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2 / 2)

大锅里的水早就烧的沸腾了,饺子放进去,不一会儿就开始翻滚,熟了就往外捞,一碗一碗的,碗不够就直接放在簸箕上,足足摆了一整个院子,满满当当。

等饺子都煮好了,大家这才正式开始吃。

饺子面比较粗糙,虽然掺了细面,但只是增加黏性,口感其实并没有好多少,但是对于细面都舍不得吃的大家来说,这就是顶顶好的食物了,更别说里面还有肉,还有那么多肉。

就连李瑶柱都觉得嘴里的饺子格外的香,抱着碗,眯起眼睛看着热热闹闹的蹲在院子里吃饺子的人,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前所未有的好。

郑大哥和郑大娘也在吃饺子,今天这顿饭是最为重要的。

还剩下许多饺子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分的,街坊邻居,甚至是乞丐,或者路过的人,只要过来,就能拿几个饺子。

有些人拿了饺子会说些吉祥话,有些人不说,但郑大哥这边也不会在意,今天之所以分饺子,除了是传统习俗,祖祖辈辈这样留下的规矩以外,还是要聚集一些人气,人越多越热闹,也是有意叫大家都知道,今儿个郑大哥家的宅子就要建好了。

听到动静来的小孩尤其多,有些家里比较不富裕的小孩儿,那都是成群结队的,拉着自家亲戚,自家认识的小伙伴等等,一大群人跑来。

郑大哥很客气,而且准备的饺子多,都会给小孩分一些。

等人来的越来越多,饺子也分得差不多的时候,李瑶柱这边就出来个相貌堂堂的汉子,做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了,只不过郑大哥这边最体面,他也最认真严肃。

他先上了墙最上面,嘴里吆喝着吉祥话,下面吃完饭的汉子们就齐刷刷的站起来,抬起房梁往上送。

李瑶柱帮不上忙,就蹲在边上看,倒是叫他看到房梁上挂着一串铜钱,这个也有讲究,铜钱串子,用的红线,还有流苏,寓意着这宅子建好了,可不只是郑大哥一个人的,会子子孙孙的后代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相当于是珍贵的祖产。

等房梁上去,就等于这栋房子有了龙骨,成了真正的房子,也有了灵魂,而且过程非常顺利,这也寓意着大好事。

接着这才开始往上送干草,整整齐齐地码好,再糊上一层拌了枯草叶的泥巴,最后上瓦片。

这些活都得一口气干完,中间不歇息,也没谁喊累,这是大事,而且都提前休息好,吃的也好,不但吃饱了,还是吃的极好的饺子,干活自然得卖力。

等最后一片瓦盖上去,房子的事儿就算完成了。

看热闹的人已经慢慢的散了,郑大哥人逢喜事精神爽,整个人都兴奋的不行,他立刻搓着手过来找李瑶柱,笑道:“这些日子我都看在眼里,这些都整治的十分好。”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李瑶柱也笑。

为了这个活计,惊动了整个村子的人,甚至是周围村子也都惊动了,几乎是倾全村之力做这件事,能做不好?一切顺利才是正常的。

郑大哥自然对此十分满意,他也没有赖账的意思,马上跟李瑶柱开始算账。

先前买材料的统共五两银子,最后算账,这个有多出来的大钱,直接给了李瑶柱。烧制的土青瓦就按照购买的银钱算,干草却算得要稍微贵一点,因为这东西只有山里有,别的地方没有,更别说还要处理好,并且带来县城。

再就是人工,这个郑大哥是看在眼里的,根本没有挑刺的地方。

两边一起算,李瑶柱还叫人去喊了老大来,老三站在边上帮忙,他现在很会算数,倒是也叫郑大哥多看了他几眼,但没说什么。

最后算出来,统共要给李瑶柱三十五两银子。

这些日子一直在县城,李瑶柱也仔细打听过县城的宅子行情,就像他之前折腾着要弄马车一样,一辆马车最少十两银子,这还不算马匹,而县城的宅子,有一些位置不好逼仄房子又不好的,不到十两银子就能买到,还有个很小的院子,但各方面是真的都不好,位置稍微好一点的,就得二十两往上,再好的宅子,那银子可就多了。

像郑大哥居住的地方位置这么好,宅子地方也大,周围的邻居也都很好,这样的宅子要是盖的气派一些,五十两是最低价。

可现在再算算,郑大哥最初给了李瑶柱五两材料费,后面每天给粮食和肉,管吃,可粮食虽然对村里人来说精贵的很,但就算精贵,哪家没存着几百斤粮食,像周氏娘家一斤粮食都没有的,那是少数。

就这些粮食比起五两银子的材料费,根本算不上什么,和三十五两一比,就更不算什么了。

而对于村里人来说呢,一天天的干活,一日能有十个大钱那就是十里八乡头一份,一般情况下,两个大钱是正常价钱,五个大钱的活计就得抢破头,村里自己请人做工,给一个大钱都是好的,平时都是给点吃的,还不是都给粮食,这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当最后算出这三十五两银子的时候,周围听动静的人都倒抽一口凉气,就连李瑶柱也没想到这趟生意这么大手笔,虽然这些钱都要分下去,可现在这么一看,那也是太多太多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