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啥?布衣宰相是梅殷?!(1 / 2)

坐在这里想了一阵之后,梅殷心头忽然间一动,一个重要的事情付现在了他的心头。

有一件事儿,到了现在,也已经是可以着手来做了!

这同样是一件,一旦做出来之后,就将会对大明产生诸多有利于影响,可以让大明的实力,有一个很大提升的东西。

而且,这种提升还是肉眼可见的。

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效果特别的明显。

之前的时候,梅殷只是守着自己在双水村这边的一亩三分地儿,悠然的过日子。

同时也从一些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带着给大明带来相应的发展,和一些比较好的变化。

但是,现在他的心态有了一定的转变。

决定要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得更为积极一些。

更快的推动大明的发展。

而这件他想起来,并准备做的事,就是燧发枪。

燧发枪这东西,他在之前死谏自己家老丈人后,就已经是得到了。

只不过一直以来,有着诸多的事情要做。

所以倒是没有对动手去做燧发枪。

这个时候,梅殷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动手,把燧发枪给弄出来了。

燧发枪这种东西,和大明军队之中,常用的火铳比起来,效果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不论是射程,亦或者是射击速度,还有威力,都非同日而语。

大明兵马本就英勇善战,自己若是再把燧发枪给弄出来,并且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到了那时,大量装备到大明的军队当中去。

让将士们进行相应的训练。

必然能够让明军的战力,有一个飞速的提升。

在今后,面对海上的那些海寇们,都将有着巨大的优势!

也尤其是到了海外,去给那些域外蛮荒之所,给他们带去来自于大明的文明之时。

这东西更是特别的好用。

每一杆燧发枪,都散发着文明的光辉。

是一件特别好的社交工具。

必须让他们体验一下,泱泱大国的真善美。

不仅是燧发枪,还有红衣大炮这东西,梅殷也觉得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同样是他在此之前,所获得的奖励。

只是一直没有动手做。

现在,自己家的房子,已经是建设了一个差不多了。

后续只需要再把一些小细节给弄好,再多通通风,散散气,差不多等到过年之时,便可以搬进去住了。

而自己现在,也在大明这边悠然的生活了很久。

有些事,确实可以做了。

等到他把燧发枪先弄出来,再把红衣大炮给弄出来之后。

必然能够让明军的战斗力,有着一个极大的提升。

让大明的综合国力,都变得更强。

红衣大炮再配上大明本身就有的、那超大的海船,简直是绝配!

大明现在的造船技术,处于世界的顶尖水平。

大明最大的造船场所,龙江宝船厂,就在应天府城之外。

那里有着一大批非常优秀的顶级造船工匠。

以及相应的诸多设备。

不说洪武朝,只说永乐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从那里就能看出大明现在造船技术的有多先进。

要知道,永乐朝时龙江宝船厂这个大明最大的造船之所,已经是半残废了许久。

早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

至于那些随着郑和而行的将士,也是不知道被‘阉割’了多少年,早就已经不是鼎盛时期的巢湖水师。

尚且还有这等威风。

如今自己来到这个,可以说龙江宝船厂、这个大明最高水平,规模最大的建造舰船之所还健在,且处于鼎盛时期。

巢湖水师也仅仅只是其带头的德庆侯廖永忠,才被解决的时候。

大明的各个方面,都特别的强盛。

在这等情况下,自己推动朱元璋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向外走出去。

再给舰船之上,加上红衣大炮这等神兵利器。

大明大海军在今后,必然武德极为充沛。

可以给周遭的,众多地方的小国,都给好好的送一些温暖。

这等事情,想想就让人觉得激动,很是令人神往。

尤其是往东边而去,倭国那边那里,可是有着数量特别巨大的产银地。

也同样盛产黄金。

话说,就自己家老丈人的这样子。

若是让他得知了倭国那边,有多少的金银储存。

那在今后,他绝对会特别积极的横渡重洋,把那边给弄成大明的产银地。

变成大明的钱袋子。

好像……如果是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老朱和那边,也有着不小的过节。

当年老朱取代元朝,建立大明。

在大明立国之后,就朝着周围的众多藩属国,派去使者,宣告宗主国的身份。

有很多地方的小国,都热情招待大明使者,并派使者前来大明觐见。

但是到了倭国那里,却发生了一件,让老朱极为气恼之事。

那里的人,直接把老朱的诏书,都给扯了个粉碎!

