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秘密会议(求月票)(2 / 2)

甚至,门口还排起了队伍呢。

身穿休闲中山服的陈国华,抱着陈伟这个小家伙,笑呵呵地说道:

“我就是研究所内最大的领导了,我都忙了那么多天了,休息一天半天的,怎么了?”

对于休假这件事,陈国华休得理直气壮!

而且,为了不让邱宗岳找到自己,他连闫守春也喊来了,跟他们一起逛故宫。

至于说龙康侯的话,只要陈国华离开振华研究所,他肯定是会跟着的。

在翠花胡同的话,龙康侯就住在旁边,跟闫守春是两隔壁。

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龙康侯他会不会跟邱宗岳透露陈国华的行踪。

“行吧,我都忘记了你是最大的领导了,你最厉害了好不好?”

于沫离噗嗤笑了一下,给了他一个白眼。

此时,队伍也终于排到他们这里了。

于是大家齐刷刷地走了进去。

刚进入故宫,陈小敏她们就撒丫子跑了起来,就连陈伟这个小家伙,也蹬着小腿儿,咿呀咿呀地说着。

小家伙是被厚厚的衣服给包裹了起来,活脱脱的像一个小球。

他奶奶、外婆、妈妈、大伯母、姑姑等,都给他编织了不少衣服,所以他根本不愁没衣服穿。

作为家里目前最小的孩子,陈伟当然算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宝。

就好像之前于沫离吐槽的那样,就连她这个亲妈,很多时候都未必能够抱得到陈伟这个小家伙。

现在来逛故宫,自然是不一样了。

平时陈国华陪伴就少,现在休假了,肯定是由陈国华抱着啊。

要不然,儿子都不跟他这个老子亲了。

“大嫂,快来这里,我们在这里拍照吧。”

远处,陈小月她们的声音传了过来,兴奋的模样,似乎连寒冷的天气都对她们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陈梨花拿着照相机,指挥着众人站好,拍摄全家福。

这年头的胶卷相机,都是胶卷特别贵,所以全家福才是主流。

不过,现在家里用的照相机,并不是外面买的,而是振华研究所造出来的。

高级单反照相机的技术,陈国华可是非常懂的。

所以,振华研究所想要造出来,那还不是很简单嘛?

更别说,振华研究所本身就有光学仪器实验室,技术和研究员都不缺,缺的仅仅只是原材料罢了。

因此这高级单反照相机,几乎是整个实验室人手一台,相当于给他们发奖励了。

胶卷的话,也是不缺的。

好几家兄弟单位总有一些‘计划’之外的生产任务。

这些计划外的胶卷,拿来讨好振华研究所,再合适不过了。

一家人在银装素裹的故宫里逛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直到中午饭的时候,这才回了翠花胡同。

住得近就是这点好处,逛故宫都是走路过去的,不需要坐车。

等回到家的时候,全同济这位财务人员,闻讯从隔壁走了出来。

“陈主任,刚才领导来找您了,他通知我,等您回来了,就去他办公室找他。”

“很急吗?”

陈国华闻言,顿时皱眉地问道。

这才放了半天假,又要干活了?

于沫离却推了他一下,“国华哥,你有事就去忙吧”

云婉裳她们也都附和于沫离的话,毕竟家里人多,也不需要陈国华操心。

后者无奈地说道,“我都到家门口了,还不能吃口饭再走啊?”

此时的全同济十分尴尬,早知道刚才就不应该出来了。

应该晚一点时间,等陈国华吃完午饭再说了。

现在没辙,急不急的,那是领导的事儿,可不是他全同济能够决定的。

见全同济没吱声,陈国华只好叹了一口气,对闫守春道:

“老闫,去开车吧,爹娘,茉莉,你们先回去吧,我去去就回。”

在邱宗岳的办公室里面,陈国华走了进来,就看到了几位眼熟的大佬。

除了之前见过面的邓稼先和秦元勋之外,还有郭永怀、钱三强、彭桓武和程开甲等几人。

好家伙,他们可都是超级大佬啊。

全都聚一起了,这是有什么大事儿吗?

“国华,正好你来了,快过来坐,我给你介绍一下.”

