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正负电子对撞机(2 / 2)

但后面这句话,他当然听懂了。

所以他马上深呼吸一口气,道:

“你真的只需要五百万?”

“是啊,如果领导你们同意审批我接下来的几个项目,那么肯定没问题啊。”

陈国华点点头,颇有一种‘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豪爽。

可惜,现在的邱宗岳,一点都不想豪爽。

他知道陈国华的鬼点子很多,但没想到会那么多。

明明陈国华已经很忙了,可隔三差五,陈国华总是能够给别人带来别样的震撼。

就好像现在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个东西,邱宗岳之前听都没听说过。

要知道,加速器这东西,昨天才刚研制出来啊,今天陈国华就说他已经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理论基础技术了。

简直是让他炸裂开了。

面对一个能力如此之强的下属,这会儿的邱宗岳,真的有些后悔了。

唉!

终究,还是他背负了一切,当初就应该答应伍先生的软磨硬泡的。

陈国华开开心心地离开了衙门办公室。

反正老邱已经答应他了,五百万很快就到位了。

尽管老邱说了,这五百万必须要坚持一年,但陈国华觉得,不出半年,估计到时候老邱肯定会主动给他送钱的。

振华研究所,陈国华回来之后,马上就让葛守志他们做好迎接的准备。

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钱财、物资运回来。

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工作天,葛守志没想到自己就要忙成狗了。

不过他无怨无悔,反而庆幸只能够忙起来呢。

接下来几天,整个振华研究所的研究员、后勤人员,全都发现了一件事,外面来了很多汽车。

各种物资、设备,跟不要钱似的,全部运了回来。

大卡车哗啦啦地搬来了众多的设备。

葛守志带着一群后勤人员,连着忙碌了好几天,仓库都堆得满满当当的。

十九个实验室也同样堆满了不少设备和原材料。

在葛守志他们忙活着的时候,陈国华又跑来了原子所二部这边。

“赵教授,能不能跟您借几个人?”

“哦,你们振华研究所人才济济,还用来我这里借人?”

看着赵忠尧,陈国华尴尬地说道:

“赵教授,您也知道,我们研究所那群人,都是学生,可算不上什么人才济济,您的原子所才是人才济济呢.”

两人寒暄客套了一会儿,听到陈国华接下来要做的事儿之后,赵忠尧正为难迟疑之际。

突然间他想到了什么,提议道:

“要不这样,我在清华这边还有两个班的大四学生,是高能物理班的,你要不按照你们振华研究所的教研结合计划,选几人过去?”

陈国华闻言,眼珠子顿时瞪得老大了。

好家伙,老赵这个提议,简直太符合他的想法了。

他一时间都没想到这件事呢。

说起来,北大那边也同样有物理系,还有其他几所大学,抠抠搜搜的话,绝对能够拉过来十几二十名大学生。

全部抽调的话,估计这些学校也舍不得放人。

主要还是怕陈国华把他们的学生给折腾坏了。

要知道,学生的本职任务还是学习啊,学校里面的功课,可不轻啊。

也不是每个人都像薛晋权他们这些超学神,更不是他陈国华,半年就从北大毕业了。

因此,要抽调人员的话,也只能够选部分学习成绩好的。

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能够放弃了。

又不是计算数学系的两个班级,跟着陈国华搞计算机研发,本来就是他们本专业的工作。

“谢谢赵教授,您真是点醒我了,我不从您这边借人了,我回学校那边借人”

说罢,陈国华便跟赵教授确定了一下清华这边的人选,然后就离开了。

不过这个时候,小蔡却突然喊住陈国华,道:

“陈主任,我可以去伱们振华研究所吗?”

这话一出,陈国华愣了一下。

放眼望去,除了小蔡之外,还有不少研究员也都目光带着期盼和意动。

很明显,他们也都想去振华研究所。

他们这群人都在振华研究所待过,当然非常清楚振华研究所的待遇了。

不提工资水平了,光是每天中午那顿饭,管够还有肉,就足够吸引人了。

原子所二部这边,无法保证每天都有肉,只能够保证每周一次。

单凭这一点,就比人家振华研究所,差了很多。

每天都有肉,跟每周一次,当然是天差地别了。

特别像小蔡这样的家庭,自然是更加希望能够在保证自己吃饱的单位上班了。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现在陈国华来选人,小蔡自然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

赵忠尧沉默地叹了一口气,没吱声。

“赵教授,您看?”

