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论文被盗(2 / 2)

夏培肃满心复杂,老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他这个学生,也太莽了吧?

不好教啊!

其实也不是他这个当老师的不愿意帮助陈国华,而是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他需要负责的事儿很多。

这次陈国华能破例前来参加会议,还是他努力争取的结果呢。

现在看来,下次会议,只怕他也无法参加了。

很快,会议结束了。

闵乃大也没有让陈国华发言的意思,结束之后,大家都起身离开了。

陈国华还在继续写写画画,似乎没有发现会议结束的事儿。

直到夏培肃起身喊他,他这才回过神来。

“好的,教授。”

他点点头,没说二话,收拾起资料之后,就起身离开了。

结果,他回到办公室内自己的工位面前,却发现了不对的地方。

谁踏马翻过自己的办公桌了?

“老蔡,刚才是不是有人来我办公桌这边了?”

旁边工位上的蔡尚思闻言,茫然抬头,“我不知道啊,我刚才去蹲坑了,反正我回来的时候,是没有察觉到有人去过你工位的,怎么了?”

蔡尚思他们这些研究员,一个个都是忙着自己的事儿,很大概率也不会关注周边的事儿。

专注,才是一个合格研究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我的数学论文,不见了,谁拿走去看了?”陈国华已经翻找了一遍,刚才就放在办公桌这边的。

毕竟这儿可是中科院,他也不认为有人会来拿他的论文。

何况之前他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也没丢失过什么东西。

“什么东西不见了?”

这个时候,刚从厕所回来的夏培肃,关心地问了一句。

得知是陈国华的数学论文不见了,他不由嘴角抽搐,心里很是难受。

“我还以为你最近写的是计算方面的论文呢,没想到你居然是写关于复变函数方面的论文?”

复变函数这方面的研究,这不就是华罗庚最拿手的强项嘛?

之前,华罗庚还编写过一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的论文。

现在陈国华写的就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可他明明读的是夏培肃的硕士研究生啊。

老夏目前搞的科研,更多是计算机层面的,数学层面的理论研究,反而不多。

何况,他带陈国华的时候,说的就是关于计算机层面的研究嘛。

毕竟陈国华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非常好,特别是之前提出了不少关于晶体管计算机方面的技术。

尽管这些技术理论在目前来说,还没完全实现,但方向是没有错的啊。

“教授,现在不是关注这些的时候,而是我的论文不见了。”

陈国华闻言,不由十分无语地说道。

其实,要让他重新编写论文,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关键是手写五万多字的论文,他不得耗费好几天时间呀?

手写啊!

不是敲击键盘,何况就算是敲键盘,五万多字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呢。

另外,这件事要是不能妥善解决的话,以后他哪里还敢随便把论文放在办公室啊?

草率了!

下次直接放柜子里的时候,顺便直接扔到空间戒指里面去。

这样的话,谁也别想偷他的论文。

“那就先问一问小孙他们,实在不行的话,找保卫科的人帮忙吧。”

夏培肃只好给出这样的建议了。

陈国华无奈,等孙宗鹏他们也回来之后,全都挨个问了一遍。

得知的结论,大家都不知道。

通过询问他们的时候,陈国华也观察过他们几人的表情。

确认他们并没有撒谎之后,陈国华也是无奈。

不会真的要让自己再重新手抄一遍论文吧?

那踏马的就真是操蛋了。

“好吧,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我就去找保卫科的人来帮忙了.”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孙宗鹏、鲁小石、商崇新等人也都十分无所谓地耸耸肩。

甚至蔡尚思还表示支持,毕竟办公室里从来没有丢失过任何东西,出了这样的事儿,绝对是必须要严查到底的。

见众人都这么支持,陈国华只好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等他出去之后,夏培肃却突然站了起来:

“你们要是谁拿了国华的论文,就赶紧交出来,或者知道是谁拿了,也帮忙指认一下.”

“现在还是内部的事儿,一旦闹到保卫科那边去,这件事就非同小可了.”

