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安排(2 / 2)

红楼道爷 吃瓜子群众 5574 字 1个月前

“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这两百亲兵而来的,他们立下了大功,跟着我当亲兵是屈才了,所以我来是想着为他们讨一份前程的!”贾蔷欠身说出了此次的来意。

放在贾蔷身上,两百亲兵真想安排的话,自是可以随意安排。

但只能安排在京营自己的两卫内,又或者是蓟镇。

他想的更多,让两百悍将亲兵分散到大乾各处,又彼此间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关系网。

两百悍将亲兵只是第一批,等到他们在各处立了足,就可以将其他悍将亲兵也都带过去。

这还是贾蔷计划的一部分,接下来才是他计划最为关键的部分。

众悍将亲兵加入大乾军队,在各自军中可以通过濒死考验,来选拔出更多符合条件的军士。

将这些军士送到贾蔷这边,再由贾蔷用‘风月宝鉴’获取绝对忠心,接着修炼‘贾氏百转精炼术’以及‘演公兵书’。

这样他就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忠心悍将,同时他的忠心悍将也会在大乾各处立足。

而这一项计划的第一步,就要求到冷尚书这边。

“以两百亲兵的功劳,倒是可以安排的,如今空缺的官位不多,不知贾侯打算将他们安排到何地?”冷尚书想了想,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以做个人情,他问道。

“安排到何地就看大乾的需求,他们离开了我,一切都看他们自己的!”贾蔷摆了摆手回道。

“那就好办了,等到了兵部查了何处有空缺,我就安排他们过去,我可保证千户之位!”冷尚书笑着回道。

千户是正五品,这个武官官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冷尚书完全可一言而决。

“那就多谢冷大人了,我知道冷大人办此事需要些花费!”贾蔷笑着感谢道。

同时他拿出了一只盒子放到了桌上,并推到了冷尚书的旁边。

“贾侯,刚刚你也见了犬子,还望恩侯以后多加照应!”冷尚书将盒子推回,口中说道。

“冷大人多虑了,真要有机会,我自是照应冷大公子的!”贾蔷又将盒子推回并说道。

在来回推动间,贾蔷与冷尚书之间的关系明显亲近了不少。

“如今京营没有节度使,贾侯为五位副统领之一,却又有正一品九省统制在身,借着在京中的机会,你还是要去京营大营看看的!”冷尚书轻声提点道。

“多谢提点!”贾蔷点了点头道。

贾蔷这个副统领,算是极为不负责的了。

他自成为副统领后,也就管了自家的两卫,其余京营的事他都没有过问。

冷尚书的意思,是让他借此机会,加深在京营的话语权。

当然,其中的细节还需要贾蔷自己体会,冷尚书是不可能说的太明白的。

所有的事都说完了,贾蔷借机提出了告辞,这回由冷尚书亲自送出大门。

冷尚书送走了贾蔷,回到了正堂,他看着桌上的盒子。

打开盒子,发现盒子内是一叠银票。

数了数发现足有十万两银票,就算冷尚书手掌重权,一下子十万两银子也让他不由一惊。

虽说安排两百至少千户军官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但要考虑到这两百人都是悍将,悍将在大乾军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是受到照顾可以优先安排的。

“看来贾侯的事还要用些心思!”冷尚书喃喃自语道。

这也是贾蔷的目的,他手中有着海量的银子,当然,就算有银子也不能随便乱送。

十万两银子就是他考虑最合适的数字,折算下来两百亲兵一人两百多两银子,真心不算多。

另外,贾蔷与冷尚书的关系才初有接触,不用大量银子砸的话,他担心冷尚书办事不用心。

贾蔷也没有想到冷尚书的办事速度会如此之快,就在他拜访了冷尚书后的第二天,三十二名悍将亲兵的调令就到了。

三十二人分散到了大乾各地,其中九边军镇分了一部分过去。

这才是第一批,接下来只要有了空缺,余下的悍将亲兵就会被安排过去。

贾蔷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插队,让在京中等待分配的军官,多等了一两年的时间。

大乾军队对于军官的需求虽多,但一下子两百位悍将投入下去,也足以让大乾军队短时间撑住了,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

要知道这次分配过去的,可都是千户以上的官职。

也就是冷尚书出手,否则换了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此种程度。

贾蔷安排的两百悍将亲兵,其中一半为四转悍将,以及十名五转悍将。

他从身边悍将亲卫中挑选学习兵法较好的,并且还让他们带走了装备给他们的兵器、铠甲与战马。

两百悍将亲兵进入军中,初期需要他们自己应对麻烦。

等到将选拔出来的军士送到贾蔷这边,培养成新的悍将,这第一批军官将会有自己的悍将亲兵,那时就是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然,他这种将亲兵放出去的作法,自是会引起一些关注。

不过这又如何,亲兵虽对跟随过的将军有着一定的感情,但也只是一份感情,在大乾军中亲兵出身的军官数量很多。

要说凭借着这份感情,让亲兵出身的军官做出叛逆之事,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份感情会随着时间而不断转化为一份香火情,至多是看在香火情的份上,会在一些事上提供帮助。

但要想依靠香火情影响到军官自身的前程,没有军官会如此做的。

谁也不会想到,贾蔷放出去的两百亲兵,全都是百分之百忠心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任何的变化。

贾蔷在拜访了冷尚书后,为了不引人太过注意,他接下来又拜访了林如海在京中的关系,加深了联系。

也就在这种繁忙中,离贡院放榜的日子越来越近。

这几天每日都有十位悍将亲兵被调走,他发现大同镇的占比越来越多。

他这才发现,大同镇正与鞑靼主力交战,那里怕是损失了不少的武官,才会需要如此多的补充。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