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苏童的领悟(2 / 2)

“小方,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光明日报》驻秦省记者站站长李伟同志。这位就是方明华同志。“

“黄社长,你不用介绍,我们早就认识。”方明华主动伸出右手:“李站长,三月份你还在燕京采访,现在调任西京?”

“是啊.上个月才调过来,方主编,三月份在燕京采访了你,现在又在西京,咱俩是不是有缘分?”

”是,是有缘分。”

说完两人都笑起来。

简单寒暄了几句,就进入正题。

“方主编,我对你昨天下午在西大礼堂讲课内容非常感兴趣,想刊登我们报纸的文学理论专栏里,想征求你的意见。”

“我本人没什么意见,不过这本书已经交给“秦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还要和他们联系。”

“这你放心,我会和他们联系,我们报纸也不可能全文刊登,你可以进行压缩,取其精华,字数保持在5000字左右。”

能早点发表,方明华当然没什么意见。

何况是非常权威的《光明日报》?

很快,一篇题目为《当代先锋文学思潮及未来展望(精简版》的文章出现在《光明日报》上。

这是当代文学界第一次系统阐述先锋文学的特点、写作手法以及发展趋势,立刻在文学界和理论界掀起巨大的波浪。

“先锋文学不是再现生活,摹仿生活,而是作家的自我表现,用艺术想象创造客观,再现客观从而表现主体。”

“非线性叙事、多重叙述、意识流等手法以更加复杂和创新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世界.”

“注重语言的运用追求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用新的语言风格、新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以更加简洁、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这些大胆论点无疑颠覆读者和作家们脑海中固有的传统文学模式,冲击着人们思想。

燕京,中央音乐学院家属楼。

刘索拉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学校了。

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

缘由就是发表在《人民文学》上那篇《你别无选择》

这篇发表,在文坛上引起震动,但也给她本人带来无尽的困扰。

“你这是?你这应该叫做笑话!”

“你这篇有主角吗?我只看到一群疯子般的学生。”

“没有事件的框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流动的现在和现在的心理流动这还是完整的吗?”

面对种种责难,刘索拉也曾经辩解过,但辩解是苍白无力的。

谁愿意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老师的说词?

何况刘索拉对这种写作手法本身也在摸索之中。

对?还是错?

现在她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但今天,看到《光明日报》上刊登的这篇文章,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样写的是对的。

明华这么说的。

《光明日报》是这么登的。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