邱宗岳看到陈国华进来之后,顿时大喜着站了起来。

等前者介绍完之后,陈国华这才知道他们聚在一起到底是干嘛。

一者是陈国华之前提供的晶体管计算机、集成式超级计算机等,给他们整个蘑菇蛋科研团队,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比如原时空是在今年九月份才建立的六氟化铀简法生产工艺,这个时空却是在五月份就已经实现了。

还有就是原定大概是在下个月才会研制出来的全套链式反应动力学测量仪器,这玩意儿也是在八月底的时候就实现了。

这些技术突破,都是由于陈国华所带来的改变。

原因也十分简单,去年七月份,内地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在北汽制造厂十二号仓库研制出来之后,就快速地进入了物理研究所二部等单位。

基于每秒三十五万次的运算速度,绝对算得上当时最牛逼的计算机了。

也因此,二部、原子所等很多单位,都可以抽调出更多的科研工作人员,去协助其他可科研项目,攻关其他科研难题。

这就是晶体管计算机出来之后,给到内地的改变了。

全段时间,物理研究所二部安排上了超级计算机之后,更是让邓稼先等人欣喜不已。

对于理论物理研究专家们来说,超级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他们很多计算层面的难题。

而陈国华不知道的事儿,就在过去这段时间,他在振华研究所里一边进行软件编程,一边完成技术资料优化的时候,邓稼先他们已经使用了超级计算机,超过了一百个小时。

京城电业局的常致平,头发都掉了不少。

只因为二部消耗的电量,几乎是半个京城一个月内的总电量了。

可谓是恐怖如斯的消耗速度!

二者,陈国华之前跟秦元勋和邓稼先提及过的数学建模这件事,大家都很想见识一下。

毕竟集成式计算机也出来有一段时间了,什么时候能够见着数学模型,他们都十分期待。

三者,陈国华本身的数学能力,也是十分强悍的。

因此,他们希望陈国华可以参与到他们的部分研究当中。

比如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工作。

众所周知,之前的原子所二部,也就是赵忠尧所在的研究所。

他们在五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从北方的莫斯科那边,订购了一座原子反应堆、两台回旋加速器和若干测试仪器。

而回旋加速器这玩意儿的作用,在进行质子弹性散射、氘核削裂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实验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说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东西,则可以说是回旋加速器的进阶版设备吧。

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带电粒子加速器的一种,他是利用高微波功率在行波、驻波加速结构中建立纵向电场对电子束进行加速的一种谐振式加速器。

其实这东西不仅仅在核能研究层面有很大帮助,它还可以应用在医疗领域当中。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其实就是用在患者肿瘤或其他病灶放射治疗的一种医疗器械。

听罢之后,陈国华也没含糊,直接坦白说道:

“领导,诸位教授、专家,你们都是物理、数学等领域的技术专家,我也跟大家坦白吧。”

“首先是大家提及数学建模这件事,目前来说还需要继续等,估计下个月左右,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还缺五台千万级别的计算机,还有就是严重缺乏编程人员,因为目前就我一个人会编程.”

“其次就是大家提及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个设备,可能你们也知道,我只是搞离子加速器的研发,这个电子直线加速器,还真不是我的专业.”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觉得他这是谦虚。

比较了解他的秦元勋,当即便说道:

“陈主任,我们都知道你的能力,肯定不止这些的,就希望您不要藏拙了”

不过,此时的郭永怀却突然说道:

“陈主任,我想知道你刚才说的五台计算机,是制造难题还是材料难题啊?”

对于郭永怀来说,他觉得数学模型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因为他本身就是应用数学家,对数学并不陌生。

今年已经五十一岁的郭永怀,是来自孔孟之乡的专家,跟陈国华还是校友。

郭永怀是一九三五年从北大物理系毕业,一九四五年获取了北美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他跟钱学森一样,都是在五十年代中期才返回内地的。

五七年的时候他才成为学部委员,前年的时候,跟钱学森等人一起,负责瞅见中科大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同时郭永怀担任化学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

在七月份的时候,莫斯科那边撤走了所有的专家之后,内地核工业直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于是郭永怀临危受命,跟王金昌和彭恒武三人形成了蘑菇蛋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可以说,从七月份开始,内地的蘑菇蛋事业,这才开始完全由自己人来研制,快速起飞。

也可以说,在六零年七月份之前,人家莫斯科那边都是跟内地在周旋着呢。

打个比方,如果说蘑菇蛋是需要用到大学知识的话,那么莫斯科那些专家,在一九六零年之前,传授的知识,全都是小学知识。

就连初中、高中这些知识都没有传授。

因此,类似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等玩意儿,其实就是人家用过的‘废铜烂铁’。

赵忠尧他们为什么研制不出来电子直线加速器?

还不就是人家不肯教咯,而且不教就算了,还指着回旋加速器说:

“你们连这些基础都还不会,就想着搞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不是开玩笑嘛!”