不仅仅如此,还把老朱的使者,都给杀了。

对于这件事儿,朱元璋是暴跳如雷。

特别的气愤。

当即就要征调大军,前去横扫倭国!

龙江宝船厂这个如今大明,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造船之所,就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之下,给进一步加强的。

只不过到了后来,朱元璋被刘伯温等人给劝住了。

要他以大局为重。

更重要的,是要吸取元朝忽必烈当年,征伐倭国的惨痛教训。

忽必烈当年,数次征伐倭国,可每次到了那边后,都在海上遭遇大风暴。

把船吹到七零八落,无数船只被海风撕碎,巨浪打垮。

很多的将士,也随之而死。

几次征伐倭国,次次都失败。

还都是因为天象的原故。

这等惨痛的教训,也让朱元璋起了一定的疑虑。

若是在这陆地上,兵对兵,将对将的打。

多少倭国人,都不够朱元璋派兵灭的。

但是元朝的那种,遇到天灾的事情,着实是让人有些心惊。

让人很担心,一不留神就会步了元朝的后尘。

毕竟人力有穷尽,不可能和这等强大的天象相抗争。

再加上当时,大明也是才建立,各方面都不稳定。

尤其是北元那边,残存势力还是挺大的。

朱元璋暂时也就压下了这口气。

按照原本的历史,一直到后来朱元璋也没有派兵前去倭国那边,给他们送温暖。

按照原本的历史,甚至于到了后来,更是把周围的不少国家,列为了不征之国。

认为那些地方,都是蛮夷之地,地处偏远,贫瘠。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这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给他的后世儿孙,所留下来的一些告诫的话。

其中,倭国便也是在这不征之国的行列之内。

站在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的立场上来看。

尤其是晚年的朱元璋立场上来看,朱元璋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

朱元璋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看了汉隋唐等诸多、对周边小国进行征伐结果的前提之下,所做出来的。

并且,华夏对周围那些藩属国的态度上面,也一向比较仁慈。

整体上而言,是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

只要真的臣服了,那么在今后,这些藩属国遇到事情了,求助于宗主国。

宗主国这边,真的会出兵帮他们平事儿。

而华夏本身,就地大物博,再到周围的那些地方去动手,远征,大多数的情况下,真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再加上老年时的朱元璋,早就已经没了年轻时的冲劲。

会做出这样的决断来。

但也能够让人理解。

当然,现在自己来了,那肯定是要推动这些事情,出现一些转变的。

不征之国这个事儿,肯定不能让朱元璋,如同历史之上那般,将其给列出来。

而小日子那边,想要如同历史上那般,不被大明攻打。

也根本不可能。

别说到了后来,那边也派来了一些人,缓和了一下这个矛盾,让朱元璋面上好看的一些。

这次,就算是他们那边派来使者跪下喊爹,喊爷,喊祖宗都没用!

该动手,还是要动手的!

梅殷觉得,今后把那边作为大明的一个海外行省,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老朱,会把那里列为不征之国,会忍下怒气,没有对那里动手。

但是现在,自己来了,那必然会大不一样!

不用多说别的,只要能够在今后,把那边产量巨大到夸张的金银储存量,告知老朱。

让老朱相信这些是真的。

那很多事情,根本不用自己再继续进行推动。

老朱自己就会嗷嗷叫的,把这事给办了。

来到了洪武年间,又在这里,生活了这样长的时间之后。

梅殷是深刻的认识到了,老朱到底有多缺钱。

这样一个缺钱缺到,都开始发行宝钞的人。

知道了这么大的金银产量,那要是不做出一些事情来,才是怪事!

