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刑不上大夫士大夫?呵呵……(2 / 2)

这次他注定倒霉。

他自己点起来的火,想要烧别人,现在却烧到了自己的身上。

怨的谁来?

刘伯温更多的心思,已不在李善长身上了。

他知道,这一次李善长注定要倒霉,不死也得脱层皮。

就算是不死,今后也将会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没了太多的威胁。

今后,所需要注意的,便成胡惟庸这家伙了。

胡惟庸也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这次只怕会乘势而起……

……

“砰!”

回到家中之后,一张脸黑如锅底的李善长,又一次忍不住一巴掌拍在了桌上。

整个人都气的不行。

一方面是觉得丢脸,刘伯温那狗东西不识抬举。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为这一次的事儿而担忧。

他已经想不出,太好的办法来了。

想想这次的情况,他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不太明白这事情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自己怎么就要一败涂地了呢?

……

八月十五,本来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往年这个时候,应天府里,会有诸多人都在这里庆祝中秋。

但是这一次,整体的气氛却显得有些紧张。

尤其是那些官员们,诸多都是心中忐忑。

那叫一个难受。

皇帝已经很多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这样的大动作了。

现在突然间来了这么一手,把这么多的官员都给抓了进去。

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会不会牵连到自己头上?

今天没有上朝,朱元璋直接给京中的这些官员们放了假。

倒并不是说朱元璋要给他们假期,让他们来欢度中秋。

在大明,尤其是在洪武朝,中秋节也得老老实实的工作。

一年只有三天假,中秋节不在其中。

之所以今年会破例,实在是因为昨天朱元璋这边,直接令人抓了一千多官员。

要进行突击审查,把事情给弄清楚。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就停了上朝。

能让朱元璋把上朝都给停了,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于这一次的事情,到底有多重视!

……

“国公爷,怎么办啊现在?”

户部尚书李泰,来到了韩国公李善长的府上,望着李善长出声询问。

这个时候的他神色憔悴,面色苍白。

那是睡睡不着,吃吃不香。

从昨天出事一直到现在,不过是喝了两碗水,别的什么都吃不下。

如果说现在,京师当中除了那些被抓起来的官员之外,还有谁最慌?

那无疑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了。

此番对账,就是户部主持的。

现在这事儿,却出这么大的篓子,进京核对账册的人直接被尽数拿下。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这个户部尚书是首当其冲,难辞其咎。!

不仅是他,乃至于整个户部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但别人都好说,他这个户部尚书,可就是真的难办了。

就看朱元璋弄出来的巨大无比的动静,就知道,自己这里肯定是落不了一个好。

满心惴惴地等了半天后,他终于是忍不住了,来到李善长这里,询问李善长这个主心骨,最大的靠山。

而他之所以会这个时候过来,也有不小的原因是因为,他已得到了一些消息。

知道韩国公今天去见刘伯温了。

在这次的事上,韩国公若是能够说动刘伯温,让刘伯温跟着出力。

或许会有不小的转机。

他这边也有更多的机会,平稳落地……

李善长看着他这副样子,多少有些不愿意搭理他。

不过却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搭理更不行。

当下就压着心中的种种感受,出声道:“刘伯温那狗东西,铁了心的不帮忙。

茅坑里面的石头,又臭又硬!”

一听这话,户部尚书李泰心里面就不由得咯噔一下。

知道这一次的事儿,是不好办了!

自己的下场,一个弄不好只怕会很凄惨。

原本要是刘伯温愿意帮忙的话,依照刘伯温的能力,还有口才,说不得便能够把黑的说成白的。

不说能让自己继续担任户部尚书,但至少会给自己一个不错的下场。

可是现在,刘伯温根本不愿意帮忙!