其实就是讽刺赵忠尧等人,心比天高,还没学会走路就想着要跑起来了,简直荒唐至极。

郭永怀加入蘑菇蛋工业之后,自然是希望这个工业能够迅速开花结果。

而作为物理专家和应用数学家,他当然明白陈国华提出来的数学模型对蘑菇蛋事业会有怎么样的帮助。

之前,他跟王金昌和彭桓武两人交流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点。

后两者的物理研究很牛逼,但在数学层面,确实差了很多。

无形之中,这就很耽误研究进度啊。

而上面又是希望能够尽快找到突破口,然后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利剑。

基于此,郭永怀在听说数学模型之后,其实就想来跟陈国华沟通一下了。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毕竟他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忙,并且截至目前为止,陈国华也没能够拿出可以建立数学模型的计算机。

但是现在,既然碰面了,那就顺嘴问一句。

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聚了那么多专家教授,大家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没道理连一个这样的小问题都解决不了。

听到郭永怀的提问,陈国华便道:

“是制造问题,也可以说是技术问题,现在我们振华研究所的研究员还在指导几家兄弟单位的技术员,所以暂时没办法进行加快生产速度”

“另外,就算生产出来了,其实目前也只有我会软件编程,难度”

突然间,陈国华又想到了一个偷懒的绝招,道:

“不过,我刚才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有五台或者十台计算机的话,那么还是有可能在一周之内完成编程的”

他的话,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邱宗岳第一个开口询问,到底是什么办法?

“如果有电脑的话,那么可以找来十个打字员,让他们尽快熟悉键盘的使用方法,然后由他们来进行完成编程工作,我的任务就是指导他们完成这个编程.”

没错,就跟他之前口述技术资料,让李天祜他们来完成编辑一样。

只有这样,速度才会很快。

程序语言设计方案他早就已经设计好了,但具体的编程工作,却是需要由软件工程师进行编辑的呀。

但如果由那些打字很快的打字员帮忙,加上陈国华的指导,那就完全不同了。

尽管打字机跟键盘,完全是两码事。

毕竟众所周知,现在的汉字打字机,那可是十八盘或者二十四盘的,比键盘复杂多了。

不过键盘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就简单了一些。

以这些打字员的手速,只要花时间适应了键盘打字,那么编程的速度,很快可以加快不少。

听完陈国华的话,邱宗岳当即便表示,他来安排吧。

就是说,他去通知107工厂等其他单位,他们的计算机先暂停供货,让陈国华这些优先使用。

毕竟数学模型关系到了蘑菇蛋工业的科研问题。

孰轻孰重,应该要拎得清!

既然领导主动来当这个坏人,陈国华自然没有什么不乐意的。

反正不是他来当这个坏人,那就没关系。

那么现在来说,数学模型的事儿,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了。

就在大家继续讨论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时候,秦元勋的肚子忽然叫了起来。

陈国华这个时候才留意到,好家伙,现在居然已经一点五十分了。

这个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吧?

大家都没吃午饭呢,得,那就在领导这边吃饭了。

邱宗岳忙得脚不沾地,刚给107工厂打完电话,又让警卫员通知食堂那边准备饭菜的事儿。

至于粮票这些,大家肯定都带着的,再不济下次再补回来就是了。

反正再苦也不可能苦着陈国华他们这群人。

于是,众人稍微喝了两口水,垫垫肚子之后,又继续开会了。

两点三十分的时候,大家这才前往食堂吃饭。

这一天天,忙得很。

午饭过后,陈国华坐在办公室的会议桌上面,听着他们说的一些话题,那就不是他能够听得懂的。

但他还没办法离开,只因为他们好不容易逮着陈国华,当然也希望可以他能够帮大家解决一些数学层面的问题。

在现场,有秦元勋这位曾经的数学纯理论研究专家,还有郭永怀这位集数学和物理力学等领域为一体的大牛。

但如果是单纯看数学的话,他们加一起,都不是陈国华的对手。

这不,他们在聊到辐射流体力学的时候,就遇到了好几个数学问题了。

陈国华听完他们陈述的数学问题之后,当即就拿起笔,在纸上飞速写了起来。

不到三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他可以用数学语言给大家陈述这个过程,以便秦元勋和郭永怀他们都能够理解。

毕竟事关重要的学术问题,不可能不让他们理解透彻。

其实,如果这个时候,陈国华建立了数学模型的话,不仅仅秦元勋他们可以很快理解。

即便是程开甲、王金昌、彭恒武等人,也同样可以很快地理解了。

毕竟他们虽然说是主攻爆轰物理、量子力学、力学等层面的专家,但他们本身的数学能力,也不会很差劲的。

简单来说,他们的数学能力就是相当于普通的数学硕士研究生这样的水平。

而陈国华是站在整个数学界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的位置,就跟他们自己本身在物理学层面,差不多是跟吴文俊、段学复等这些教授在数学界的地位差不多一样。

时间在飞逝,特别是在大脑高速运转的时候,更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速度。

不知不觉间,外面已经天黑了,办公室内的电灯也亮了起来。

“陈主任,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帮了我们大忙”

等这一切都结束之后,邓稼先这才站起来进行总结说道。

他毕竟九院院长,地位不一样。

陈国华谦虚地说了几句,便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就在他刚出门的时候,门口这边,邱宗岳却陪着领导走了进来。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