保卫科在这个时代,相当于派出所,甚至其权力还要更胜一筹。

然而,面对夏培肃的警告,大家却还是无动于衷。

所以,要么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要么他们觉得天衣无缝,可以蒙混过关了。

冷哼一声的夏培肃,没有再吭声,而是坐下来忙自己的事儿了。

门口外边,陈国华很快找来了保卫科的贾怀仁、袁可嘉两人。

办公室内,他跟贾怀仁和袁可嘉两位保卫科职员详述了大概情况。

后两者就开始展开调查了。

随后,蔡尚思他们几人都被带去保卫科问话了,只不过很快就回来了。

保卫科还是有点手段的,只不过现在这个手段,让陈国华失望不已。

看来,想要解决这件事,只怕需要一定时间。

甚至可能无法解决。

毕竟中科院这个单位可不算小,而且到处都是秘密场所,即便是保卫科,也不是想进去就进去的。

首先排除了办公室内部人员的问题,那么只能是办公室外的人了。

但可以确认一点,那就是拿走陈国华那篇数学论文的人应该还在中科院。

或者说,此人本身就是中科院内部的人。

贾怀仁和袁可嘉两人十分重视此事,因此抓紧时间排查。

这个过程中,华罗庚也知道了此事,免不了过问两句。

“五万字的数学论文?还是关于复变函数方向的?”

很快,华罗庚关注的重点也变成了论文本身,而不是论文被盗本身的案件。

办公室门口,陈国华正在工位上写写画画,他这一次,说什么也要搞一搞磁芯板的研发工作。

并且这一次,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因此,即便现在论文被偷了,他也不急着重新抄写,而是等待保卫科的结果。

他需要时间来准备技术资料,以便他开展自己的计划。

“小陈,你出来一下。”

突然,一道声音传了过来。

陈国华抬头一看,嚯,是华院士。

不过对方在刚才的会议上并没有帮他,额,也算是帮了吧。

反正他现在对华罗庚院士的印象,不算很好。

明明去年发起晶体管计算机项目之前,华罗庚跟他聊得好好的,也确认了众多技术。

结果现在的发展,却是不如人意。

虽说这里面有人算不如天算等意外事件,也还算在可控范围之内,但陈国华就觉得很憋屈。

为什么要跟技术难度,妥协呢?

所以,在陈国华的心里,在刚才会议上,华罗庚也被他划归到了‘猪队友’的边缘。

本来是神队友的,现在都快变成猪队友了。

可见他是有多么生气。

跟着对方来到办公室外面,陈国华表面乖巧,没有任何的生气。

华罗庚本来还想宽慰陈国华几句,结果却见他没有把刚才会议上的事儿,放心上。

想到平日里陈国华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华罗庚此时也是十分满意。

“对了,你好像还没跟吴教授道歉吧?”

“华院士,您也觉得我做错了么?”

“你在会议上打断别人说话,如此不礼貌的行为,还叫没做错?”

“不是,华院士,我当时不就道歉了么?而且这件事本来也不是我的错.”

陈国华还想狡辩来着,但华罗庚已经挥手打断了。

他来找陈国华可不是聊这件事的,更不是来跟后者进行辩论对错的问题。

所以这个话题暂且搁置不论,华罗庚问起了多复变函数上面的一些问题。

陈国华自然是对答如流。

因为对方那本《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的论文,他早已经研究透彻了。

并且他还研究过相关的其他论文,比如庞加莱、哈托格斯等人关于多复变全纯函数等方面的研究。

以及复空间和施泰因流行等理论。

两人交流了好一会儿,时间过去了半个多小时都没有发现。

华罗庚是惊喜,他没想到陈国华在数学方面的研究也这么深。

因为他好像听说过,这小子除了中中科之外,还在北汽制造厂那边连着搞了好几个大项目。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怎么能充沛到这样的份上啊?

要知道,他华罗庚本身也是天才,可他年轻的时候,也没有陈国华那么牛逼。

毕竟后者不仅仅在数学上面有天赋,还横跨了计算机领域、机械领域等,最关键的是,在几个月前,陈国华还只是一名北大本科生啊。

又要搞学习,完成工作,还要搞科研,关键是他还能在数学方面有这么深的研究,小伙子前途无量啊。

对于陈国华来说,华罗庚愿意跟他交流,他当然是非常开心的啊。

不过想要因此让他把对方划归到神队友这边,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除非对方能多跟他交流几次,甚至是收他为学生。

算了,不收学生也没关系,就这样交流吧。

反正夏培肃这位老师,也没能帮到他多少。

人嘛,都是利益动物。

本来陈国华还觉得读夏培肃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多多少少能学到一点东西。

再不济也能帮到他一点。

结果,还真的就是一点,再多都没有了。

唉!

