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十二章 长姐(2 / 2)

前阵子请安,还走‘夜’路呢,现在亮堂堂的,一眼看去全是天光。

楚沂走在前头,后头云夏给撑着伞,她觉得不打伞也成,但这边总怕染了风寒,为了小命着想,的确该谨慎。

路上,楚沂还宇见楚欣和赵小娘了,赵小娘礼数周到,先喊的三姑娘,又拽了楚欣的胳膊,楚欣这才不情不愿地喊了声三姐姐。

楚沂点了点头,跟赵小娘说了两句话,一旁楚欣神色不善,她就当没看见。

她倒是不在意楚欣,如今她出门是为了国公府,若是楚欣想做什么,恐怕连严氏那关就过不了。

楚欣越为难她,在楚国公眼里就越不懂事,所以不必理会。

楚欣心里不情愿极了,每日请安的时候就能看见楚沂,她这个姐姐从前不吭不响,现在倒是过得风生水起的。

再看看她,哪里如意了。

赵小娘不肯给她做新衣,她便只能让丫鬟盯着楚沂,只有楚沂昨儿穿过的,她今日才敢穿。倒不是怕穿一样的被比下去,只是……只是不想穿一样的罢了。

若非让丫鬟盯着,楚欣也不会知道,昨日楚沂又出门了。回来之后,父亲身边的陈柏往沂夏轩搬了好多箱子,楚沂现在心里怕是乐开花了。

她从前,哪儿见过这么多好东西。

楚欣也不知道严氏和楚国公是怎么想的,楚沂没小娘教导,粗俗愚钝,除了比自己大一岁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楚沂能做的,她也可以。

这般想着,就到了正院,进屋之后等了一会儿就请安行礼。

严氏昨晚没睡好,眼下泛青,这会儿精神不好,只随口问了几句话,就挥了挥手道:“没什么事就散了吧。”

楚欣站起来道:“母亲,女儿有事要说。”

严氏按了下眉心,“说吧。”

赵小娘阻拦不急,只能眼睁睁看着楚欣道:“母亲,这几日我见三姐姐和嫂嫂出门,女儿也是国公府的姑娘,也愿意为国公府分忧。”

严氏又揉了揉眉心,这两回楚沂出门,她从林氏口中得知,楚沂表现得极好。

言语之中很是维护两个姐姐、维护国公府,也没出什么风头,虽有不足之处,但对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来说,已是不易。

心性赤诚,大智若愚。

而楚欣的性子,和楚瑾有些像,但没什么脑子。

若是昨日去的是楚欣,恐怕会和秦家姑娘说,若我长姐没去佛堂,还有你姐姐什么事。

严氏觉得头疼,“此事以后再说,散了吧,沂儿。”

这是留楚沂吃饭的意思。

楚欣来不及再说什么,就被赵小娘拉走了。楚沂落在后头,今日楚国公不在,两人吃饭更安静些,谁也没说楚瑾的事,直到吃完,严氏才道:“你大姐性子执拗,不撞南墙不回头,你能劝就劝,劝不动就回来吧。”

楚沂点了点头,从正院出去,便去了小佛堂。

楚国公府有两处佛堂,一处离正院很近,是为严氏平日礼佛用。严氏信这些,抄佛经、捡佛豆,每月初一还去寺里进香,很是虔诚。

另一处是关楚瑾用的,在楚国公府的东北角,由一处荒废院子改的。从前楚沂的确想过,关人兴许是真的关,只是不让楚瑾出来罢了。

亲女儿,总不至于太狠心,只是不能出门,该有的依旧有。

可越往那边走越荒凉,耳边只有清晨的几声鸟鸣,身后云夏打了个哆嗦,但不敢说什么。

走了好一段路,楚沂看见高耸的院墙,和楚国公府的外墙差不多高,门口守着两个身板结实的婆子。

楚沂给两人看了腰牌,没多说什么,就直接进去了。

她以为,进去之后便是小佛堂,没想到还有一段路,路尽头依旧是院墙,看着矮一点,看守的婆子更多。

楚沂心里一沉,按捺着往前走,递了腰牌进去,才是一处院子。

倘若楚国公府是皇宫,那这里说是冷宫也不为过。下人们说的,楚瑾曾偷偷往外跑,应该是真的。

这回有带路的嬷嬷,看过腰牌后领着楚沂去正屋。

房门关着,还落了一把沉重的锁,嬷嬷拿着钥匙开门,声音冷淡,“大姑娘,三姑娘来看你了。”

楚沂刚来这儿的时候是前年十一月份,那会儿天正冷,她曾见过楚瑾几次,气度雍容天姿国色,坊间传言一点都不虚。

可现在,不太一样了。

本来这边就荒凉阴暗,窗子又不怎么透光,屋里瞧着阴森森的。没伺候的丫鬟,正对着门就是一尊金色佛像,前面的供案上香火旺盛,香炉里已经堆了好些香灰了。

供案的蒲团前跪着一个身着素衣的女子,一头乌发挽的是简单的螺髻,头上只有几根银钗。

大约是不怎么见太阳的缘故,露出的脖颈细长白皙,执笔抄佛经的手也是。

嬷嬷从屋里出去了,楚沂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长姐。”

楚瑾身子有片刻的僵直,她没回头,“如果是母亲让你来的,那你不用劝我。我想出去只是想问清楚,只要问清楚,我自会回来,再也不会出这个地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