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2 / 2)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朱元璋而言,再没有比从自己标儿这里,听到这样的话,发觉自己的标儿已经长大了,在很多事情上有手段,是个绝对合格的继承人更让他开心的了!

他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还想着江山稳固,最终为了啥?

所为的还不是把这份家业给更好的,交到自己的标儿手上,让标儿继承下去?

现在看来,自己的标儿,是真的很可以。

标儿,你这个想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说是宋老先生等人交给你的?

朱元璋望着朱标询问。

朱标摇头道:“父皇,宋先生乃是方正君子,自然不会教授孩儿这些。

其余人,那也大多都是道德之士,也不会和孩儿多说这些。

这些都是孩儿自己琢磨出来的。”

朱元璋闻言,变得更加高兴了。

连带着被市舶司,海禁等事弄的糟糕的心情,都随之变好。

“哈哈哈……”

朱元璋发出了畅快的笑声。

“咱就知道!咱儿子肯定差不了!

咱这个当爹的,都这般英明神武,咱的儿子那也绝对不会差!

标儿,你真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就是优秀!”

朱元璋直接就夸上了。

这样的景象,若是被朱樉,朱棡,朱棣等缺乏父爱的人给看到,那还不知道要羡慕成什么样子。

对于自己的大儿子,朱元璋向来是不吝啬父爱,也不吝啬夸赞。

就是在夸赞的时候,总是容易习惯性的捎带上他自己。

“不过标儿你说的也对,这等事情,那些人就算是能够看明白,也肯定不会教你的。

绝对会瞒的死死的,不会与你多言。

他们也只会想让你成为一个他们口中,所谓的明君圣主。

只有那样,他们的日子才好过,对他们才是最有利的。

就像是市舶司,这等明明那样赚钱的东西,却都它娘的在那里揣着明白装糊涂。

忽悠着咱,稀里糊涂的就把这市舶司给关了。

还实行了海禁,是同样的道理。

这等对于他们不利的事情,他们才不会做!”

说吧,朱元璋看看边上的朱标笑道:“标儿,你这小子,隐藏的可真深!

把你爹我都给骗了过去!

害得咱一直以来,都觉得标儿你仁厚有余,手段不足。

还一直担心今后,你会被那些臣子们欺负。

现在看来,咱的担心是多余了。

你小子真可以,连咱都能骗过去!

那更别说是那些朝臣,那些士绅了!

那些家伙,也都会被你给骗的团团转。

好!好的很!

咱家老大,真的长大了,真的能给咱分忧了!”

朱元璋话里面,满满的都是感慨和赞叹。

满满都是看到自己最在乎的儿子,成才那种欣喜与兴奋。

朱元璋都不由的在想,朝中官员,乃至于地方上的诸多士绅和学子们。

都将自己家老大给当成了他们的希望之所在。

盼望着老大成为一个圣君明主。

而自己家老大,给他们的感觉也是一个能当圣主明君的料。

可结果,自己家老大还是和自己这个当爹的一起联手对付他们。

在今后,等到自己去世后,老大做了皇帝,登上了皇位,然后撕开之前隐藏的面目,对这些人动手。

送给他们一个大惊喜。

让他们发现,他们所盼望的仁慈之君,想象中的仁慈之主,并非和他们所想的一样。

他们所想象之中,那种可以肆意撒欢的好日子,并没有到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那些人,又会是一个什么心情?

这等事儿,根本不用多想就能知道,必然是一个让人无比欢喜,无比期待的人情景!

那些人的感受,也绝对会异常的酸爽。

这种事情不能想,越想朱元璋的心情就越畅快。

越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这种场景。

自己的标儿,是真优秀!

若是自己的标儿,能接替自己的位置,今后必然能在自己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把大明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做出更多的事情来!

但想到从模拟器当中,所看到的自己标儿,英年早逝的结局后。

朱元璋的心情,又变得有些沉重了。

他是真怕今后还会是这么个局面。

上天依旧要残忍的将他的标儿,从他身边给带走。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真的天不佑大明了!

朱元璋握紧了双拳,下定了决心。

自己的标儿,谁也别想夺走!

既然已经通过模拟器知道了标儿得病去世的原因,那自己这里就有针对性的进行避免。

就不相信避不过去这个坎儿!

“父皇,这事儿原本孩儿是不想说的。

但孩儿想了想,还是要给父皇您交个底儿。

免得父皇您过于担忧孩儿。”

朱元璋闻言笑道:“你这个底早就该给咱交了!

你个混小子,害的咱白白为你担心那么久。

这天下是咱们朱家的,今后就让咱爷俩联手,好好的做上一场。

把该收拾的都给收拾了。

把咱家的这房子,给盖的结结实实,弄得漂漂亮亮的。

局势虽凶险难做,可有了标儿你你在,咱就不怕!

上阵父子兵!

标儿你又何止是给了那些朝臣们希望?也是给了咱一个强烈的希望啊!”

“行,孩儿就随着父皇,多做出一些事情来,争取能把咱大明变得更好!”

朱标也挺直了身子。

身上多出了少有的豪迈。

“哈哈,这才好!这才像是咱的儿子!”

