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请投给自己喜欢的小说一票(2 / 2)

“别的同学呢?”

“我问了下,中篇投你的写的还是占多数。”

不奇怪,西大算是自己的主场嘛。

“具体投的是哪一篇?”方明华又追问道。

“嗯,都有,不过《太阳照常升起》要多些!”妹妹回答道。

哎.

如果舍不得三张邮票钱,那可以集中火力投一篇啊?

这样岂不中奖概率大些?

不过这话,方明华不好意思说出口。

同样在兰大,好多人都投那篇《太阳照常升起》,包括那个叫水均益的外文系学生。

这一届的中短篇评奖,是去年茅盾文学奖评选之后文学界又一大盛事,读者们投票热情高涨,信件如雪花般飞向燕京。

评委会的成员当然非常高兴,不过随着截止日期临近,读者投票里却出现了一个让人感到棘手的事情。

燕京沙滩北街2号《红旗》杂志社。

大院边上,有几排临时搭建的木板房俗称‘抗震棚’,是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临时办公用房,评委会的办公地点也在这里。

78年初,中国作协恢复建制,但原来的办公大楼被商务印书馆单位使用,不得已只能暂时委屈在这里。

木板房冬冷夏热,经常断水断电,遇到刮风下雨,工作生活非常不便,上卫生间还要到附近公厕或借用临近单位设施,有几次临近单位卫生间上了锁,作协干部不得不憋着办公,简直苦不堪言。

虽然当时办公条件艰苦,但改革开放焕发出作协干部高昂的干劲。

这几天作协分外忙碌。

在简易的办公室里,一位已经六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看着投票结果。

他叫冯木,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也是这次评委副主任,主任钯金由于年龄更大,身体不好,所以这次评委会工作实际由他主持。

“没想到啊,没想到。”冯木看着读者投票结果喃喃说道。

“冯主席,什么没想到啊。”说话的是一位年轻姑娘,叫杨丽,去年从燕大分配到作协工作。

“小杨,你看看,这是读者来信投票结果”冯木将一份资料递给她。

杨丽接过来仔细看了看,顿时发现了一个让她震惊的信息。

在群众投票排名前二十的中,那个叫方明华的作者竟然有三篇赫然在列!

其中《太阳照常升起》投票数竟然位居第二,高达254587票,只低于排名第一的《人生》一万多票!

“这本《太阳照常升起》去年争论很大,我也看过,只是有点看不懂,不过感觉很厉害的样子。”杨丽笑着说道。

“意识流嘛.王濛前两年写的《布礼》《蝴蝶》算是开创了国内意识流写作的先河,而这个方明华则是接过这面大旗,而且还是高高举起。”冯木笑道。

“怪不得燕京作协人都说,王濛非常欣赏这个叫方明华的作家呢。”杨丽说道。

冯木点点头:“这很正常,老一辈提携后辈,总要挑理念相同的吧?现在问题在于《太阳照常升起》排第二,《隐入尘烟》排第十二,最差那篇《芳华》竟然也排到二十名!你说,我该怎么选?!”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