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三年(1 / 2)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转眼间便来到了1955年。

这三年间,世界局势越发紧张,美苏两个阵营的冷战已经到了尖锐时期,而朝鲜战争无疑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好在在僵持阶段,双方最终选择了放手,而不是无限制的消耗。

1952年7月朝鲜战争的双方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东亚的和平的曙光终于到来,但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却让人们明白,真正的和平仍然遥不可及。

此次战争,由于有了南洋的默认的民间支持,大陆打的没有历史上那么艰难,各种紧急物资都得到了足量足质的供给。

从二战结束后,亚非拉美的广袤土地上,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觉醒,他们不再满足于被殖民统治的命运,而是选择奋起反抗,而这时期在苏联美国的支持下,也成为各国反抗殖民统治的高潮。

先是法国,在结束与南洋的漫长战争后,又迅速陷入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战争中。这场战争让法国疲于奔命,国内的经济和民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北印度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场运动由伟大的印度领袖甘地倡导,以和平的方式向英国表达了对独立的渴望。

最终,英国不得不承认北印度的独立,结束了在这片土地上的殖民统治。

英法两国,这两个曾经的殖民大国,在短短的几年间,因为殖民地问题而疲于奔命。

他们的国内经济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在冷战的交锋中逐渐崭露头角。

由于处于冷战的前沿,德国成为了美苏两国争夺的重点。

为了遏制苏联的势力扩张,英美两国逐渐放宽了对西德的制裁,这为德国的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与此同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也为德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个旨在帮助欧洲重建的援助计划,让德国抓住了机遇,迅速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

德国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工业、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一时间,德国的势头大有超越英法的趋势,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力量。

......

与此同时,南洋在这三年里,逐渐将当年抗苏二把手让给了英国,随着与苏联矛盾的逐步解决,南洋与苏联的对抗越来越少了。

三年里以南洋为首的海外华人国家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其中马达加斯加、吉布提、斯里兰卡以及刚果,这些早期就被华人掌握的国家。

经过近三年的辛勤耕耘,这些国家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全国范围内彻底摆脱了贫困的枷锁,更是成功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农田里,稻谷金黄、瓜果飘香,农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城市中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些国家已经开始向初级资本主义转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西非的尼日利亚、喀麦隆、安哥拉以及莫桑比克等国,也在南洋三年的无私援助下,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三年里南洋不仅提供了物资援助,还派遣了专家团队,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

如今,这些国家的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