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玩笑和催稿(求月票)(2 / 2)

帮忙一起组装的陆子敬,期待着询问道。

旁边还有章济川、赵菊生、万福森和石志庆他们四位超学神,也同样目光热切、期盼地看着陈国华。

去年,他们五人都是被陈国华分配到了光学材料研究车间里面,和聂景忠、王宝柱他们一起研制扫描电子显微镜的。

所以他们都十分清楚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难度。

“为什么不能?”

陈国华自信一笑,接着说道: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镜筒、样品室、开关机按钮、计算机主机等等,现在就还差两个探测器和一个监控器罢了,很难吗?”

听到他的话,章济川给了他一个白眼,道:

“老陈,你要知道,我们从二月份就开始了,现在都八月份了,半年时间都过去了,就只是拿出来了一个镜筒而已”

石志庆也跟着附和道:

“对啊,老陈,你可不要盲目自信啊,样品室、开关机按钮这些,可都是人家材料科研所的功劳.”

噗!

陆子敬和赵菊生两人没忍住,直接笑了笑出,万福森直接说道:

“老石,伱是不是忘记了,材料科研所还是老陈支棱起来的呢,你看看,去年九月份之后,老陈没带着他们一起玩了,直接就被他们给玩完了”

这话却也没有让石志庆尴尬,而是继续道:

“我知道你们在笑什么,但我想说的是,老陈厉害归厉害,可他终究没有那么多时间啊,他也只是一个人”

是啊,他终究只是一个人。

众人霎时间都沉默了。

因为陈国华分配更多的时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里面的话,那么其他实验室得到的时间,就会减少。

并不是说其他实验室离不开陈国华,而是离开之后,项目进度会严重拖累。

毕竟材料科研所,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何况,之前更容易攻关的五十微米晶体管等项目,都已经被拿下来了。

最近这小半年时间里,离子源和离子加速器等项目,以及透镜等项目,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陈国华越来越忙了,项目的难度系数也越来越高了。

因此,石志庆的担忧,并非不是没有道理的。

陈国华见他们都这副样子,顿时也都无语了。

“我就没见过你们这样的,论打击自己志气,你们绝对是这个!”

只见他竖起了大拇指,接着又继续说道:

“合着,我以前经常跟你们说的话,全都抛一边去了吧?赶紧干活吧,一天到晚,就知道胡说八道.”

噗嗤!

他们五人突然又笑了,陈国华却蒙圈了。

下一刻,章济川直接乐呵呵地冲陆子敬他们四人挑眉说道:

“我就说老陈心态稳得很,你们非是不信,还要测试一下?现在信了吧?”

赵菊生他们四人顿时点点头,只有陈国华郁闷不已。

合着他们都在演戏呢,就只是因为他们五人之间,对于陈国华的心态问题有争议,所以就联合起来打赌,给陈国华演了一场戏?

可真是闲得蛋疼!

“行了,你们打今儿起,每天都在实验室多待两个小时,我会跟保卫科说一声的”

无语之余,陈国华淡淡吩咐道。

一时间,章济川他们五人直接傻眼了,好家伙,老陈你不能够这样区别对待啊。

说话间,计算机已经差不多组装好了。

赶紧接通电源,先试一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陈国华往扫描电子显微镜跑的次数,明显多了不少。

只因为这里有一台计算机。

既然有了计算机,那么他就很想有电脑了。

迫切想要拥有一台电脑的心情,是章济川他们这些人所不能够理解的。

所以,他得赶紧把扫描电子显微镜给研制出来。

只要搞掂了它,那么光刻机最大的镜头组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决了镜头组件之后,光刻机就剩下最大的另外一个难题了:光源组件!

首先光刻机的核心组件包括光源、镜头、双工作台、浸没系统等关键子系统。

前面两者是关键中的关键,缺一不可。

后面的工作台、浸没系统等,都不算是很关键,只因为现在还没涉及到一百纳米尺寸以下的技术。

所以,目前对工作台和浸没系统等子系统的话,并不需要耗费陈国华太多的时间。

除了这些核心组件之外呢,光刻机的配套设备,包括光刻胶、光掩模版、涂胶显影设备等。

陈国华听说过材料科研所那边造出来的光刻胶,质量不行。

除了这些之外,其他都还勉勉强强。

所以,陈国华肯定不会从材料科研所那边采购这些配套设备的。

反正他现在有这么多研究员,加上章济川他们也还没那么快开学,肯定要可劲儿地让他们忙碌起来才行。

时间在他经常泡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慢慢流逝。

这一天,邱宗岳又过来找他了。

催稿!