太子朱标的这种做法,其实放在别的朝代上,还是挺忌讳的。

毕竟当爹的还在,做太子的就公然在一些事情上面表现的,和做皇帝的不一样。

甚至于公然唱反调。

手下汇集的力量太多,名声太大。

这等事,便是父子之间,也容易起猜忌。

倘若真的有当太子的这样干,那做皇帝的人,大多都要寝食难安。

会在想,这是不是他儿子想要早点登基做皇帝,把他皇位给弄掉了……

但是,这事情对于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而言,却完全不用担忧。

朱元璋对他大儿子朱标,那当真是不设一点防。

在得知了这些事情后,他不仅仅不会生气,不会猜忌,还会高兴的忘乎所以。

高兴他家的标长大了,有本事了。

也觉得,这些就该是他儿子做的。

作为一个太子,提前掌握一些权力,那才最好不过。

若真有一天,朱标真的会带人进行逼宫,就凭借着朱元璋对他家老大的这种疼爱程度。

只怕朱元璋会不做任何抵抗,直接就把皇位给了朱标。

甚至于还会满心愉悦的跟在朱标身边,在边上出谋划策,告诉朱标如何才能更好的夺取朱元璋的江山,坐稳江山。

朱标和朱元璋这等做皇帝做太子的父子,确实是千古难见!

朱标这史上最稳太子的称号,也并非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稳当!

若非是历史上短了命,去世的太早。

没有做成皇帝。

那大明的很多事情,都将会变得不一样。

最起码靖难之役就不会发生。

有太子朱标在,朱棣绝对不会造反!

就算是真的造反了,也成功不了!

“父皇,那……市舶司还有吴祯吴良等人,你现在就动手吗?”

父子二人在这里说了一阵话后,太子朱标,又一次把话题给扯了回到了市舶司市,以及吴祯吴良等人的事情上。

朱元璋道:“那市舶司,咱是真想立刻就把它给重弄出来,并让它赚钱。

晚一天开启,就要晚一天赚钱,一想到每天有那样多的钱亏损。

咱是一刻都忍不住了!

还有,那吴祯吴良这些狗东西,咱也想立刻就把他们给收拾了!

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砍死了算逑!

可这事儿,还它娘的不能急!

不管怎么说,他兄弟二人站的位置都高。

咱前面已经弄死了一个廖永忠,这个时候在接着动他们,有些不太好说。

最重要的是,他二人都掌管着水师。

尤其是吴祯这家伙,手里面的备倭水师里,有不少都是当初陈有定,方国珍投降的旧部。

一旦风头太大,吴祯那家伙带着人跑到海上去做海盗,咱就亏大了!

它娘的,他做海盗就算了,可是把咱攒出来的那些家当都给带走,一旦跑到海上去,咱们这里再想要弄出一些有效的办法把他给整治了。

只怕并没那么容易。

咱这这脸也就丢大了!

所以这事儿需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

对付他们,不动则已,动了就要做到一击致命!

他们这些乱世里面走过来的人,尤其是手里还握重兵的,没有几个胆子太小的。

真逼急了,有些事是真能干出来。

所以,咱的想法就是,吴祯吴良必须除掉。

但是,却不能因为他们,而让我大明伤筋动骨。

更不能让他带着咱攒下来的水师家当,跑到海上去。

说过之后,朱元璋又叹口气道:“其实,还不只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咱通过模拟器得知。

那王保保只怕活不太久了。

说不定这会儿,人已经没了。

咱已经给天德去了命令,让天德找准机会,给了北元鞑子来上一场大的。

说不定这会儿,那边都已经打上了。

市舶司的事儿固然重要,吴祯吴良等这些狗东西,也确实太它娘的气人。

但小不忍则乱大谋。

目前,还是要以天德那边的战事为主。

那边的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咱们这边不易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吴祯吴良,他们这些人就在咱眼皮子底下放着,跑不到哪里去。

想要收拾他们,随时都有机会。

可灭北元鞑子不同。

错失了这个良机,今后想要将其一举歼灭,将其王庭给灭掉。

彻底打零散了,可没那么容易。

不可过于轻举妄动。”

听到自己父皇出来的这话后,原本还有些担忧的朱标,这下子彻底不担心了。

自己父皇别看有些时候,喊打喊杀,提起吴良他们时,又恨成了那个样子。

一副要将他们立刻全部都给砍死的模样。

可实际上面对一些大事时,他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表面急躁,看起来时刻都能掀桌子。

可实际上也并非如此。

很多事儿都考虑的很周全,基本全都是谋定而后动。

只要这件事父皇心里面有底儿,不一味的强来,不会不管不顾的去做。

那这事他就没有太多好担心的了。

依照自己父皇的手段,这些事儿自然能够给处理的不错,不会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不过,这吴祯吴良兄弟二人,也绝对落不了一个好!

虽然人现在还活着,还是侯爷,但是却已经被自己父皇给判了死刑。

自己父皇在很多事情上,还是很记仇的。

被他判了死刑,那吴祯吴良这兄弟二人,今后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活!

“父皇,您和母后两人,今天怎么突然间,就想起来要去双水村那边见二妹和二妹夫了?”

沉默了一会儿后,太子朱标望着朱元璋问出了心中的一些疑惑。

听到朱标这样问,朱元璋心里,一下子就勾起了不好的回忆。

显得咬牙切齿。

“标儿,你不说咱险些忘了,咱有个事儿,还得你去走一趟,去和梅殷那个混账东西去说一说!”

这些话,朱元璋几乎是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憋出来的……

……

双水村,夜幕已经降临,梅殷和宁国公主的房间里,点燃了蜡烛。

几个精美的琉璃制品放在那里,在蜡烛的映照之下,显得很是漂亮。

小屋内,没了之前的吵闹,只剩下了宁静的温馨。

梅殷并不知道,随着他这一次对朱元璋的死谏,将会在大明掀起多大的波澜。

有多少人会跟着倒霉。

也不知道,吴良居然花大价钱,从夷商那里弄了那么多的琉璃。

来准备压他的风头。

这个时候的他面带笑容。

因为他已经想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死谏和宁国公主之间矛盾的办法……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