陈国华没有直接答应小蔡,而是看向赵忠尧这边。

毕竟没有后者点头,陈国华肯定不好直接把人带走的。

他是希望可以帮助到小蔡的,毕竟对他来说,就是顺手的事儿。

反正最近这段时间,振华研究所不太可能出现科研成果。

而大肥猪的份额还是很充足的,所以多几位研究员,对振华研究所来说,影响不大。

“陈主任,你要知道,小蔡当初可是”

赵忠尧却是这么说道,顿时让小蔡眼神黯淡了下来。

确实,如果当初不是小蔡没有把控好恒温水冷却系统,导致温度变化超过了1度,使得加速器测试过程中并不如设计时的效果。

甚至是差点因此毁坏加速器。

这样的科研失误,确实是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

“赵教授,我相信小蔡肯定不是故意的,而且在我们振华研究所,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一旦出现的话,那么他也只有一次的机会,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

陈国华这句话,也不是说给小蔡听的,而是本来就是振华研究所的规矩之一。

坚决不允许出现由于研究员个人情绪或者其他情况导致的失误,这是原则之一。

每一个进行试验的研究员,在试验开始之前,必然都是经过多轮的检查、反复核实,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才会进入下一步工作的。

只因为很多意外的发生,其实都不是意外,而是事前没有考虑清楚。

小蔡他们这些原子所二部的研究员,都在振华研究所待过,自然很清楚这些事儿了。

去年的那种情况,陈国华肯定不会让它再发生了。

听到陈国华的话,小蔡很感激,同时也暗暗决定,如果真的可以过去振华研究所,那么他肯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既然你想要的话,那你就选几人过去吧,不过,不可以超过五人啊。”

赵忠尧的话,顿时让陈国华大喜过望。

赶紧挑选了小蔡他们五人,顶着名额线,全都给带走了。

看着喜滋滋的喻德渊、蔡三多、周志宏他们五人,赵忠尧笑了笑,挥挥手让他们离开了。

陈国华把人带回来振华研究所,便对他们说道:

“规矩你们都懂,我就不多说其他了,你们是我借调过来的,到时候项目完工之后,你们肯定要回去原来单位的”

“不是我不想多留你们一段时间,而是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你们的任务更加重要”

“技术资料我先发下去给你们,你们先熟悉一下。”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都是驻波结构的,而且尺寸还需要缩小一些.”

“摆在你们眼前的就是关于自由电子激光和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相关技术资料,我们需要开发的就是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

“只有使用更高频段的直线加速器,我们才能够在高流强、低发射度、低能散等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

喻德渊、蔡三多和周志宏他们五人顿时面色严肃了起来。

他们没想到陈国华已经准备好了这么多方案。

不说其他的了,光是一个对撞机的技术方案,就差点让他们歇菜了。

好家伙,这样的玩意儿,是他们能够研制出来的?

还好这不是他们五人的团队,而是振华研究所整个科研单位。

特别是陈国华还让设备研究所来配合他们,一起来研制。

关于正负电子对撞机,这玩意儿不是那么好开发的。

只因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关键技术,其实就是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

换句话说,首先要拿出来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工作。

很快,设备研发实验室的华居佐、吴忠明、齐北等人,也都看到了陈国华发下来的技术资料。

原本他们还在熟悉那些设备呢,结果现在可倒好,直接上马加速器的项目。

除了华居佐他们之外,还有赵志贤他们。

毕竟他们原本也是研发离子加速器的团队,尽管电子直线加速器和离子加速器是两码事,但也有相似性的地方。

而且除了部分关键技术不同,其他都没有什么差别。

反正都是针对离子或者质子、氘核等轻离子的加速嘛,不会有很大差别。

“嗯,过两天,你们团队还会增加人手,他们都是从清北等学校过来的物理系大四学生”

看着众人,陈国华又给众人增加了一些信心。

随后,陈国华处理了一下其他工作之后,就直奔北大了。

北大物理系,主任办公室,陈国华见到了褚圣麟。

“褚主任,我想来跟您借几位学生.”

“是陈教授啊,你不去找老段,来找我这个老头子?”

褚圣麟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了,自称一句老头子,倒也没差。

对于陈国华这位北大最年轻的教授,褚圣麟当然是听说过对方的名字啊。

不仅听说过,还打过几次交道。

之前,陈国华从北大这边拐带走的五十名大学生去北汽制造厂搞科研,其中两位物理系专业的学生王季烈跟何育杰两人,就在其中。

何育杰跟王季烈两人,目前都还在教研结合计划当中,目前就在振华研究所里面实习呢。

“你之前不是借调走了两位学生吗,现在还要继续借调?”

