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学生和领奖(求月票)(2 / 2)

“我知道陈主任您很会教学生,振华研究所的很多研究员,都是您指导培训出来的,还有清北的那些学生.”

“所以,他们这些人就交给陈主任您了.”

听着旁边戴希璋的介绍,陈国华不时地点点头。

但对于对方的吹捧,他还是苦笑连连地谦虚着。

就搞不懂,对方不至于吧?

大概是因为戴希璋真的很想发展内地航空工业吧,所以才会如此。

也有可能是对陈国华充满了信心,毕竟陈国华在应用科研这条路上,是走得越来越远了。

总共八位大学生,陈国华全都留了下来,但有个提前,参加考试。

石佳怡、范志伦、沈智扬、邵福奇他们八人一听,顿时有些不乐意了。

可旁边站着的戴希璋,却是笑呵呵地答应了下来。

“陈主任,您尽管出题,他们的专业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陈国华点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考试就是考试,规矩就是规矩。

如果不遵守规矩的话,那么他宁愿不要。

戴希璋离开了,石佳怡他们八人留了下来。

“老葛,你安排他们考试,主要抓一抓思想品德这方面的分数”

吩咐葛守志这位后勤主管之后,陈国华就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最近振华研究所的事儿不多,实验室还在忙碌研究的更是不多。

毕竟大家都在忙着给兄弟单位搞培训呢。

比如之前的光刻机、离子注入设备等,还有最近刚出来没多久的五微米晶体管。

对于五微米晶体管这个产品,对于现在的振华研究所,属实是鸡肋一样的存在。

不过,对于误导西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这东西绝对是最好的东西了。

如果不是一微米晶体管技术实在是太难了,陈国华都想着继续造出来呢。

“算了,到时候不卖产品,直接卖技术,想必北美那些富豪们,肯定很乐意花高价来买吧?”

想了想,陈国华很快就有了决定。

这件事很快就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坑杀北美半导体产业这件事,他责无旁贷。

以前他们造过的孽,现在也该还回来了!

八九年前的半岛战争,呵呵,必须血债血偿啊!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香饵胡同,振华研究所分部,数学建模培训班,正式成立。

跟着一起过来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仅仅有郭永怀、于敏、秦元勋等蘑菇蛋项目的数学研究员,还有姚诗琼、顾小凤、陆子敬、赵菊生他们这些北大学生。

更有陈恕行、白荣根、姜伯驹他们五人。

是的,埃尔德什也把他那三个学生给派了过来,美其名曰,不能够落后太多。

埃尔德什并不知道姜伯驹他们要学习什么,只知道是跟数学有关罢了。

他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正好,省得陈国华他们透露集成式计算机的消息了。

“上课之前,我给大家定一条规矩,那就是关于我们这门课程的内容,仅限于这个教室,出去之后,谁都不能够说。”

讲台上,陈国华面容严肃地说道:

“这是目前最高级别的保密资料,你们能够被选过来,说明你们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士.”

“好了,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此次培训,陈国华是主讲培训师。

尽管计算机还没制造出来,但没关系,先学习理论知识,那也是一样的。

在香饵胡同这边上课,陈国华都有一种,回到了北大教室的感觉。

眼前这一批人,都是数学领域或者计算机领域里的顶尖人才。

由他们掌握更多的编程知识,只需要计算机到位,那么他们很快就可以学会如何进行数学建模了。

只因为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相对简单。

所以,对于上课的陈国华来说,也轻松不少。

计算机是没有的,不过,键盘却是没有问题。

先让他们熟悉一下键盘,问题不大。

程序语言的框架、设计等等,他们都需要去了解。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一天,陈国华换了一套崭新的军装,还戴着帽子,准备前往大会堂那边。

“国华哥,加油,把大奖带回来。”

临出门前,于沫离还给他打气说道。

昨天晚上,陈国华就简单说了一下,今天要去大会堂那边领奖。

他证明庞加莱猜想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毕竟当初人民报、青年报等报纸可是报道过的。

“嗯,放心吧。”

陈国华温柔一笑,“今天周末,你们好好待家里,外面冷得很。”

“好,那你快去快回。”

坐上汽车,陈国华冲于沫离挥挥手,汽车很快就离开了。

大会堂这个地方,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陈国华都是第一次来。

去年就已经建成交付使用的大会堂,今年过来,陈国华一看,还是那么的新。

邱宗岳已经在等着了,见到他过来,顿时笑道:

“不错,今天很精神嘛,这才帅气嘛,走走走,先进去”

“领导,今天要来很多人吗?我刚才还看到了段主任他们.”