那他这边……想要落一个好,只怕很难。

官职只怕是要被一撸到底了。

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国公爷,这……这……”

他显得慌乱的望着李善长,想让李善长给他拿个主意。

李善长看着他这样的表现,神色严肃的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这次的事,捅出的篓子太大,又直接牵涉到了户部。

我就是想保,也保不住。

不过小胡那边我已经给他一些交代,让他在接下来,尽可能的来保你了。

官职这些就不要想了,要尽可能的给你,以及你们全家老小一个安稳的生活。

让你们还有富贵。”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只觉得一颗心猛的跳了一下。

似乎浑身都要没了力气一样。

这可是户部尚书啊!

他费了多大劲,做了多大的难,才能够熬到这个位置上。

结果现在,不仅户部尚书做不成了,甚至于连官都做不了。

多年努力全成泡影。

不过,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能够得到韩国公,让自己全身而退的许诺,也算很不错了。

“回去后,给你们户部的那几位都说上一说。

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过,这次的事儿可大可小。

还是要多掰扯一番的。

朱元璋不可能一声不吭,直接就把你们都给处置了。

所以下次开早朝之时,便是你们的机会。

一定要好好的把握。

无论如何都要把事情往轻了说。

比如这用空白账册的事儿,可以往元朝身上扯。

往因循旧例上扯。

也可以往我大明,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定说,不能使用空印账册上扯。

要告知皇帝,不能不教而诛。

争取大事化小。

只要能够好好的在这上面发挥,认错的态度又好。

我觉得过关的可能性还是不小。

朱元璋想要发脾气,也没地方发。

把他憋个半死!”

李善长又一次变得有些自信了。

当然,面对属下之时,他没有信心也得表现出信心来。

给户部尚书李泰,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进行交代,这是李善长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想出来的又一个对策。

那就是死不承认。

认错的态度一定要积极,但要把这事往无知者无罪,下不为例等上面去扯。

朱元璋那边,肯定会被人弄得无话可说。

纵然不可能将他的怒火全部都给消除,但至少也能够把事情给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眼前不由得为之亮。

觉得李善长所说的这个主意,是真不错。

让他在绝路之中看到了一些生机。

不愧是韩国公!

这等事儿也能让他想出来!

倘若真的按照韩国公所说的这些来做的话,那这次的事儿,还真的是有极大的可能,变得很不一样。

真能找到一些生机。

当下朝连忙感谢了李善长,从李善长这边离去……

本来在这样的时刻里,他是不太应该过来见李善长的。

要尽可能地避嫌。

但现在,他也顾不得太多了。

不过从李善长这边离开之后,他的心情好了很多。

不再如同之前那样惴惴不安。

回去之后,他这里便按照李善长的指示,开始不断的在心里琢磨起来。

早朝时该如何为自己辩解开脱……

与这些满心惴惴不安的人比起来,宁国公主和梅殷的日子,就要显得悠闲多了。

带着礼品去拜见马皇后。

中午的时候,被马皇后留饭。

而且马皇后这个丈母娘,还亲自下厨,并给梅殷做了一道最拿手的蒸鹅。

还别说,自己家丈母娘做的这蒸鹅,吃起来那是真不错。

只不过吃到一半的时候,梅殷忽然间想起,后世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

说是大将军徐达,长了背疽。

本来能好,却被邪恶的马皇后,故意送蒸鹅给要了命。

让背疽彻底的发散起来。

梅殷不由暗自笑了笑。

有些别有用心之人,黑起朱元璋以及马皇后来,真的是不遗余力。

先不说,据他所知鹅肉根本不是什么发物。

只说那时间线,也完全对不上。

马皇后按照原本的历史,是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的。

而徐达却是洪武十八年去世的。

中间足足差了三年。

在这种情况下,马皇后上哪里给他弄蒸鹅吃,让他的背疽大爆发,从而要了徐达的命?

莫非,是马皇后从孝陵里走出来,给徐达做的这一餐?

