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希望德哥儿能有个好的前程(1 / 2)

吃过午饭,吴教谕还热心地给孙山介绍起县学。

同时忧心忡忡地表现黄阳县的教育落后,学子考不上秀才,不仅他忧心,县令大人也忧心。

今年孙山考上秀才,也只不过高兴一秒钟,因为黄阳县还是成绩垫底的。

等年终大总结,他会挨县令大人的批,县令大人会挨知府大人的批。

吴教谕说些有的是没的,好话坏话说尽,最后才引出目的,希望孙山这个有资源的,要是取得资源,提供洪秀才时,顺便捎带县学这边,他会感激不尽的。

现在知识是垄断的,就算他是教谕也是垄断县里的资源,外地的或者世家的够不着,希望孙山做起“桥梁”,能帮助黄阳县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孙山能怎么说?只能说好的,尽量,尽力。

吴教谕显然把孙山能考上秀才,归功于有独特的资料。

他认为自己的教育资源比洪秀才的还多,自己的学生都考不上,洪秀才的学生考得上,肯定因为多了份来自省府的资源。

至于孙山天赋异禀,骨骼惊奇、天资超凡,吴教谕表示看不到。

在他眼里,孙山平平无奇,一眼看上去,看不到聪明样。

孙山参观完县学,便跟吴教谕告辞了,再聊下去,恐怕要吃晚饭了。

跟吴教谕不是很熟,吃晚饭还是不要吃了。

正走出县学,眼睛一飘忽,看到告示栏上竟然招工。

孙山眼珠子一转,问道:“教谕,县学招杂役吗?”

孙山这是明知故问,如果吴教谕聪明,肯定看得出他的想法。如果不聪明或者不想搭讪,直接回答是就行。

吴教谕的确聪明,试探地问:“是,最近有个秀才年岁大了,要回乡安度晚年,之前本来他带过来的人干的,现在也跟着老秀才归家了,所以县学这边有空缺,怎么了?阿山你有介绍?”

孙山一愣,想到孙伯民昨天买的房子,老秀才回老家。

孙山好想说一声好巧啊,竟然都让他碰见。

吴教谕问有介绍,那证明还是没合适的人选,至少他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孙山直言直语:“教谕,我有个堂兄弟,刚从学堂出来,正找工。看到县学这边招杂役,就想问问。如果招满了,那没事。”

孙山顿了顿说:“我这个堂兄比我大一岁,长得高大威猛,浓眉大眼,喜欢读书,不过实在没天赋,所以没办法只好不读了。我看县学这边,读书氛围浓烈,他肯定喜欢到这边干活。”

孙山说大话不眨眼,为了他的所谓堂兄弟德哥儿拼了。

吴教谕想都没想地说:“我也不知道招没招到人,我去问问教导。”

所谓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

孙山跟吴教谕又返回去。

等吴教谕问教导的时候,还真没找到人,刚贴的招工启示。

贴在县学内部的告示栏,是想从内部推荐。

与其在外面招人,不如由县学的教职人员推荐,还是用熟人放心。

这次招工就是招县学的杂役,至于做什么,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

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比如帮助教职人员寄件收件,接待来客,学生出了问题通知家长等,有时候还需要简单修缮,有时候还在校门口做保安。

反正就是闲杂,听人使唤。

孙山又问了工钱。

500文一个月包吃包住,至于有没有其他补贴或者灰色收入,教导没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