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纷至沓来、阴魂不散(第四更)(2 / 2)

毕竟陈小月的学习能力,实在是差了一些。

排在那么后面的话,想要考上大专,都有些困难。

尽管这个时代,大学录取率都在百分之四五十,还是非常高的。

然而,就陈小月这样的分数,如果在接下来的三年高中生活里,无法浴火重生的话,那还不如早点去学习会计,早点工作,早点站着坑位呢。

最近一两个月以来,由于专家、工程师们被撤走了,很多大厂都来了一波裁员。

没办法啊,养不起那么多工人了。

几乎是短时间内,将近两千万的工人,重新回到了农村地区,继续他们原本的务农生活。

全国上下的工厂有很多,但两千万名工人啊,还是令人十分吃惊的。

可,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很多项目难以为继,没有技术工程师的话,谁来继续工作?

暂时也没有办法找到可以顶替的工程师,不停工的话,还能怎么样?

该说不说,赫鲁这一波,其实是把伍先生他们给坑惨了。

也因此,如果陈小月她能够在这个时候,迅速通过会计专业考试,那么就可以很快地找到工作。

别看很多人被迫从工人身份转变为农民身份,可他们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在身的普通学徒工。

如果是类似有专业技能在身的工人,呵呵,那些工厂怎么可能会辞退呀。

见她有些生气了,陈国华呵呵一笑,于沫离却是白了他一眼。

“你怎么老是欺负你妹妹呀?”

“我可没有欺负她呀,我明天就得南下白云城了,哪里有时间送她去上学呀?”

此话一出,把大家的注意力都来回到他身上了。

于沫离更是眼睛雪亮地说道:

“就是你之前说的那个学术报告会?要在白云城那边举办了?这次来了多少人呀?”

家里对于这件事,只是知道一个大概,却不知道具体情况。

尽管云婉裳和甘如霜是大学教授,但她们可不是数学教授,所以对于数学界的盛世,她们自然不知道了。

而于沫离虽说也是北大学生,可她最近一两个月都在生孩子和坐月子呢,更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

至于说陈恭禄、胡萍姑、和陈梨花他们,那就更不用说了,都没渠道去了解这些事儿。

“嗯,时间地点都没变,还是在白云城那边,具体来了多少人,我现在也不能够确定.”

陈国华摇摇头,一一回答了她的问题。

今天在文津街的时候,领导虽然说了从外国来的数学家的大概人数,可是内地这边却没有一个准信儿。

不过,华罗庚、段学复、吴文俊等人肯定都会参加的,还有助理研究员的陈景润、王元等人。

在魔都、金陵等其他城市的大学数学教授的话,陈国华便不是很清楚了。

但想来他们也不会错过这样的盛会。

即便最近几天是开学的日子,可对于他们这些教授来说,这个可不是重点。

“哎呀,可惜我都开学了,要不然就可以跟你一起去了.”

于沫离有些懊恼地说道:

“为什么不是在京城举办呢?要跑去白云城那么远的地方”

“大嫂,就算是在京城举办,你也看不懂啊.”

便是这个时候,陈小月突然来了一句,于沫离顿时更加郁闷了。

大家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别说于沫离看不懂,家里都没人能够看得懂。

已经大学毕业的陈梨花,也同样是看不懂的。

所以,无所谓在哪里举办报告会,都跟大家没有多大的关系。

便是在陈国华跟家里人闲聊的时候,北大计算数学系,教研室内,徐献瑜跟段学复两人也在闲聊。

后者简单说了一下今天在文津街听到的消息,徐献瑜知道后,还是忍不住惊叹了一下。

“可惜我不是研究这些方面的,否则的话,还真想去看看.”

听到徐献瑜的话,段学复忍不住乐道:

“我不也不是搞这些方面研究的嘛,我不还是要去?我觉得你要是想去的话,那就去呗,反正你过去的话,还能够替我们撑撑场面.”

徐献瑜闻言,直接甩了个白眼出去:

“你别埋汰我了行不行?”

“我一个非数学专业的人,过去凑人数还差不多,撑场面?呵呵!”

做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

否则的话,真的就贻笑大方了。

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内,闵乃大带着吴几康、祝永年几人来找华罗庚。

结果到地方的时候,才知道华罗庚他们正在开会呢。

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并不多,因为大部分人都被物理研究所二部那边抽调走了,就还剩下撑场面的华罗庚几人,以及陈景润等几位助理研究员了。

类似秦元勋这样的研究员,他们都隐姓埋名,协助蘑菇蛋科研团队的研发工作。

比如秦元勋,他就是在今年直接去了蘑菇蛋科研团队当中,负责数学、计算机和计算机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去年晶体管计算机被研制出来之后没多久,陈国华也见过此人。

因为那个时候,晶体管计算机需要尽快应用在蘑菇蛋团队当中,完成更多的计算任务。

“闵组长,什么事儿?”