只能说别有用心之人,实在是太多了,又蠢又坏。

不过在这场家宴之中,梅殷并没有见到朱元璋,还有朱标这个大舅哥,知道他们都在忙……

中午吃了一顿饭后,梅殷和宁国公主二人,又离开了这里,前去了东宫,又去了二哥秦王,三哥晋王,以及四个燕王等人那里,挨个转了一圈。

一番走亲访友下来,收获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京师当中的许多官员之家,全都是满心的惴惴不安。

刀子没有砍下来之前,谁都觉得自己头上悬了把刀……

……

第二日,洪武八年的八月十六早朝开始……

“诸位,做好心理准备吧。

态度一定要好,我这边也会尽量的转圜。

尽量的保住诸位。

也会拼尽全力,把事情只局限于户部之内,不会再让陛下往其余地方去扩散。

这个时候,是能少牵连一些人就少牵连一些人。

能多保住一些,就多保住一些……”

进殿之前,丞相胡惟庸对众人如此说道。

原本不少人,对于胡庸这个丞相并不怎么感冒。

不觉得他是真正的丞相。

可是今天,这些人面对胡惟庸的态度却完全变了。

尤其是听到了胡惟庸所说出来的,这很有担当的话后。

就对胡惟庸更加感激起来,对他的看法一下子就变了……

……

片刻之后,大殿的门打开。

文武分列左右,鱼贯而入,大礼参拜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

面对百官朝贺,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黑如锅底,拉的老长。

“户部尚书何在?!”

朱元璋根本就没有进行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直接就点了户部尚书李泰之名。

李泰闻言忙上前去,双腿一软,啪的一下就给朱元璋跪了,

“陛下,臣在!”

“你可知罪?”

“臣……臣知罪。

臣不该明知有人使用了空白账册,却没有禀告陛下。”

李泰非常光棍的,就把这些事儿给认了下来。

都没给朱元璋多发怒的机会。

“你身为户部尚书,知道了此事儿,为何不早点禀告,反而和他们串通一气?!”

李泰忙道:“回禀陛下,这……这事儿是惯例,已经传下了好多年了。

从元朝开始,便是如此。

我大明前些年,也一直如此。

臣也是因循守旧,一时间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定然会好好改正……”

“元朝时就有?

元朝时就有就对的吗?!”

朱元璋声音都显得发寒。

他最反感的便是元朝。

“现在是大明了,不是元朝,还敢拿元朝旧制来说事,你的官是当的谁的官?

你是哪朝的官?!”

听到朱元璋如此喝问,李泰把头垂的更低了。

简直都要五体投地的那种。

“陛下,臣自然是我大明的官,一心为我大明,忠心耿耿……”

“你忠心个屁!”

朱元璋直接就破口大骂了起来,把他的话打断。

“都干出这些事儿来了,还敢说自己忠心耿耿?

真把朕当成傻子耍了?!”

李泰忙颤声道:“陛下,臣确实是一心为了大明,之前真没有想那么多。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请陛下给臣个机会。

臣定然积极改正,今后断然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这主要也是在此之前,我大明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这么做……”

听到李泰如此说,便又有户部高官站了出来,也跪在地上向朱元璋说了起来。

核心意思就是,这事儿他们确实有错。

但主要是朝廷在此之前,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次念在他们初犯,就姑且从轻发落。

后面他们一定会积极改正。

又说不能不教而诛……

随着他们的开口,马上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说,出了相似的话。

丞相胡惟庸也在此时,坚定的站在了百官之前,顶着压力向皇帝阐述他的观点。

一时之间,朱元璋竟还真的是被这些人,给说的有些哑口无言。

虽然也知道这些人,纯粹就是在放屁。

不断的狡辩。

可是再仔细想想的话,似乎按照他们所言去看这事儿。

他们也并非没有道理……

眼看的皇帝被他们这样的一番话,给弄得有些说不出来了。

这些人心里面就变得更加的高兴起来。

这事儿,有门儿!

韩国公所教的倒是不错,

当下便决定乘胜追击。

看着场面和想象当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太子心里有些着急。

却一时间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现在一侧的燕王朱棣,心里满满的都是振奋。

二妹夫,当真是神了!

竟然连这些都预料到了!

现在,轮到他来战斗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