不等邱宗岳回答,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他们这些数学研究所的人也已经出现在陈国华的视线里。

这一次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肯定是非同一般。

可以说是内地数学界的第一大奖,是最高荣誉,华罗庚他们当然会来出席。

跟华罗庚他们简单客套几句,陈国华就走了进去。

在里面,他还看到了中大的郑曾同、夏敬农他们这些数学教授,还有复旦、金大等学校的数学教授。

他们都在恭维陈国华,笑容里充满了真挚和感慨。

现在的内地并没有出现过很厉害的数学家,类似陈省身这样的人,原本应该是为祖国增光添彩,贡献自己的力量才对。

只可惜,人家跑去北美那边教书育人去了。

自己培养出来的好闺女,结果跟人跑了,唉!!!

还有周炜良这人也是,并不在内地,而是在北美。

所以说,内地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并不缺乏人才,但这些顶尖人才全都跑了。

现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陈国华,那必须得好好庆贺一番啊。

陈国华谦虚地笑着,为了拿奖,他就知道今天少不了有这样的场面。

还好,郭永怀他们没来,要不然,陈国华都要叹气了。

只是,当陈国华看到埃尔德什、尤金尼奥卡拉比、瓦尼奥可等人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

没想到他们这些外籍数学家都来了,好家伙,这是要干嘛?

难道真的要一直留在内地了么?

算了,不管这些了。

“陈,恭喜恭喜你。”

埃尔德什笑得特别开心,只不过,他的恭喜就只是两句话,下一秒就转入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上面了

之前,陈国华在北大那边,证明了黎曼假设的第一个小问题,也就是no(t)>0.3474n(t)。

证明之后,陈国华也很快拿出来了论文,直接就在数学期刊国际版和中文版都发表了出来。

对于埃尔德什来说,既然迈出去了第一步,那么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比如不会很远了。

所以,只要有机会见着陈国华,他就少不了要讨论几句。

听着对方的话,陈国华有些头疼。

他今天只是来领奖的,不是来跟人讨论数学问题的啊。

再说了,现场还是来了不少人,都想跟他聊几句呢。

所以,埃尔德什只能幽怨地看着陈国华被人拉走了。

伴随着人越来越多,整个大会堂这边,也来了大几百号人。

尽管不是很多人,但也足够多了。

要知道,来观礼的人,都是数学界的教授、博士这一群人。

其他人来了也没用,他们并不太懂庞加莱猜想到底是怎样的一道题目,在数学界又是怎样的地位。

所以,来的是数学界的人,才是最合适的。

其实今天除了领奖之外,陈国华还需要作报告。

对于作报告这件事,他也是轻车熟路了,毕竟之前可是在中大那边连着作了好几天的报告呢。

很快,庄严肃穆的时刻来了。

在领导发表了讲话之后,便到了领奖的时刻。

能够站上这个领奖台,就已经是非常牛逼了。

陈国华是第四位站上这个领奖台的人,并且今天就只有他一人领奖。

逼格,直接拉满了。

领奖之后,陈国华就开始作报告了。

台下的邱宗岳,听得昏昏欲睡。

尽管他之前就在中大的大礼堂,听过陈国华说的这些知识了。

然而,现在再听一遍,他还是听不懂。

特别是陈国华在黑板上面的板书,他根本听不明白。

一个上午的时间,陈国华都是在作报告,说的他口干舌燥。

能够听得懂的人,确实是不多。

但对于段学复、徐献瑜等人来说,却是听懂了大半。

特别是段学复,他前后已经研究了许久,尽管由于他上了年纪,加上去年夏天也才做过手术,可并不影响他的大脑。

所以他第二次听的时候,就了解得更加深刻了。

讲台下的姜伯驹、陈恕行、白荣根他们五人,也都听懂了一小半。

只因为他们也仔细研读过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论文。

事前做过功课,现在再来听讲的话,就会好很多。

但他们还是只能够听懂一小半,很多地方还是不懂。

至于说完全吃透,了解陈国华论文里面的那些数学工具,肯定还需要很多时间的。

“这个陈教授,越来越厉害了.”

台下,吴文俊感慨地说道。

旁边的华罗庚点点头,道:

“没错,如果不是为了照顾其他人,只怕我都追不上他的思维,听说前段时间他在推导黎曼假设的第一个小问题时,连埃尔德什都要过了十多分钟才反应过来.”

