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木棉花(2 / 2)

于是洪秀才给大家科普了木棉树的常识。

孙山听得入迷。

讲完木棉,洪秀才画风一转,对着学生说:“你们想想,有什么关于木棉的诗词,想到就说出来。”

这么一问,大家沉默了。大乾子民最喜欢四君子“梅兰菊竹”,对木棉的描述可不多。

孙山觉得除了广南省的人民热爱木棉,其他省的人真得不太了解木棉树。

洪秀才的提问,让空气安静了。有的学子皱着眉头冥思苦,有的学生交头接耳,试图相互寻找记忆。

孙山看到郑童生家的郑弘文正苦着脸,样子像在回忆过往的诗词。

孙山觉得洪秀才的问题是个冷知识,要是让大家回答“梅兰菊竹”,肯定能脱口而出。

别说四君子,就说牡丹,荷花这些,也好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关于木棉花的诗词真得很好有。

孙山一个想到的是舒婷的《致橡树》,里面描写的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展现木棉的独立性。

过了好一会儿,甲班的李升回答:“老师,我想到了一首,关于木棉的诗词。”

洪秀才鼓励地说:“你说,说给大家听听。”

李升吟唱着:“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大家听到后,有些学子想了起来,抢着回答:“是杨万里的《三月一十雨寒》,七言绝句。”

孙山仔细听着,这首挺熟悉的,之前应该听过,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跟眼前的木棉花盛放可相似了,哎呦,真得说得好贴切。

果然洪秀才非常满意,笑容满面地说:“不错,特别是最后两句,描画了我们南方独特的美景,别的地方可没有。”

听到洪秀才的称赞,李升师兄傲娇地挺直胸膛,仿佛这首诗是他作出来的一样。

不过孙山也佩服李升师兄,起码读过记住并且能回忆出来。

毕竟挺偏门的,好多人会忽略。

因为李升师兄开了头,后面的学生也慢慢地回忆起更多关于木棉的诗词了。

苏东坡的“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刘克庄的“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

大家集思广益,你一句,我一句,慢慢地关于木棉的诗词越来越多了。

孙山为刚才的话道歉,描写木棉的诗词并不少,木棉不是冷门。

只不过深入人心的太少,木棉花名气不大。

洪秀才满意地看着学生们吟诗,心里也高兴,临走前来了一句:“好,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今日的课业就是写一首关于“木棉”的诗词,明天交上来。”

特意对着丙班的学生说:“你们也一样!”

于是学生哀嚎遍野,洪秀才飘飘然地转身,乐呵呵地领着学生回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