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明香人(2 / 2)

“小子鲁莽以致灾祸,岂能再去拖累长辈,劳烦蔡官人知会大阿爷一声就是,就说我去了潮州魏大爷那边了。”

说完,鄚子布郑重看着老蔡说道:“今日之事,某铭记在心。”

老蔡赶紧拱手回礼,“不敢当,不敢当,下官这就去知会罗阿爷一声!”

。。。。

会安城被秋盆河分成了南北两个城区,华人大多居住在地域广大,治安、治理更好的城北。

城中十几万华人之中,明香人占了差不多差不多七成左右,加上周围乡野间的人口的话,估计有十万上下。

但来源十分复杂,有大明嘉靖以前就到了会安的老移民,也有明末清初下不肯剃发易服的。

甚至有宋代就南下,慢慢本地化,近一二百年华人多了以后又开始重新回到华人圈子的。

但总体来说,明香人在会安还是比较抱团的,内部以刘、罗、叶三姓为主,辅以陈、郑、潘、吴等姓。

虽然大明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但明香人还是在努力保持着故国衣冠,他们穿明制汉服,留汉人发髻,并在会安城建立海平、锦霞两座庙宇式的宫殿以及一座恢弘的关帝庙。

这三座庙中,海平宫祭祀天妃林氏,也就是妈祖。

锦霞宫祭祀保生大帝,也就是俗称神医大道公的吴真人。

至于关帝庙,自然就是祭祀关公的了。

明香人用这三座宫庙凝聚人心,保持传统,并建立了自己的权力机构,一个表面上是管这三座庙祭祀,但实际上是类似后世香港社团的组织。

这个社团的领袖由刘、罗、叶三家的族长用公推的方式轮流担任,称为阿公,外人用姓来区分,今年是罗家族长担任就称为罗阿公。

但在明香人内部,则统一称呼大阿公。

因为明香人为了保持传统,增强凝聚力,各家各姓的宗祠是修在一起的,称为合祠,以示大家都是失去了家国之人,在这异国他乡将不分彼此。

河仙鄚家没有加入过明香社,但仍然要算是明之遗民,所以鄚子布用的称呼是大阿公。

。。。。

城内,关帝庙,罗阿公今年五十七岁,祖籍东莞,年轻时擅使西洋火铳,号称可在百丈外毙敌,因此有个罗大铳、罗醒目的外号。

如今年事虽高,但威望不减,是会安明香人中的一杆旗帜。

关帝庙正殿中,关公身着绿锦袍,一手抚须,威风凛凛,身侧各有黑白二将侍立,便是关平与周仓。

罗阿公看着关帝像,沉思良久,仍未出声。

见到阿公为难,刘姓族老上前一步说道:“河仙鄚家与我虽同是失国失家之人,但彼此间并不亲近。

如今鄚氏子犯下此等滔天大罪,纳之,恐怕会把顺化那边得罪狠了啊!”

“三叔伯说的什么话,我们明香人能在此地生根壮大,靠的就是忠义二字。

别说同是失国失家的鄚家儿郎,就是大陆来的清人,咱们也该庇护一二,怎能因为顾忌安南人而失了祖先风骨,立足之根本!。”

“对!张褔峦此人大权独揽,上欺王室,下虐百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是个大大的奸臣,杀了他的崽,那是为民除害。”

嗯,叶家族老出来怒喷了,这些年张褔峦在民间大加摊派,叶家的产业深受其害。

“我看鄚五公子做的不错,张褔峦如此侮辱他,就是没把我们明香人放在眼里,若当时老子在场,也得帮忙斩上几刀!”

又有族老出来大骂,张褔峦此人有曹操之实,却无曹操治国的本事,把本就吏治腐败的阮氏广南国都治理的民不聊生,明香人身在广南国,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听到下面都是支持庇护的,罗阿爷这才出来一锤定音,“关圣帝君面前不敢妄言,我们明香人立社起誓那时就说过,行事不求其他,但论忠义。

鄚家五公子落难来投,那是知晓我会安明香人的声望,他若是有半点损伤,全天下的唾沫,都能把咱们给淹没了。

传令,各家召集人手,火药、铅子都发下去,小心戒备。

通报城南的倭人、富浪沙人(法兰西)、衣坡儒人(西班牙)、谙厄利亚人(英吉利),让他们做好出兵的准备。

刘二哥你现在出城去,告诉顺化来的正营该奇,让他回报张内左,鄚家五爷没来会安,请他们离开。

陈大,你派条快船去河仙,问问鄚公爷是个什么章程。”

(最近重庆连下几天的暴雨,老虎这边被排到周六在仓库值班,今天可能没时间码字了。

感谢老实人小夫书友一百点币打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