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插队和白嫖(求订阅)(2 / 2)

天气更冷了,怕不是有零下的气温了。

到临时销售点的时候,陈国华他们发现,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见着陈国华他们还往前,附近的邻居连忙开口,让他们别插队。

但有认识陈恭禄、云婉裳的邻居却是连忙说好话了,表示人家儿媳妇就在街道办工作呢,喏前面忙着的那位戴红色布条的工作人员便是人家儿媳妇。

大家这次没话说了。

于是,陈国华他们一家,成功插队。

胡萍姑见他们过来了,也没时间招呼,只是指着旁边那一小堆早就过秤的白菜,让陈国华他们赶紧拉走。

一边忙着装车,一边还不忘观察的陈国华,发现现在的大白菜,居然还分级了。

最好的大白菜是一级和二级,次一点的是三级和四级。

三四级的大白菜,不限购,大家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这倒是稀奇。

不过陈国华看着那些三四级的大白菜,老帮叶特别多,关键是几乎没有包心。

难怪了!

“哎哎,你们干嘛呢?怎么不排队啊?”

后面有人突然上前插队了,顿时引起了其他排在后面的邻居的强烈不满。

“他们不也没排队么?凭什么他们能插队,我们就不能插队?”

一个嚣张的声音响起,有点熟悉啊。

陈国华抬眼望去,嘿,居然还是官志萍、范秀丽、董大兴他们一家人。

这可真是有些冤家路窄啊。

不过,都没等陈国华出面,胡萍姑就直接上前呵斥了起来。

接着其他邻居也帮着胡萍姑,还有虎视眈眈的一位派出所公安也都瞪眼看着官志萍,瓮声道:

“官大妈,是不是去年给您的教训还不够,今年您又想进我们派出所的拘留室关几天了是吧?”

此话一出,官志萍彻底哑火了。

本来想趁乱占点便宜,现在可倒好,大家都不乱,反而还帮着陈国华他们插队的这家人说话,简直没天理了。

等官志萍一家乖乖回到原本的队伍里面继续排队的时候,又出状况了。

因为后面的那些人不同意。

气得官志萍破口大骂,本来还想据理力争来着,派出所的这位公安同志走了过来。

官志萍一家没辙,只能捏着鼻子,回到队伍的最后面去排队了。

至于说他们家要排到什么时候,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队伍特别长。

临时销售点就设置在地安门大街跟北河沿大街交叉路口这边,辐射的范围就是王府井、南锣鼓巷、景山公园一带。

尽管冬储大白菜是持续几天,今天也才是第一天。

但肯定是先到先得,赶紧买回家去存放好,比什么都强。

何况,董大兴还得去上班呢。

他要是去上班了,明天又得来继续排队。

后面的事儿,陈国华并没有关注了。

他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分三次,终于是把那些大白菜给拉回家了。

等陈国华忙完的时候,已经快到上班的时候了。

大白菜都放在抄手游廊上面,准备这几天晒一晒,过几天再存放到地窖里面。

说起来,翠花胡同的和两处房子,不仅有地窖,还有地下室呢。

之前九十八号院那处地下室存放的稻谷,都被陈国华给‘搬’了回来。

三小只当时还表示,先不要跟陈恭禄和云婉裳他们说这件事儿呢。

对此,陈国华也只好摇头笑着保密了下来。

反正现在一切都还好,到时候没粮食了再说吧。

今天周六,陈国华没在家吃早餐,而是骑着自行车到外面早餐店买了早餐之后,就直奔北汽制造厂了。

半上午的时候,于建川过来找他,说是二把手找他。

二把手办公室里面,陈国华见到了京城塑料厂的技术员徐益民。

“小陈?果然是你,好久不见,没想到你来北汽制造厂了啊。”

徐益民看到陈国华的时候,面色复杂不已。

自从一月份之后,他就没有见过陈国华了。

不过,在之前几次,他在朝阳门附近的路,以及北汽制造厂门口,看见过陈国华的背影几次。

但后者都是很快就走了,也没有过多停留,所以他也没机会打招呼。

而这一次,北汽制造厂的二把手,亲自来他们塑料厂提合作的事儿。

作为塑料厂技术最好的技术员,徐益民就成为了负责人之一。

几天前,他看到了计划书上面的名字,又听薛亚军提及了当初那件事。

所以徐益民很快就想到了这个陈国华就是当初那个年轻的小翻译。

尽管让人难以置信,但事实就在眼前。

此时的徐益民才会这么吃惊,心情也十分复杂。

“嗯,好久不见!”

