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挑战律法权威?都该杀了!(1 / 2)

朱元璋笑着道:“你小子,和詹徽想到一块儿去了,所以朝廷需要用这一批驿站的收入,反过来投入绝大部分去修建官道。www.”

“如此一来,能分多少去北疆修建长城,就未尝得知了。”

“如果官道修路耗费钱财太多,那北疆长城工事就只能暂缓搁置。”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事有轻重缓急,国家现在处处需要钱,有些事只能暂且搁置。

以前朱雄英还没感觉,当现在真的开始批阅这些沉甸甸的奏疏的时候,一大堆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不过朱雄英始终认为,无论是修建国内道路还是北疆长城工事,都一样的重要,一样的不能搁置。

“我有个想法,爷爷您且听听看。”

“既然江南湖广之地修建官道,那么为何不能让民间大士绅大地主,去反哺到朝廷身上?”

朱元璋好奇的道:“怎么个意思?”

朱雄英清理了一番思路,道:“江南的士绅有钱,他们随便拿一点出来,一段段的修,每修建完成一段道路,可设石碑言明捐献者功绩….嗯,就和当初修建新安江的道理一样。”

朱元璋目光如炬,面容渐渐有些肃穆,正色纠正道:“孩子,这个道理,不一样。”

“新安江修建,是关乎数万百姓生死之大计,是江浙百姓齐心协力抗灾之成果,多有义举。”

“而你此策,无外乎就是朝廷在伸手要钱,咱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朝廷,要是开了这个口子,怎么再堵住?”

“治民于宽仁,现在让百姓集资修官道,要是以后打仗,治灾,修城,乃至于所有耗费钱粮的事,是不是也要朝民间集资?如此一来,咱大明朝廷和强盗啥区别?”

“你设想是好的,这点咱承认,可江南的那些大士绅大地主,他们愿意出钱么?最后的负担,一定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他们有的是办法做出这种自己得利,损害百姓的事,你知道么?”

“困扰大明富强的,不是善良的百姓,而是那些贪得无厌,想方设法从百姓身上吸血吃肉的大士绅大地主!”

朱雄英叹了口气,有些不以为然:“这些大地主大士绅,手能触这么长么?”

朱雄英不敢苟同。

朱元璋笑笑,开口道:“赶明爷爷带你去看点东西,你就会有感悟的。”

….….

夜风冷冷。

夜深了。

奏疏批了大半,朱元璋默默起身,给朱雄英端着一壶蜜茶过来。

轻轻拍了拍昏昏沉沉的朱雄英肩膀,朱元璋笑道:“累了吧?”

突如其来的关心,让朱雄英备受感动,朱怀接过蜜茶,喝了一口,笑道:“不累!”

老爷子点点头:“不错,那提提神继续批!”

啊?

咱开玩笑的,您老当真了啊?

朱雄英一副苦瓜脸。

朱元璋哈哈大笑:“瞧你这啥脸色,早些去休息!早些休息早起来然后去你师尊那儿学东西。”

“况且,国事催人老,哪有人操劳这么多事还不累的?操心的人容易老,别批太晚,劳逸结合。”

朱雄英有些幽怨的看着朱元璋,没好气的道:“爷爷,您老也学会打趣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和年轻人待着时间长了,当然要改变改变朝气的思想,不然不显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

“回吧,把奏疏带回去,多研究怎么处理最好。”

朱雄英笑着道:“那成,奏疏批了一大半了,剩下奏疏我都带回去,那我先回去睡了,爷爷您也早些睡吧。”

朱元璋点头:“嗯。”

.

….….…….….….

一夜过去,翌日一早。

天朗气清,鸟儿蹲在光秃秃的树干上叽叽喳喳的叫着,掀开了大明洪武十五年崭新的一天。

朱雄英早早起床,出去沿东宫跑了一圈,然后顺带去御膳房带了些吃去老爷子宫殿。

红薯粥早早就煮上了,等老爷子起来,热腾腾的红薯粥,和御膳房做的包子,已经摆放在院子的石桌上。

朱元璋神清气爽的走来。

“嗯?那么早来了,昨夜伱睡的可好?”

朱雄英笑着点头,然后还把奏疏给拿了出来:“爷爷,处理的差不多了,给您老。”

朱元璋背着手坐下,开始检查奏疏,随后开怀道:“好!奏疏批的差不多了,咱每天都能睡的这么踏实。”

“啧啧!红薯粥,白煮蛋,包子,还有萝卜干,不错,老话说得好,早晨吃的好,中午吃的饱,晚上吃的少,养生!”

“就是你小子天天都起这么早,整的咱像个嗜睡的年轻人,你反倒像个睡不踏实的老年人。”

朱雄英笑着坐下,拿着包子塞嘴里,支支吾吾的道:“老话说的也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呵!”

朱元璋笑了笑,便吸溜了一口滚烫的红薯粥:“粗坦!”

这是淮西话,意思舒坦。

老爷子半只脚抬在石凳上,半屁股翘着,一只手端着瓷碗,一只手拿着筷子和包子。

那包子他一口一个朝嘴里塞,然后就着滚烫的红薯粥吸溜到嘴里,末了嘎嘣嚼一口萝卜干,简直快活的如同神仙。

早饭吃完,朱元璋背着手在宫殿的院子里溜达一会,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对朱雄英道:“去你师尊那儿之前,你那东宫的红薯,再给咱弄点过来呗?”

朱雄英点头:“成,爷爷您要多少?”

朱元璋想了想:“弄个小篮子,咱能提得动就行。”

朱雄英点头,吩咐宫人回去东宫去扒红薯。

吩咐的宫人是个聪慧之人,不一会儿,便拎着一个小篮子走来,里面大概有九个左右的红薯,朱元璋掂量在手里,不重不轻。

朱元璋不免多看了一眼,这个细心的小太监。

“成,事儿妥了,咱也吃完了,该去找些官员议事,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朱雄英点头:“好,那您路上慢点,我也准备去天云观找师尊了。”

朱元璋点头:“昨晚批过的奏疏,都好好思考思考,若是下次,你该怎么批,都要熟稔于心,不可懈怠。”

朱雄英正色道:“明白!”

.

…….

朱元璋来到大明宫。

昨晚的奏疏,虽是让朱雄英代笔,但大多数朱元璋都在一旁看着,有些需要记住的,老爷子现在都熟稔于心。

谨身殿。

朱元璋将小篮子放在一旁,微微有些发愣的看着案牍上的面条和蒜瓣。

“陈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