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数学界的那些事儿(2 / 2)

因为受到他影响的数学家不计其数,而直接受他知道的学生数目也十分惊人。

柯尔莫哥洛夫总共带了六十七位学生,其中十四人成为了科学院院士。

还有就是最为牛逼的盖尔范德此人,现在已经是莫斯科数学界的领军人物了。

便是有了如此重视师徒传承的历史,盖尔范德当初才会那么硬刚赫鲁。

因为以盖尔范德为首的莫斯科学派,掌控着整个莫斯科的数学。

几乎可以说是,整个莫斯科的数学家们,要么是盖尔范德的师父师叔们,要么就是师兄弟们,要么就是学生们。

毕竟从叶戈洛夫开始,人家盖尔范德这一脉,就是莫斯科学派的正统。

加上柯尔莫哥洛夫此人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当然知道人才培养的不易。

所以极为支持盖尔范德带队前往陈国华在白云城举办的学术报告会。

莫斯科发射的那枚卫星,盖尔范德他们这群人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要不然,人家一个莫斯科,就带着两百三十二位数学家、博士前往白云城了。

瞧瞧欧洲和北美,抠抠搜搜,都没有来多少人。

或者说没来多少真正的领军人物。

事实上,由于陈国华在白云城的学术报告会上,证明了庞加莱猜想,此行收获最多的数学家团队,绝对是盖尔范德他们了。

尽管留下了一位瓦尼奥可,但盖尔范德他们已经十分满足了。

整个莫斯科数学界,也在研究陈国华的论文。

甚至盖尔范德亲自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给这些博士生们讲课,就专门讲陈国华的论文。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来,他们对基础数学的重视程度。

尽管陈国华的论文非常高深,但如此肯花时间进行细致地拆分,那么绝大部分博士,还是能够读懂的。

学会使用这些数学工具,对这些博士生来说,肯定有非常好的帮助。

不管是在后续的数学理论研究当中,还是科研工作当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跟莫斯科团结一致的数学界不同,又区别于伦敦这边迫切希望陈国华来到伦敦并带来他们重回数学中心的大舞台这个美梦,北美这边却又显得平静了不少。

尽管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都报道了庞加莱-陈国华定理这件事,然而,北美数学界对此的反应,相对平淡了许多。

不过,私底下他们都在研究陈国华的论文。

只因为其中很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北美这边搞数学纯理论研究的人,比其他地方多得多。

只因为肯尼迪下令了,所以相关科研经费都会朝这些方面倾斜。

周炜良、陈省身他们这些人,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在北美这边活得十分滋润。

虽说自由美利坚枪战每一天,但在富人区,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富人区的友好警察,那就是富人缴纳了很多赋税之后的结果,警察局肯定在富人区布置更多的警力,确保该区域的安全。

外界的纷纷扰扰,陈国华并不知道。

他在回到京城之后,就休息了两天,然后这才回到振华研究所上班。

“主任,您可算是回来了。”

林志武、蒋却民他们,在看到陈国华的身影之后,全都激动了起来。

前几天,人民报、妇女报、青年报等报纸,都刊登了关于陈国华在报告会上面的盛景。

记者是采访了陈省身、埃尔德什、盖尔范德、伯特兰罗素等人,这些人对陈国华的评价都非常高。

不管其他立场,即便是维布伦,也对陈国华这人极为钦佩,给予了非常非常高的评价。

甚至还说,内地的数学领军人物,不是华罗庚,而是陈国华。

因为陈国华所表现出来的数学天赋,已经远远超过了华罗庚。

虽然维布伦这句话,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但记者采访华罗庚本人的时候,后者还是坦承地表示了对陈国华的钦佩。

只是,关于内地数学界领军人物的说法,华罗庚却否认了。

“我本来也不是什么领军人物,只不过是国家需要我,所以才让才疏学浅的我担任数学研究所的所长.”

“我回到京城之后,就会跟上面建议,让陈国华领导数学研究所,因为他的数学天赋和能力,都远超我许多.”

媒体报纸直接刊登了这些话,当然是修饰过的话。

至于说媒体是否有推波助澜的嫌疑,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私底下,不管是陈国华还是华罗庚,对这个问题,早在飞往京城之前,就已经商量过了。

陈国华不可能去担任什么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年纪太小,二来他现在忙得脚不沾地,不可能再接手这样的重任。

反正不管华罗庚信不信,当着邱宗岳的面,陈国华也是这么说的。

就算后续,领导私底下找到陈国华,后者也是这么说的。

他是真的忙。

再说了,他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不去搞应用科学的研究,天天待在办公室里写论文?