难搞咯。

“很好,你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是非常不错的,等论文找到之后,完善一下交给我,我来帮你把把关。”

华罗庚满意地笑着点头:

“如果可能的话,你还是把它翻译成英文,对了,英文论文格式,你知道的吧?”

“华院士,我不想发表在外国的期刊上,我只想发表在国内的期刊上面.”

陈国华闻言,并没有回答对的话,而是直接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很明显啊,五九年这个时间节点,他还把论文丢给外国期刊,这特喵的不是找罪受嘛?

国内期刊就很不错了。

要不是他还想跟华院士等这样的数学教授多多交流,他甚至都不想发表什么论文呢。

就好像于敏教授一样,人家并没有出过国,很多研究也都是在北大、中科院等同行的交流之下,然后逐步完善的。

所以,不需要把论文发表在外国期刊上面,照样能成事。

最关键的是,未来西伯利亚冷风过境的时候,要多安全就有多安全。

毕竟有没有出过国,这可是其中一条最为关键的点呢。

“为什么?”

华罗庚闻言,顿时皱眉不满地说道。

也不是他崇洋媚外,而是搞科研的嘛,肯定不能够闭门造车。

把论文发表出去,特别是在国外,未来跟外国数学家进行交流,也是一大助力啊。

关键是陈国华也才十八岁,非常年轻。

换句话说,他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可不像其他人,有这样天赋的人,都已经三四十岁了,早就过了那个黄金年龄段。

“没有为什么,我就是单纯不想。”

陈国华摇摇头,并没有给出解释。

“行吧,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我还是希望你再好好考虑一下,不要因为这些外部原因,影响了你自己的前途。”

说完,华罗庚又聊了几句,然后离开了。

很明显,他自己也意识到了陈国华不愿意把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的原因。

当然是跟现在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陈国华本来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甚至发挥出他自己的数学天赋。

现在却是被时代背景给压制住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十分让人遗憾的事儿。

目送华罗庚院士的离开,陈国华微微摇头。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毫无疑问,他现在的选择,无疑是最适合他,也是最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

下午,他回到了北汽制造厂。

贾怀仁他们还没破案,不知道是谁偷走了论文。

陈国华不可能一直等着,他的事儿可多着呢。

一把手办公室,陈国华找段云平要条子。

“你要干嘛?”

“我给咱们配件研发小组的记忆磁芯项目找几个兼职研究员,没有工资的话,人家肯干啊?”

“兼职?你从哪里找人来?”

段云平闻言,一边询问一边拿起电话摇人了。

“北大啊,我的那帮同学,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帮到我了。”

“你真的能把他们拉过来?”

此话一出,老段可高兴坏了。

陈国华咧嘴一笑,“不一定,但肯定需要提供便捷的条件才行啊.”

他向北汽制造厂这边申请了一辆汽车,让保卫科的人帮忙当司机,然后每天接送成时若他们上下学。

同时,还帮他们安排了在北汽制造厂内部的寝室,到时候他们就直接住在工厂里面就好了。

不拼一把,肯定是不行了。

既然吴几康他们说,记忆磁芯,准确来说,磁芯板的技术难度很高。

那没关系,他亲自组队,说什么也要在对方完成三万字节的磁芯板之前,把十万字节的磁芯板给弄出来才行。

而能够帮助他实现弯道超车的就只有北大计算数学一班的那些同学了。

但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段云平的支持。

否则的他,单纯靠他一张嘴,就算说破天,成时若他们也不可能冒着被老师责骂的风险,跑来跟他艰苦创业吧?

段云平连说三个好字,也丝毫不提什么开会不开会的事儿了。

只要陈国华真的可以把北大学生给拉来北汽这边兼职,段云平绝对会好好拱着这批学生的。

“十一仓库已经清空停用了,正好可以重新收拾一下.”

他已经开始计划了,然后再次拿起电话。

不多时,范新河、罗树江和刘长佑三人先后进来了。

范新河是人事科的科长,有兼职人员来进入北汽,那肯定要找他啊。

只不过,兼职这事儿,工厂内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不算是正式职工,但又区别于编外的临时工,这可把范新河给为难住了。

但段云平亲自拍板,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于是,范新河只能领命去干活了。

罗树江的工作也不轻松,除了需要安排汽车和司机之外,还需要规划路线和工作时间等等。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