鹿乔山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因为时间已经快要步入八月中旬了。

距离九月初报告会的时间,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要知道,论文发表之后,还需要时间发酵,加上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那绝对是慢很多的。

所以,自然是越早发表越好。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当即便说道:

“领导,我目前就写出来了三篇,但第三篇论文还有一点点收尾工作,可能要明天才能给您。”

邱宗岳闻言,直接伸手道:

“也别等了,你直接先把那两篇已经写好的论文给我,人家小鹿已经等了很久”

“我之前就跟你说过了,现在论文这件事更重要一些,你好像没听进去啊”

陈国华摊了摊手,委屈道:

“领导您这可是冤枉我了啊,我怎么可能没有听进去呢?我这不是已经写了两篇论文了嘛?”

“我只不过是想到时候三篇论文一起交上去而已,没想到老鹿这么没耐心”

对此,邱宗岳懒得跟他扯皮,拿着论文就离开了。

文津街这边,邱宗岳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论文交给了鹿乔山。

后者在他办公室都等了蛮久的了。

要不是陈国华目前所在的单位是保密的,鹿乔山绝对会亲自过去振华研究所那边催稿的。

至于说他为什么没有去翠花胡同那边,当然是因为陈国华最近回家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

每天又很早出门,所以鹿乔山根本碰不上。

其实对于这件事,于沫离她们都很有意见,毕竟小家伙一天到晚都很少见得到他父亲呢。

可是,干科研工作就是这样啊,忙起来的时候,都恨不得睡在实验室了。

再说了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还是陈恭禄和云婉裳体贴陈国华,所以帮着后者说了不少好话,让于沫离不要生气。

于沫离心中当然有气,但也只是一会儿,过后就没有了。

她也不是完全因为陈国华在家待的时间短,而是心疼他的身体。

自己的男人,她自己不心疼,难道让别人心疼吗?

虽说陈国华今年是十九岁,身体年轻得很,可也架不住每天那么大的工作量啊。

反正于沫离自己每天看着他在书房里计算的那些草稿纸,都十分头晕眼花呢。

那些符号,并不是她能够看得懂的。

废话,那可是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论文,于沫离也还是一个北大药学系的大一学生,能够看得懂的话。

少说也是几何学专业的博士生,并且还得是在庞加莱猜想这门课程里,有很深研究的博士才行。

鹿乔山拿着两篇论文回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去了,他直接找华罗庚他们帮忙审阅,然后就直接发表了。

反正陈国华写的是英文论文,不需要翻译了。

就在他拿着这些论文来到中科院的时候,振华研究所这边,中性质谱仪实验室,再次给陈国华传来了好消息。

最近的好消息十分集中,也让陈国华高兴不已。

毕竟如此一来的话,那么他们很快就可以完成离子注入设备的研制工作了。

一旦离子注入设备研发出来之后,那么就可以开始搞半成品芯片了。

到了这个时候,是否还需要研制几微米或者一微米晶体管,已经显得无关大局了。

“好好好,你们真不错,今天中午加餐!”

陈国华兴奋地看着众人,继续说道:

“你们大家都再努力一把,今年年底,我亲自给你们请功,到时候所有人的工资都再提升一个等级.”

哗!

霎时间,实验室内的众人,顿时掌声轰鸣了起来。

不管是赵志贤还是李传璋,以及其他研究员,全都兴奋不已。

之前,离子加速器研制出来之后,赵志贤他们这个第二组也都被分配到了第三组。

三组是专门研制中性质谱仪这台设备的。

所以现在两个小组接二连三地实现技术突破,他们当然非常高兴了。

只不过,有人高兴,就有人不开心。

一组的林志武作为副组长,最近一两个月都焦虑了很多。

特别是前段时间,陈国华跑来一组的时间,明显减少了。

只因为多了一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里面多了一台计算机,便让陈国华经常跑这里去了。