看见闵乃大他们几人找了过来,华罗庚只好暂停会议,皱眉地看向他们。

“华所长,是这样的,我们已经研制出来了第一枚芯片,想邀请您过去看看”

“这个事情的话,你们自己先进行测试吧,我最近几天可能都没空,实在不行,你先去找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王领导,他可以协助你们”

华罗庚的话,顿时给闵乃大几人泼了一盆凉水。

好家伙,芯片都拿出来了,居然没有引起重视?

到底是什么事儿,居然比他们的芯片还更加重要?

可,还别说,对于现在的华罗庚来说,自然是即将要召开的学术报告会更加重要。

不仅仅是数学研究所十分重视,就连文津街这边也都非常重视。

按理说,闵乃大他们也应该听说过这件事才对。

见他们面色有些僵硬,华罗庚只好解释道:

“我们明天就要前往白云城了,时间很紧,所以现在肯定没时间再去你们材料科研所那边”

闵乃大等人顿时惊讶了一下,吴几康直接问道:

“华院士,难道是报告会还能够正常举办?”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华罗庚等人的不满,吴文俊更是冲吴几康怒目而视。

后者顿时心中一慌,暗骂自己怎么就一时嘴快了呢?

赶忙解释道: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报告会这么快就要举办了呀”

场面一时间有些尴尬!

陈景润和王元他们都十分无语地看着吴几康。

好家伙,平时计算机研究所有什么问题了,就直接找他们数学研究所这边帮忙。

现在这个时候,用不上他们数学研究所了,就可劲儿埋汰是吧?

就算不待见陈国华,也没必要这么踩人家吧?

更何况,人家陈国华的写出来的论文,在国外的影响力可谓是非常巨大的,算是给内地争回了不少脸面。

吴几康刚才这句话,要是被老外听到了,不得让人想起一个词:同室操戈!

那就真的贻笑大方了。

不过,同室操戈这四个字,在后世某些央格鲁撒克逊后代手中,还真是被玩出了花儿。

毕竟这些人总喜欢在媒体上面说,内地人特别喜欢搞同室操戈,然后他们没有人权。

嗯,这个解释,就是如此清新脱俗!

尴尬的气氛过后,华罗庚有些无语地瞪了一眼吴几康,然后简单说了一下情况,接着便让他们自己忙去吧。

闵乃大几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离开数学研究所之后,他们几人脸色还是那么难看。

“居然真的让陈国华召开报告会?他的论文真有那么好吗?”

几人一边往办公室走,一边议论着。

他们都看过陈国华的论文,尽管他们挺讨厌陈国华的,可该关注的时候,还是会关注。

自从去年九月中旬之后,陈国华暂时停职了,无法继续搞科研工作。

摘了材料科研所这个胜利果子的闵乃大、吴几康和祝永年他们几人,都感觉打了一个大胜仗。

虽说他们都应该感谢当初那位写举报信的邓韵秋,以及有关部门的童敬之。

但是,他们还是更多地认为,这是陈国华自作自受,自己亲手把自己给埋葬了。

今年二月份之后,陈国华进入振华研究所,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闵乃大他们也不知道这件事。

加上鹿乔山催促着陈国华撰写数学论文,导致闵乃大他们一直误以为陈国华真的只是一个写论文赚稿费罢了。

然而,就在他们都以为陈国华只是一直写论文赚生活费,就很一直搞纯理论研究的时候。

却没想到一两个月前,从华罗庚这边意外得知,陈国华居然要召开学术报告会了。

好家伙,这可是学术报告会啊!

能是一般人能够召开的吗?

于是,闵乃大他们赶紧找到陈国华之前发表的论文,结果,看不懂。

作为计算机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按理说,他们对数学也不陌生,不说是跟那些纯理论研究的数学家差多少,但也不至于差那么多吧?

何况,陈国华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罢了,难道他写出来的论文,很厉害?

总不能说,陈国华在数学领域的纯理论研究层面,也是一位顶级数学天才吧?

要知道,陈国华在应用层面的科研领域,已经是天花板级别了。

结果被迫停职之后,搞纯理论研究,还能够玩出花儿来。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啊!

所以,闵乃大他们无法接受啊,这怎么可能呢?

