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南洋新闻自由(2 / 2)

“确实应该加快进度了,至少相关的征地必须要加快了。”

刘铭华听李明轩这么说,知道他有些后悔过早的放开新闻管制了。

“别想那么多了,明轩,既然放开就放开吧,有得必有失,你看看现在出版市场多热闹了,各种小说,言情、志怪、武侠还有修仙的让我看的都有些目不暇接。”

“最近我看到广闻报上刊载的一部小说叫《南洋神剑》的小说写的很有意思啊,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类似。不过比之《南洋神剑》,想象力更加丰富,里面描写的打斗场面真的让人浮想联翩。”

说到这里,刘铭华忍不住和李明轩分享了下有意思的事,顺便也转移他的注意力。

“这本书啊,我也看了,据说作者是一个还俗的道士,有真功夫在身的。”

听到这本书,李明轩也笑起来。

《南洋神剑》现在在南洋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的读者,广闻报社也因此一炮而火,其发行量翻倍的暴增。

随之一起的是,现在学校学生对每天的武术都格外用心了。

《南洋神剑》这本书由于广泛的受众,现在已经被改编成广播,据说影视版权也卖出去了。

一本小说带动如此大的产业,想到这些,李明轩又觉得放开新闻管制其实也不错。

想到广播和影视,李明轩突然想起件事来,需要刘铭华来定。

“铭华,有件事,我们必须尽快定下来,就是方言问题。”

刘铭华听到李明轩说起方言,立刻知道这必须早定下来,现在南洋的语言很乱,虽然都说的是汉语,可是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往往出现各种交流障碍。

“是不是在普通话和粤语中做选择?”

“是的。”

“明轩,你怎么想的。”

“我也拿不准,如果是建国的时候,那时移民大部分来自南方,我们可以直接定位粤语,现在,随着北方移民的增加,南洋说普通话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粤语。”

李明轩对此也是有着犹豫。

刘铭华和李明轩长期居住在南洋,对于普通话和粤语都能轻松掌握,之前没什么感觉,最近通过广播和电影,意识到这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通话和粤语两者各有特点,普通话的前身是明清时期,在北京流行的官话,粤语可追溯到古汉语,一些发音与古汉语基本一致。”

“但是普通话较粤语有明确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这使得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更为容易。这方面粤语就比较弱了。

不过在音调上,粤语有着独有的优势,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而粤语则有九个,使得粤语在发音上更为复杂多变,因此,粤语在表达上可能更加生动、形象,有时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某些地域特有的文化、风俗和情感。。”

李明轩说着两者的优缺点。

“确实不好办,民间可以先不管,让他们慢慢融合,但是必须定下来官方用语来。”

“明轩,你看这样吧,我们就将粤语定位南洋官方用语。”

“奥,为什么选择粤语呢。”

李明轩有些好奇刘铭华的选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