特别是在中性质谱仪也已经完成了研制任务的情况下,林志武就更加不开心了。

可他再不开心也没有办法,只能够服从陈国华的安排。

振华研究所跟其他科研单位不同,团队合作更加重要,个人能力方面十分突出的,反倒是只有陈国华一人。

即便是超学神的薛晋权、章济川他们十人,同样也跟陈国华差了很多。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林志武这样的普通研究员,除了服从命令,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

类似材料科研所这样的单位,遇到问题了,大家一起讨论,结果还很难讨论出来。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想要拿出科研成果的时间,明显更加漫长。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要知道,原时空的历史上,即便是北美这样的地方,那也是需要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拿出了如此优越的光刻机、离子注入设备等配套设施。

可能离子源这样的设备,对于北美来说,问题不大。

但光刻机里面的两大核心部件,光源和镜头组件,就绝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了。

镜头组件是光学层面的系统技术,涉及面十分广泛。

而光源这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原时空的历史上,阿斯麦公司成立的时候,他们一开始使用的光刻光源是汞蒸气灯。

这东西是通过将电通过含有汞的灯泡来产生光的。

也即是说,电流加热汞,直到它变成一种等离子体,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然后利用干涉滤光片选择所需要的波长。

可是这种光源的光刻机,也仅仅可以支持一微米,也就是一千纳米的芯片制造工艺罢了。

而陈国华所需要的是一微米以下,大几百纳米或者是小几百纳米的工艺。

众所周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装下的晶体管越多,那么其性能自然是更加优越的。

而现如今的ibm公司也好,西门子公司也罢,甚至是仙童半导体公司,他们目前能够实现的芯片技术。

仅仅只是能够在芯片里面内置十几二十,或者是几十枚晶体管而已。

这样的芯片,性能也不是不行,但距离陈国华想要达到每秒上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不是说,有了一千万每秒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就可以利用芯片叠加的技术,把计算机的功能调高到上亿次。

要知道,这样的叠加,对计算机其他元器件的负荷是非常重的。

而且晶体管本身的缺点是故障率高和抗干扰差,这两点问题想要解决掉的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呢。

去年,更准确来说,前年冬天陈国华前往哈工大出差的时候,当时就是要解决晶体管的这两大问题。

当时面临的便是晶体管寿命短和不稳定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故障率高和抗干扰差。

后来是利用隔离-阻塞振荡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呢?

晶体管都要安装到芯片里面了,难道也还利用这样的技术吗?

明显是不能够的,技术需要更新迭代,否则的话,对计算机小型化和性能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

“好了,大家接下来稍微休息一下,下午的话,就全部去一组实验室,协助一组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陈国华抬手,制止了还在议论的赵志贤、李传璋等人。

午饭的时候,他们这两组研究员优先吃饭。

自然,陈国华也是跟着他们一起的。

但他刚坐下来没多久,邱宗岳就又再次出现了。

“国华,你是不是忘记你昨天答应我什么了?”

“领导,催稿也不是这么催的吧?您不是催稿,您这是催我的命啊.”

听到领导的话,陈国华苦笑了一下:

“我下午才有时间,到时候再收个尾吧。”

“对了,领导您来得正好,我们今天已经完成了中性质谱仪的研制工作,嘿嘿,距离芯片又近了一步.”

邱宗岳闻言,顿时大喜不已。

这个陈国华还真是福星啊,接二连三地又实现了技术突破,拿出来了新的科研成果。

“所以,你们今天中午又加餐了?我说呢,刚才走进来的时候,就闻到了香味”

“那领导您要不要来一份?”

“不用不用,我都已经吃过了.”

说完催稿的事儿之后,邱宗岳就离开了。

只不过,临近下午下班的时候,他又再次来到了振华研究所这边。

陈国华看到领导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

不至于吧?

“领导,这是论文,您赶紧拿走吧,我真是怕了您.”

“别介啊,走吧,跟我去一趟,有件事领导想找你合计合计。”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顿时迷糊了起来。

好家伙,领导要找他合计事儿?

那肯定不是小事儿呗?

既然邱宗岳都在等着他了。

所以,即便现在快下班了。

他也只能够前往衙门办公室那边。

陈国华和邱宗岳两人坐着汽车,一前一后地走进了办公室。

只不过警卫员让陈国华他们再等一等。

站在院子里,陈国华才注意到。

有好几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从办公室里面出来了。

ps:感谢大家的热情,请问还有票票吗?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