陈国华挤出一抹微笑,敷衍了一句,接着看向薛亚军。

后者很直接了当,表示徐益民已经把他需要的塑料薄膜给制造出来了,让他检查一下。

见此,徐益民也收拾好心情,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跟北汽制造厂打好关系,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两家工厂的体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面。

而且人家北汽制造厂是受到上面领导关注的,反倒是他们塑料厂,唉,不提也罢。

检查了一下对方带过来的塑料样品,陈国华做了抗压抗拉等测试,很快就确定了这是他需要的塑料薄膜。

“领导,我能否再申请一千块科研经费?”

薛亚军闻言,顿时惊讶地张大嘴巴,接着问道:

“这不是已经研究出来了么?你还要经费干嘛?”

“是这样的,体育场那边的四百平米,太小了,种不了多少菜.”

顿了顿,陈国华继续说道:

“您也知道,我从小就是在马家坟那边长大的,马家坟那边早几年就是负责种菜的”

“我现在想要做两个试点,一个是我们厂里面,另一个放在马家坟那边”

马家坟那边有丰富的种菜经验,加上那边靠近山林,也是传统的煤矿区。

因此,加热所需要的柴火或者蜂窝煤,其实是不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型化和大型化的蔬菜大棚,就可以同时进行试点了。

何况,他本身就有很强的自信,只要负责大棚蔬菜的管理员不出差错,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更何况,以现在这个时代的农民,他们那颗强大的责任心,绝对可以较好地管理好大棚里面的蔬菜。

听到这里,薛亚军沉默了一下,却表示他需要考虑一下。

不过,还是吩咐徐益民,先回塑料厂,把陈国华现在需要的塑料,给生产出来再说。

讲真的,陈国华不是很理解老薛为什么不答应下来。

但他没有说什么。

结果,下午的时候,老薛就神清气爽地亲自来找陈国华了。

“哈哈,小陈,你得请我吃饭啊。”

“哦,为什么?”

领导让自己请吃饭?

从何说起?

在他疑惑的表情中,薛亚军也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直接把事儿给说了出来。

原来是徐益民回到塑料厂之后,将陈国华需要申请经费的事儿,告知了技术部门的主管骆秉章。

后者听闻此事之后,当机立断,表示他们塑料厂可以直接生产那些塑料薄膜。

但有一点,那就是技术必须要分享给他们。

塑料的生产技术,薛亚军也好,陈国华也罢,都没想着自己藏着。

为什么?

因为除了京城塑料厂之外,就金陵、魔都、白云城等其他地方有塑料厂了。

总不能说薛亚军还千里迢迢地发电报给南方的塑料厂,让人家跑一趟吧?

这时代的技术,其实说值钱也值钱,说不值钱也不值钱。

对于个人而言,这些技术就不值钱。

为什么呢?

因为就像陈国华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这玩意儿要是换做在白头鹰等地方,那少不得价值几万或几十万美刀?

但在内地,也就是价值几百块钱的自行车以及食油的奖励罢了。

可要说不值钱嘛,内地还是花了几亿美元的贷款,从北方那边贷了不少绝密的技术。

要知道,从五三年之后,也就是北方战争胜利之后,北方在内地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那可是援助了几百个项目呢。

全套工业体系基础,都是靠北方帮忙的。

给钱、给人、给技术,还给物资,几乎是手把手地帮助。

所以说,技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那又是非常值钱的。

再说回安全带,这个专利申请过后,为华润公司带来了很多利润。

这几乎等同于给内地创造了很多外汇。

拿技术赚外汇,跟拿原材料换外汇,这绝对是两码事。

京城塑料厂想要这些技术,薛亚军完全可以做主。

何况,还能白嫖一千块钱的塑料薄膜。

不,准确来说,是三千多块钱的塑料薄膜,老薛这家伙,让人家塑料厂多生产了两千块钱。

反正生产出来之后,直接可以应用到马家坟那边。

听完二把手的话,陈国华只能冲对方竖起大拇指。

论白嫖技术,还得是领导,真是太牛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