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2 / 2)

相较于读书,他更喜欢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昨日他就想好了,要是回不去,他便在北宋当一名大夫。

继续去做他上辈子想做却来不及做的事。

今天出门,除了觅食,他还想看看这盐亭县有几家医馆。

盐亭县里的医者分两种,一种是有品级的官医,属于正式在编的医官,相当于官办医疗里的医生,负责给官属成员们看病,或是服役于差事的百姓等。

县里就有医学,里面长期驻泊医官二三人,想要考进去,不仅要实力,还要人脉和医学世家背景。

许黟家里世代农耕,报考医官的第一步就过不了关。

第二种,就是没有官级的民医,在盐亭县管辖得不算严,光是南街,他就看到了两家医馆。

这两家医馆里的坐堂大夫原身都请到家里给看过病,两人的水平一般般,开的方子都还在,不算多好。

要说好的,就东街的妙手馆里的陈大夫,陈大夫今年五十六岁,坐堂有三十多年,给富人穷人看过的病不计其数。

就是诊金太贵,看一次病要收两钱银子,换做铜钱就是两百文。

两百文对于以前的许家来说,要做十天的小工才能挣到那么多。若是用来看病,自然是拿不出这么多钱。

俗话说“看病要趁早”,许家双亲那病是以小拖到大,哪怕是许黟亲自诊看,想要治好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没有钱的情况下,连一副药都是反反复复煎了又煎,诊金出得起了,买药钱拿不出。

一圈逛下来,许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他带着小黄回到南街,进到一间杂货铺,只见店小二依着东边货柜打瞌睡,听到动静连忙直起身,看到来的人是个头戴青石色方巾的少年郎,笑着脸问要买什么。

“可有半人高的竹编筐,带盖子那种。”许黟问道。

店小二眯眼道:“有是有,就是价格可比寻常的要贵上些许,小郎君可要?”

许黟没直接回答:“拿来我看看。”

那店小二噔噔噔地跑去后院,没过几瞬,拖抱着个半米宽的竹筐回来。他一放下,就叫许黟过来检查。

东西是好的,许黟问他几个钱。

店小二先是夸了夸这竹筐编得多好看,再说这竹筐花费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竹料,待看到少年郎不耐烦地微蹙起眉头,连忙说要二十文钱。

看来是把许黟当成可欺负的来宰。

“十文钱,我买下了。”许黟口吻淡然。

店小二脸上笑意裂开,接着绷起脸,似乎是要跳脚地喊道:“哪有您这样砍价的,这么大的竹筐十文钱可买不到!不行不行,少说也要十八文,这是最低价了,别家这个价可买不到。”

许黟看看他:“那我去其他家问问。”

“欸?别走啊!”店小二难得看到有人要买这个卖不出去的家什,赶忙把人给拉住,“小郎君气性真大,你要是想买,再还还价,也不是不行。”

“我只有十文钱。你要吗?”许黟问他。

店小二:“……”

敢情是碰到个穷酸的?看穿着还以为是个读书人,穿的是棉布长衫,结果十八文都拿不出来。

掌柜之前就想让他把这个占地方的筐给卖了,可收回来的价格是十文钱,卖太低觉得亏,兜兜转转几个月没卖出去。今天难得碰到有人要,却只能给十文钱。

这事他做不得主,还得去后院屋子里请示在里头喝茶的掌柜儿。

掌柜一听有人想买,哪怕是十文钱,还是同意他卖了,过几天有批货要到,正好腾地方。

许黟如愿的买到想要的竹筐,背着筐,牵着狗回家。

今日时候不早,想要去盐亭县城南的依禄山已然来不及。许黟打算明天早早出门,眼下最要紧的,便是把今天花出去的铜钱挣回来。

要不然过几天家里断炊,他就要喝西北风了。

农家人一天两餐,早食和晚食。

晚食设在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时,许黟揣着两铜子,熟门熟路地来到何娘子家换了两个鸡蛋,一把时蔬。何娘子还想要多拿一个鸡蛋,被他拒绝了。

市井里卖的鸡蛋,两铜钱三个,他少拿一个鸡蛋,多要一把时蔬,并没有吃亏。

鸡蛋留着第二天吃,他手生地把灶火点燃,用土瓦罐简单地煮了一罐子菜粥。

小黄摇着尾巴在旁淌着口水等着,他倒出一部分到磕破个角的土陶碗里,小黄迫不及待想要吃,被他呵斥地喊退:“太烫了,晚点再吃。”

趁着天黑前,一人一狗把晚食吃完。

接着,灶口里残留着的余火将洗脚水烧好了。

端着盛水的木盆进屋,许黟把脸把脚洗上,吹灭煤油灯,摸黑爬上木板床。

万籁俱寂,许黟想到明早要去依禄山采药的计划,内心稍稍激动。对于中医生来说,野生中草药可谓是怦然心动,魅力巨大!

不行,他得闭眼睡觉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