就算他乐意这么干,邱宗岳肯定也不乐意的。

要知道,振华研究所要是没有了陈国华,那么绝对是下一个材料科研所。

或许情况会好一点,毕竟有薛晋权他们这些超学神支撑着。

可终究不是长久。

而物理研究所二部这边,早就迫不及待了。

上面对蘑菇蛋科研项目,也同样是极为期待,迫切地希望蘑菇蛋研究团队能够快速地完成科研项目,造出那把绝世利剑。

看着林志武他们,陈国华也露出了笑容:

“好久不见,来来来,都汇报一下目前的研究进度,我在白云城的时候,可是一直担心着呢.”

听到陈国华的话,林志武等人顿时错愕不已。

好歹,也聊一聊八卦再说吧?

这就秒入工作状态了?

好家伙!

可是,陈国华可不管他们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

这一次参加报告会之后,他最大的感受,那就是内地还是太落后了。

不抓紧时间搞科研,手中没有利剑,说什么都是假的。

恐怕一不小心,在家待着呢,就突然听到了什么防空警报声,那就搞笑了。

一场学术报告会,陈国华并不知道会给这个时空带来什么样的蝴蝶效应。

唯有强大自身,才是真道理。

就好像他一直担忧的西伯利亚冷风,道理是一样的。

当他有众多护身符、免死金牌的时候,只要他不作死,那他怕个锤子哦。

实验室内,陈国华最先了解到的还是晶体管的研制进度。

咋说呢,不出他的意料之内,进度极为缓慢。

如果说他离开京城的时候,进度是百分之八十二的话,那么他现在从白云城回来了,进度则是百分之八十二点一。

没毛病,就是这么慢。

光是积累的技术问题,就花了陈国华一个上午的时间。

导致他都没时间去其他实验室,便已经是中午饭的时间了。

邱宗岳又再次过来了。

食堂的餐桌上,邱宗岳也打了饭菜过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位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很瘦的一个普通人,丢人群中,绝对很难注意到他。

个子也不高,只有一米七出头。

两人坐在陈国华面前,邱宗岳便笑着说道:

“国华,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同志是龙康侯,从现在开始,他会跟在你身边,只要伱离开振华研究所,他都会跟着你,是上面派过来保护你安全的同志。”

陈国华闻言,顿时好奇地打量了一眼对方。

尽管对方十分平淡无奇,普通到陈国华看了之后,也依然没有瞧出来,对方到底哪里不同?

“好的,谢谢领导。”

不过,既然是上面派过来的人,陈国华当然不会拒绝。

也没办法拒绝。

他又没有什么其他想法,有对方帮忙保护,他还乐呵呢。

毕竟他是从和平年代穿越过来的人,对自己的小命还是非常看重的。

之前刚穿越那会儿,就遭遇过几次的危险,就知道这个时代有多么不和平了。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后世那个时空,在这个时空,死亡其实是离大家都很近的一件事儿。

“你就不好奇为什么吗?”

邱宗岳闻言,顿时楞住了,即便是龙康侯也忍不住看了陈国华一眼。

毕竟陈国华可是十九岁的年轻人,即便他在科研领域有了很多的科研成果,但保镖啊,他居然一点都不好奇?

“为什么?”

陈国华呵呵一笑,不等邱宗岳回答,便又说道:

“反正这位龙康侯同志又不需要我发工资,他还能保护我,我为什么要拒绝?”

“虽然我其实并不需要保护,但我每天需要从家里往返振华研究所这边,所以有人保护的话,我也可以更放心一些。”

听到他这么说,邱宗岳顿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了。

沉默之后,保镖的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邱宗岳便把话题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不过这个时候,龙康侯就端着饭盒去了另一边。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按照邱宗岳的说法,埃尔德什他们七位外国数学家,已经安排在了北大数学系那边。

如果陈国华有时间的话,最好每周抽一天的时间,跟他们交流一二。

另外,由于华罗庚想要辞掉数学研究所的职位,邱宗岳询问陈国华的想法是什么。

听到这里,陈国华没好气地翻一个白眼:

“领导,我之前回来京城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好几遍了,我不会去数学研究所的,我现在已经够忙了”

“如果您答应我放下振华研究所的话,那我就去那边。”

被陈国华这么一怼,邱宗岳顿时噎住了。

好家伙,他现在不是商量的语气吗?

这臭小子的语气,怎么跟他要摁陈国华喝水一样,至于那么激烈反抗吗?