大家都是顶级数学家,按理说,即便是有差距,但也不应该差距这么大才对。

要知道,埃尔德什的年纪是大了很多,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直线下降。

并且,埃尔德什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八九个小时以上的。

这样的一位工作狂,居然还跟不上陈国华的思维。

可想而知,陈国华到底有多么恐怖了。

在他们感慨万千的时候,讲台上的陈国华也终于讲完了。

尽管不是很累,但一直讲课,嘴巴很干的。

最重要的是,这儿是京城,而不是白云城,加上又是十二月,这个季节,气候有多么干燥,可想而知了。

离开大会堂之后,埃尔德什便追了上来,拉着陈国华就要回北大。

还好,这个时候邱宗岳过来给他解围了。

“赵忠尧教授来找你了,他有点技术问题想要咨询你。”

听到领导的话,陈国华有点惊讶。

“不过,领导,今天可是我休息日啊,能不能等到明天再说啊?”

“我明天给你放假行不行?”

邱宗岳瞪眼,旋即放缓语气道:

“听赵教授的语气,还蛮急的,国华你也知道,我们的蘑菇蛋项目,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你可不要在这个时候给掐灭掉了”

陈国华很想翻白眼。

既然这样,那就不要怪他明天休假了。

答应下来之后,陈国华便直奔原子所二部,找到了赵忠尧教授。

后者此时还围着一台半成品设备转悠,陈国华凑近前一看,这不是之前从莫斯科那边采购回来的回旋加速器吗?

回旋加速器这玩意儿,就是人家外国的落后产品。

“赵教授,不是说不研究回旋加速器了么?怎么还看得这么出神呢?”

学着赵忠尧的动作,陈国华也蹲了下来,笑呵呵地说道。

前者吓了一跳,看到是陈国华之后,当即也顾不上那么多,直接询问道:

“陈主任你来了正好,来来来,你说,如果我们能够克服高频技术的限制,是不是就可以造出来一台可以加速离子达到任意高的能量?”

“不是,赵教授,高频技术的限制,您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突破得了?”

对于赵忠尧的想法,陈国华直接吓了一跳,连忙说道:

“这就是一条绝路,反正不是我们能够参与的.”

“我们也不要说高频技术了,就是说这样的装置,您看看,那么大,而且也非常昂贵,我们现在拿到这个二手的玩意儿”

“再说了,赵教授您可能还不知道吧,回旋加速器其实并不适用于加速轻离子如质子、氘核等进行蘑菇蛋的研究”

回旋加速器是三十年代出来的产物,到现在也才三十年左右。

但人家外国都已经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电子直线加速器上面了,谁还会研究回旋加速器啊?

诸多原因的限制,让很多人都宁愿选择电子直线加速器,而不是回旋加速器。

更何况,之前赵忠尧也来振华研究所协助研究过离子加速器,不可能不知道这两种装置的优缺点才对。

真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再次选择研究回旋加速器呢?

只见赵忠尧苦笑一声,道:

“我也知道啊,可是电子直线加速器,更加困难.”

陈国华默然,道:

“赵教授,走吧,带我去看看你们这段时间的研究。”

搞科研,果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都说要敬畏数学,敬畏科学,便是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人在遇到绝境的时候,即便很不想放弃,但面前的困难,却是让人不得不选择退缩。

赵忠尧之所以宁愿选择回旋加速器,肯定是因为他更加熟悉回旋加速器啊。

毕竟从五十年代中期,莫斯科把这两台加速器出售之后,赵忠尧他就带队开始研究了。

研究了四五年,肯定比他才研究几个月的离子加速器更加熟悉了。

很快,陈国华就跟着赵忠尧来到了实验室里面。

里面有不少研究员,看到他的到来,全都眼睛雪亮,跟大号电灯泡一样。

很明显陈国华的到来,让他们的自信也强大了不少。

在振华研究所待的那段时间,是他们这些研究员最开心的一段时间。

因为陈国华就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

从七月份,离子加速器的研制工作结束之后,他们就回到了原子所二部。

结果,现在都十二月份了,却是没有把电子直线加速器给研制出来。

明明他们在振华研究所的时候,事事顺心如意。

回来原子所二部之后,却又回到了之前的那种老状态。

“陈主任,您看,我们现在就是研究到了这里目前我们设计出来的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五十厘米,枪电压为50kv”

听着赵忠尧的介绍,陈国华点点头。

这个设计图纸,里面的很多技术都有离子加速器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参照离子加速器的设计方案。

然而,离子加速器跟电子直线加速器,终究是两种不同装置。

前者是用于芯片制造,后者却是用于加速氘核、质子等蘑菇蛋研究的装置。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