不过,有些事情但是也显得有些麻烦。

比如这燧发枪,红衣大炮这些东西的出现,需要给出一定相应的合理解释才行。

不然自己直接就将其给制造出来,那多少是让人有些怀疑。

不仅是这些,倭国那边有着大量金银的消息,也同样要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才行。

不然的话,就朱元璋在不少事情上显得谨慎,甚至于可以用固执来形容的的性子。

想要让他相信这个事儿,并让他在今后,为此嗷嗷叫的努力。

着实有些不太容易。

这个事情,确实显得比较棘手。

想要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并不容易。

若是自己能够向朱元璋自曝穿越者身份,并不惜暴露系统,那很多事情,都比较好解决。

但很显然,这事儿他不能做。

不然很怕会被朱元璋,把自己拉去切片研究。

不过梅殷的这种纠结,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他心里面就已经有了主意。

这个主意不是别的,正是刘伯温,这个刘半仙。

这等事儿,哪有把他拉出来进行顶缸更合适的呢?

老刘就是这么用的!

不过用归用,却还是要有一定的讲究。

毕竟这燧发枪和红衣大炮,包括小日子那边,巨大的金银储备量。

这些都是后世得来的知识。

刘伯温是真不知道。

自己固然可以在一开始时,就往住刘伯温头上扣。

只是这样做的话,今后朱元璋那边,只要一问刘伯温,就很容易就会露馅儿。

毕竟刘伯温,对于这些是真不知情。

所以为了把这件事情变的完美,不让人怀疑。

至少有一个说得去的理由。

梅殷这边,还是要做出一定的事情来。

才能够让这个事儿比较好说。

不过对此,梅殷已经有了相应的办法……

“二姑父,那个……没事儿,二舅爷这人不记仇,您也不用多想……

过些日子就好了。”

见到梅殷坐在这里,好一阵都没有怎么动,面上的神色不住的变化。

看起来和往日里有着很大的不同。

李景隆终于是有些忍不住的,来到梅殷这边,望着梅殷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对梅殷进行安慰。

他以为是自己家二姑父被不久之前,舅爷的那一番大骂,还有那看起来就让人害怕的气势,给吓到了。

对此,李景隆心里面也多少显得有些意外,还有一些感慨。

若非自己亲眼所见,当真是说什么都不信,二姑父居然也有害怕的一天!

他……竟然还知道害怕?

这当真是一个奇迹!

“嗯,我知道了景隆。

岳父他脾气,其实也是挺好的,人也还不错。

只是当时说话有些太冲了而已。

他是刀子嘴,豆腐心,肯定不会和我一般计较。

走,咱们上地里,接着挖红薯去。”

听到梅殷的话,再看看梅殷的状态。

李景隆忍不住一愣,神色都变得不太一样了。

多少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乱。

这怎么……怎么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呢?

这二姑父这个时候,看起来整个人的状态,那是相当好。

哪里有任何被吓到的迹象?

还有……他居然还说,舅爷是刀子嘴豆腐心……

这……一时之间都让李景隆,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好像……自己过来安慰二姑父,多少是有些多余。

这二姑父看起来,状态要比自己还要好。

话说,自己被吓得腿都软了。

到现在都还有些缓不过劲来。

虽然之前,也已经见了多次舅爷发火了。

并且也觉得,有很大的可能,姑爷不会对二姑父动手。

而且舅爷之前发火,也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可李景隆腿肚子,还是有些软。

姑爷这种人一旦发怒,那是真的让人害怕!

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的。

“对,对,二姑父你说的对!

李景隆连连转头,表示梅殷说的对。

原本他还想要再说一些别的。

这个时候,所有的话,也都全咽回到了肚子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