陈国华心说,他现在都这么激烈反抗了,可上面似乎还认为他陈国华还很有余力,能够兼任更多的职务呢。

真是搞笑!

他只是一个人,每天也是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难道他是哪吒,有三头六臂不成?

“行吧,行吧,你小子就跟吃了枪药似的,跟你没法好好交流.”

见邱宗岳没好气地这么说话,陈国华翻了个白眼,懒得再吱声,努力干饭才是正事儿。

随后,邱宗岳又说了一下,关于这一次报告会成功举办的奖励。

毫无疑问,陈国华应该是能够拿到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励的。

上一次颁发这个奖励,还是一九五六年的时候,给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他们三人颁发的。

后续的话,就到了八十年代才有了。

陈国华没想到,居然听到了这个消息。

真的是十分意外,旋即又释然了。

这是他改变了原时空历史的又一个节点了。

或许他真的可能煽动了蝴蝶效应吧?

不过,转念一想,也觉得十分正常。

毕竟庞加莱-陈国华定理的出现,极大振奋了整个内地数学界和科学界。

即便是远在大西北那边,也都知道了这些事儿。

“好的,领导,我知道了。”

消化了这个消息之后,陈国华便微笑着说道。

激动是肯定的,但现在都没有领到奖,所以也没什么好激动的。

至于说,这一次,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领奖,那就不得而知了。

他对这些事儿也不好奇。

见此,邱宗岳张了张嘴,最后还是苦笑着摇摇头。

接着这才说道:

“对了,二部那边的秦元勋同志,希望可以跟你谈一谈,你什么时候能够抽时间跟他见见面?”

“嗯?”

陈国华闻言,顿时疑惑不已。

他是知道秦元勋的,但不明白对方找自己干嘛。

“领导,您也知道,我刚回来没几天,所以,如果他不是很急的话,我的想法是下周再抽时间跟他见面。”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对方能够来振华研究所这边,您也知道,我现在真的很忙.”

说着,陈国华又跟和尚念经似的,把他目前手头上的事儿,简单说了一遍。

该说不说,他是真的忙啊。

可林志武他们又不争气,陈国华能怎么办?

仅仅只是光刻机这边的研发工作,就有很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比如光源这个核心部件,需要完成的试验还有很多。

一个干涉滤光片的研究,就能够拦住陈国华他们了。

要知道,陈国华他们需要拿出来的是能够产生400纳米的蓝光,也就是汞线。

只有使用这种光源的光刻机,才能够支持一微米的特征。

如果想要实现更小的晶体管尺寸,那么就必须使用360纳米的不可见紫外线光源了。

基于这样的情况,陈国华他们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就非常非常多了。

芯片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其技术难度,如果很低的话,那么早就被北美、莫斯科等地方给研制出来了。

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面的陈国华,想要实现这个壮举,那也是需要付出莫大的牺牲和努力,才有可能。

否则的话,类似闵乃大、吴几康他们那样的话,拿出来粗制滥造的芯片,直接就把计算机给干报废了。

陈国华还是从林志武他们口中得知这件事的。

因为之前王树迎过来找过林志武他们,追问目前振华研究所的芯片研发进度。

提了这么一嘴。

所以陈国华知道这件事之后,整个人都有些懵逼。

不得不说,闵乃大他们可真是人才。

如果被他们这么折腾下去的话,材料科研所肯定要废了。

只是现在陈国华也抽不出时间来,否则的话,还真的想处理一下这件事。

另外就是他现在在计算机领域的话语权还不够,他又不想主动开口。

毕竟他主动开口的话,邱宗岳、王树迎他们未必会真的处理闵乃大他们。

相反,他还落人口实,得不偿失。

这样的事儿,还是少干为妙。

邱宗岳闻言,顿时便说道:

“这件事还是很急的,主要是涉及到了蘑菇蛋科研项目,所以国华你处理好了振华研究所这边的事儿.”

“后天,后天我让秦元勋过来找你,如何?”

陈国华沉吟片刻,道:

“领导,秦同志有说是什么问题吗?”

“他简单说了一下,是关于拓扑学跟球形什么相关的,你等一下,我给你拿一下,他给我写了一张纸条.”

听到这里,陈国华也好奇了起来。

秦元勋之前是内地为数不多的数学纯理论研究者,如果不是蘑菇蛋科研项目,他也不会隐姓埋名。

现如今,对方找到他,咨询关于拓扑学的问题。

只怕是跟原子核学相关的问题吧?

以前,陈国华对于这样的事儿,绝对是十分排斥的。

但是现在,唉!

ps:请问还有月票吗?呜呜~~~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