听到褚圣麟的话,陈国华厚着脸皮,道:

“褚主任,我这是给你们物理系培养人才呢,肯定是多多益善啊”

“小何跟小王他们两人之前的期末考试成绩也不差吧?”

“他们在我们振华研究所也待了快一年,但他们不仅仅学习成绩没降下来,而且动手能力更强了呢”

褚圣麟闻言,顿时哭笑不得,陈国华这不是狡辩吗?

要知道,何育杰和王季烈两人也只是凑巧跟计算数学系的班级住同一个寝室,然后就被拐带走了。

现在都很少接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了,往后他们毕业了,估计就只能够从事跟计算机方面相关的研制工作了。

明明是两个学习成绩顶好的学生,是蘑菇蛋项目的后备人才。

结果现在却是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员,这!!!

而褚圣麟当年是钱塘之江大学毕业,然后三一年拿到了北大物理系硕士学位,接着在一九三三年前往北美芝加哥大学深造。

仅仅两年时间,也就是三五年,他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回国了。

回国之后,他就一直在北大物理系教书育人,同时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比如离子分析、宇宙线和粒子物理、x射线晶体结构、大气电现象以及磁学等多个方面。

褚圣麟对北大的学生,都十分期待他们能够在物理领域内作出贡献。

现在陈国华拐带走了两人不说,还要继续借人?

“褚主任,我知道您对我的做法,不是很满意。”

见褚圣麟没吱声,陈国华继续说道: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我们正在研究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

唰!

几乎是一瞬间,褚圣麟就站了起来。

“你说什么?正负电子对撞机?”

顾名思义,对撞机是一种让某种东西在其中对撞的机器。

在研究高能物理用的对撞机里,对撞的并不是一般东西,而是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微小粒子。

所以,陈国华说的对撞机,肯定就是加速带电粒子并在其中进行对撞的加速器。

绝对是探索物质围观世界的强大工具。

目前,全球还没有这样的正负电子对撞机。

很早之前,也就是在一九二九年的时候,赵忠尧在国外实验室,跟外国物理学家进行实验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发现了。

赵忠尧发表的《硬γ线的吸收系数》和《硬γ线散射》论文里面,便有提及。

后续在三一年的时候,赵忠尧的同学就首次观察到正负电子对的湮灭辐射。

种种相关研究,都说明了一件事,对撞机的建设,势在必行。

褚圣麟跟赵忠尧有过很多交流,当然十分清楚对撞机这玩意儿是什么。

内地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技术也不够成熟。

比如最关键的高性能电子加速器这样的技术,目前内地就拿不出来。

最重要的是,没钱!

“对啊,褚主任,您不会是不想帮忙吧?”

陈国华心说,我都舍得下重本来研发正负电子对撞机了,虽说只是技术方案,但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他是必须要研发出来的呀。

要不然的话,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就不那么好卖了。

这东西可以不出口,但仅仅只是在内地使用,相信上面领导知道后,肯定不会拒绝的。

人,都是怕死的生物。

尽管这个时代的肿瘤很少,但是,连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也都得过直肠癌这样的重病,何况其他人?

中医的治疗办法,确实是很牛逼,可中医也不是万能的啊。

如果有辅助设备进行治疗的话,那肯定是更愿意相信科学手段了。

众所周知,中医的治疗手段就是调理身体。

可能有人得了恶心肿瘤,也就是癌症。

那么中医的手段,一般都是利用药物‘以毒克毒’。

这样的手段也不是不行,但总感觉身上还带着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一样。

而且长时间吞服中药,也容易引起药毒等其他情况。

当然,陈国华也不是说西医就很好,而是如果可以的话,两者结合,或许效果会有所不同。

中华文化里面有句话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谓的西医手段,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拿来便是。

而中医这样的手段,能够学出来的人,确实是不多。

加上中医太过依赖师徒传承,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反而不是那么友好。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医务人员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

偏偏很多中医里面的神医,一座城市能有几个?

如果不是神医,只是医术普通的中医,恐怕很多人不会那么信任,估计都是‘将信将疑’、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罢了。

而陈国华研制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针对肿瘤这种疾病治疗的设备。

陈国华还就不信了,上面知道他研发出来之后,还能坐得住?

“帮,为什么不帮忙?”

褚圣麟深呼吸一口气,激动地说道:

“只要你真的是研发正负电子对撞机,不管进度如何,我都会支持,你说吧,这一次你打算借调多少人?”

“褚主任,我没记错的话,现在我们学校物理系大四学生总共有七十二人吧?”

听到陈国华的话,褚圣麟点点头。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