸勾结御医动的手,但后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不知。

这个时候听到刘伯温说起这话,一时之间倒是有种开了眼界的感觉。

“说起来,这事儿已经过去很久了……”

刘伯温缓缓的说道。

将一桩他不愿意多提,却一直在他心里的事对梅殷说了出来。

“当年鞑子一步步败退,请陛下登基,建立大明的事,也被提上了议程。

其中有一件事,在大明开国时最为重要。

那就是大明承接谁的法统。

依照陛下,还有一些人的看法,自然是要承宋制。

不承认元鞑子。

老朽却觉得,大明应该承认元朝,并继承元的法统。

毕竟宋先天不足,又距离当下太远,所统御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若是继承了元的法统,很多地方我大明去对其攻打,便是合情合理。

那是收复失地,不是对其进行不义战争。

陛下深受元鞑子之苦,家里很多人,都因为元末乱世,元鞑子达子的残暴统治而不幸离世。

所以对于继承元鞑子的法统,有着天然的抵触。

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把小明王给接到身边。

小明王韩林儿,其父韩山童,号称宋徽宗八世孙。

反元复宋。

有了韩林儿,后面再让韩林儿禅让,大明便可成功继承宋的法统。

并把元定性为非法的。

上位让廖永忠去接小明王。

可偏偏……偏偏在回来的路上,小明王乘坐的船翻了,小明王被淹死在江中……”

还有这事儿?

梅殷多少显得有些惊奇。

有种跨越数百年来到明朝,从刘伯温这里,吃到了明朝大瓜的感觉。

“然后,陛下就认为是青田先生你指使的廖永忠,给廖永忠出的主意?”

刘伯温痛苦的点点头道:“对。

陛下虽然不曾明说,可就是认定了这事儿是我在后面支持的。

我能感知到,这是上位心中的一大根刺儿。

没了小明王之后,上位继承不了宋制。

只能继承元的法统。

而陛下对元鞑子有多恨,跟着他的人,没有几个不知……

可偏偏在这事上,他还要承认元的合法性,还要继承元的法统……”

刘伯温的这一番话,让梅殷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

怪不得,刘伯温明明能感知到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会对他下死手。

可偏偏却没有躲开。

也明白了,为什么朱元璋会有意纵容胡惟庸等人这样做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一桩旧事在里面。

“那青田先生到底有没有指使廖永忠,去做这件事呢?”

梅殷望着刘伯温,问出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刘伯温摇头道:“没有,虽然我也很想大明继承北元的法统。

可我只是一个臣子,有些事只能提建议,具体该怎么做,还得要看上位自己。

不可能替他强行做决定。”

说起这事儿,刘伯温心里也是难受。

这事,若真的是他做的,那他也就认了。

什么后果都能接着。

可偏偏不是他做的。

却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既然这事是误会,那……青田先生寻找机会,给陛下解释一番,解开误会不也就是了吗?”

听了梅殷的话,刘伯温摇了摇头。

这事儿哪有这么简单?

要是能解开,早就解开了。

梅殷见此,想一想也觉得这事确实不好办。

不然依照刘伯温之能,不至于会陷入这种死局里。

“那……青田先生有没有就这个事儿,正是当面向陛下说过。”

梅殷还是决定再问一嘴。

刘伯温摇了摇头:“没有,但这事儿陛下已经认定是我做的了。

当面解释了也没用。”

听了刘伯温这话,梅殷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合着这事儿搞了半天,他们两个是谜语人啊!

不过仔细想想,也觉得刘伯温的事确实不好办。

主要涉及到了朱元璋心里的疙瘩。

谁不知道朱元璋有多恨元鞑子?

可偏偏在法统这个问题上,韩林儿一死,他又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了元朝,承认其为正统。

并继承了元朝的法统。

依照朱元璋的脾气,带入到他的角色里去想一想,这事儿也确实难以解开。

客厅里的气氛,一时之间显得有些沉重。

刘伯温忽然笑着摆着手道:“嗐,这都是陈年往事了,不提也罢。”

带着一些无奈的洒脱。

梅殷看看刘伯温,在想自己有没有办法,能够帮着刘伯温破局。

若是刘伯温能继续活下去,那大明……今后是不是会多少有些不同?

……

武英殿里,执掌亲军都尉府的刘英走了进来。

把一叠纸张,送到了朱元璋的案头。

“上位,关于梅殷更详细的调查。”

一听这话,朱元璋顿时来了精神!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