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方明华的讲课稿(2 / 2)

“这位童编辑说的很对,更有意思的,这些作家笔下的故事不再像先前的故事那么苦大仇深,不再那么煽情,不再那么有头有尾结构完整严谨。”

“你们感觉到没有,他们的故事变得支离破碎,经常给人以散乱的印象。同时,他们的故事也缺少了那种让读者升华的元素,缺少了对读者启迪和训诫的气息,甚至缺少了传统意义的审美。”

“这就是所谓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我们称之为先锋文学。”方明华在黑板上大大写下四个大字。

“何为先锋?其原义来自法国著名的《拉鲁斯词典》——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量进入行动做准备(军事术语),“先锋”这个术语的历史,始于法国大革命,再转向文化和文学艺术术语(始于19世纪初)”

“由于历史原因,咱们国家传统写作的背景尽管可以追溯到很久很远,但是却在二十世纪之初发生了断裂。”

“那刚好是西方文学现代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二十世纪前七十年,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先是意识流进入,对被称之为黄金世纪的十九世纪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之后是以卡夫卡、加缪为代表的荒诞;之后是以格里耶、萨洛特为代表的新;之后是风靡全球的黑色幽默,至今畅行天下而不衰.”

整整三个小时,除了个别时候提问,整个大礼堂里只回荡着方明华的声音:

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演变轨迹.

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先锋文学思潮的限度、悖论与谬误:

问题的挑战、有意味的形式获得语言快感

坐在前排的贾平娃一脸微笑,旁边的陆遥却是眉头紧锁。

站在过道里的苏同听的如醉如痴,他仿佛觉得,方明华的讲座直接给他打开一扇文学大门,和以前是那么的不同。

而坐在后排的刘梅梅却一脸茫然,方明华讲的这些对她来说有点高深。

听不懂。

但他讲课的样子好迷人喽.

在听众们不同反应中,方明华结束了今天的讲座。

获得热烈的掌声,听的懂的、听不懂的,都站起来鼓掌。

讲课获得巨大成功,晚上,西京电视台在新闻频道里报道了这次讲课。

“本台消息:我省著名作家、《延河》杂志社副主编方明华同志今天下午在西北大学大礼堂,给我省部分作家、西京文学院的学员、西大学生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文学理论课,获得巨大反响”

方明华正在家里看着新闻报道。

是老妈张凤兰硬是把他从房间里拉出来一块来看。

“小华,看看你上电视的样子。”张凤兰看的兴致勃勃:“也不知道咱们原来那些街坊邻居都看到没有?”

方明华听了顿时无语。

这就搬过来快一年多了,老妈还经常过去串门显摆。

算了,她开心就好。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