甚至他们还去找过数学期刊的主编鹿乔山,询问有没有可能是陈国华抄袭啊等等之类的。

只可惜,鹿乔山当时就怼了他们一句:你们要是也能够抄袭出这样的高质量论文,我保证给你们出版,让你们出大名。

搞笑!

这可是数学论文,可不是一般的论文,抄袭?

内地可是有华罗庚、段学复、吴文俊等这样的数学家坐镇的,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

如果真的有抄袭,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至于说抄袭国外的?

好家伙,陈国华都没有去过国外,如何抄袭?

所以,闵乃大他们不得不承认,陈国华写出来的论文,确实很厉害。

虽说心里还在自我安慰:陈国华就是走了狗屎运罢了。

但人家确实是要召开报告会了,再酸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只不过没多久,他们又听说了,华润公司这边收到的回复确认函仅仅只有三十多份。

当时知道这个消息后,祝永年、吴几康等人差点没放鞭炮庆祝呢。

好家伙,三十几人的报告会,那也可以算是报告会吗?

怕不是要贻笑大方啊。

而且到时候未必能有这么多人前来呢,所以这个报告会更有可能是办不成了。

结果却没想到,现在都马上九月份了,居然又说报告会如期举行?

并且刚才看华罗庚他们如此郑重其事的样子,只怕这一次的报告会,不简单呐!

可知道归知道,他们又能够怎么办呢?

物理研究所二部这边,闵乃大他们过来找到王树迎了。

后者正在忙碌当中呢,晶体管计算机由于超负荷运转,又死机了。

其实,之前陈国华来维修的时候,就说过了,最好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运转。

特别是一些大量的运算公式,很容易导致计算机死机的。

毕竟现在的晶体管计算机,仅仅只是百万级别罢了。

如果想要更快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只能够等陈国华他们这边了。

“你们真的研制出了芯片?”

当听到闵乃大他们的汇报之后,王树迎顿时大喜。

得到祝永年、吴几康几人的确认之后,王树迎马上进行安排了。

一旁正在排查着计算机故障的秦元勋,此时也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他不是搞计算机研发工作的,但他却是负责计算机的管理,所以对于芯片这样的东西,也不陌生。

前年的时候,陈国华就提出要搞集成式计算机了,只不过当时没弄成,反而是先研制出来了晶体管计算机。

今年才调入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秦元勋,自然也是听说过这些事儿的。

此时听到是闵乃大他们先一步把芯片给研制出来了,当然很好奇啊。

秦元勋接触过好几次陈国华,知晓后者才是真正的科研人才。

或者,更准确来说,陈国华在应用科研层面的研究比一般的专家教授还要厉害很多。

可现在却不是陈国华优先拿出芯片,而是材料科研所的闵乃大、吴几康和祝永年他们。

这就让他有些吃惊了。

不过,会不会是水货啊?

毕竟闵乃大他们之前的名声,可不是很好。

王树迎显然管不了那么多,他想着的是进口完成测试,然后应用在新的计算机上面。

很快,芯片就完成了测试,可以直接安装在晶体管计算机里面进行下一步测试了。

目前来看,一切都还好。

直到计算机开机,进行一番测试之后,全场顿时欢声雷动了。

因为安装了芯片的计算机,运算速度,首次突破了一百五十万次。

这样的运算速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几乎所有人都备受鼓舞。

“可惜啊,这枚芯片里面只能够放入十五枚晶体管,否则的话,运算速度还能够突破到两百,甚至是三百万.”

闵乃大不由有些遗憾地想道。

如果他们能够研制出多栅晶体管技术等相关辅助技术的话,那么还真的有可能做到。

只不过,他们的能力就这样,还能如何呢?

众人十分高兴地庆祝着,但就在这个时候,王树迎让人帮忙再进行第五次测试的时候。

由于输入的运算公式过大,计算机再次陷入超负荷运转状态。

嘭!

在电路发生一阵火光之后,显示器画面也随之黑掉了。

嘶!

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什么会这样呢?

王树迎、程孝刚等人的表情,顿时都十分难看,又一台计算机停止工作了。

好家伙,物理研究所二部拢共也才五台计算机啊,再怎么烧下去的话,有几台能够烧的?

就这,还是托陈国华的福,不然的话,原时空的历史上,这个时间点,二部最多就只有两台计算机。

“闵教授,你们的芯片也不是那么厉害的嘛,也只是一百五十万次,就不行了比之前陈国华说的,差远了”

后面这一句补刀,直接让闵乃大、吴几康他们破大防了。

又是陈国华!!!

咋就阴魂不散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