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四亿美金!(2 / 2)

只能说北美和东京这两大市场对收音机的需求量更大。

每个月是三十万台收音机,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意味着出售了一百二十多万台设备。

但这么多设备,平均分配在欧洲、东京和北美这三个地方,并且这些都是极发达地区。

所以,看似很多,其实细看的时候,就知道还有很多人都没有买到货。

芯片、尿不湿和华悦计算器这三种产品,就没有多少惊喜了。

尿不湿是固定消费品,不会一下子涨幅很大。

而芯片的销量暂时跌了很多,几乎是没有多少出货量了,因为光刻机在售,所以大家对这方面的需求降低了很多。

华悦计算器这东西的单价还是挺高的,很多人倒是希望它能够降低下来。

不过,惊喜往往是不经意间出现的。

一位来自北美的潘德莱拉半导体公司的代表布达加西,向柳冠中提出了采购二十台光刻机的要求。

柳冠中看到对方的第一眼就觉得有些意外,旋即感觉有些眼熟。

他没有认出对方,如果稍微细致的话,就大概知道,这应该是莫斯科那边来的犹太人。

对于上门的生意,柳冠中当然是来者不拒。

但一下子能够有实力采购二十台光刻机的单位,根本不多。

何况,全世界对光刻机的需求量,有这么大吗?

因此,跟布达加西在聊天确认采购量的过程中,柳冠中的大脑就在疯狂转动。

然后他很快就确定了一点,眼前的布达加西,很有可能是替莫斯科那边进行采购光刻机的单位。

想到这里,柳冠中又突然间想到了之前在北美那边传回来的消息。

那就是仙童半导体公司,可是逼着莫斯科那边采购了十台光刻机呀。

十台光刻机已经不少了,莫斯科需要这么多光刻机么?

众所周知,莫斯科郊外兴起了一座半导体城。

即便如此,莫斯科对芯片的需求量应该不大,按理说他们应该是需要采购一两台光刻机进行自研仿制就可以了。

可是现在呢,不仅仅采购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光刻机,又跑过来采购华润公司的光刻机,并且还是二十台!

呵呵,到底是想干嘛呢?

“布达加西,想必你也知道我们华润公司的规矩吧?那就是只接受预定,需要提前支付货款.”

听到柳冠中的话,布达加西还想挣扎一下,但演技终究有限。

见对方如此豪爽地支付了货款,柳冠中还担忧那些支票是假的呢。

结果,一个多小时之后,经过工作人员跟汇丰、运通、渣打和花旗等多家银行确定之后,才知道那些支票都是可以即时汇兑的有效支票。

既然如此,那么柳冠中当然是让汇丰银行赶紧把美金或者黄金转移到中银这边了。

支票是不能够完全相信的,肯定是黄金才更有说服力。

二十台光刻机,按照两千万美金一台的价格,那么总货款便是四亿美金。

这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继上次出售了五十八台光刻机之后,又再次出售了二十台光刻机,柳冠中都惊呆了。

此时此刻的他,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莫斯科需要这么多光刻机,到底要干嘛呢?

不懂归不懂,但这到手的钱,肯定是不能够再退了。

所以柳冠中还是很热情地欢送布达加西远去,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表露出已经看透后者身份的意思。

反正大家都是装,就看谁的演技更胜一筹了。

京城这边,不管是邱宗岳还是陈国华,全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莫斯科那边会给内地送来四亿美金的外汇。

想不明白没关系,陈国华表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办公室内的勃列日涅夫,接到了北美这边传递过来的消息,得知华润公司已经接受了那四亿美金的支票后,顿时露出了诡异的神色。

“希望这一波华润公司能够挺得住!”

这个计谋,自然不是勃列日涅夫想出来的,而是智囊团提出来的。

郊区的半导体城那边,斯塔罗斯、博格、奥索金等技术专家,早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第一台从北美运输过来的光刻机。

仙童半导体的光刻机并没有多少神奇的地方,反倒是八月初,他们从克雷公司这边高价收购的光刻机,运回莫斯科之后,很快就被奥索金他们找到了一个技术漏洞。

这个技术漏洞,便是之前华润公司号称可以利用他们的光刻机进行制造五万枚晶体管的芯片。

在奥索金他们看来,这根本不可能。

他们设计过可以内置五万枚晶体管的芯片,然后在华润公司出产的光刻机进行制造。

要知道,他们可是出动了整个半导体城最好的芯片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结果根本造不出来。

这样的技术漏洞,按照华润公司跟其他采购光刻机的企业签订的合同,上面可是说了,假一赔十!

就是,如果华润公司说了假话,那么就需要赔偿其他采购了光刻机的企业,十倍于光刻机的钱。

既然这样,那么一旦被证实的话,潘德莱拉半导体公司将会获得四十亿美金的赔偿。

反之,没有被证实,那么也没关系啊,所有人也可以从华润公司这边得知关于如何内置五万枚晶体管的芯片的技术。

花四亿美金买这样的技术,还可以得到二十台光刻机,嗯,不管怎么看,这个买卖都稳赚不赔!

这就是奥索金、斯塔罗斯他们这些技术专家,在完成了技术研发工作之后,跟亚历山大肖金说明情况之后,由后者提出建议,跟奥索金他们进行一番技术验证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计谋。

亚历山大肖金是莫斯科无线电电子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也是半导体工业的领导。

按理说,勃列日涅夫当上班长之后,肯定要把亚历山大给撸下去,换他自己的人去这个岗位。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因为亚历山大肖金所处的位置,可是技术领导岗位,一般人根本做不了这样的工作。

如果不懂无线电,不懂半导体工业,那么由这样的人来领导这些工业的话,那就是莫斯科半导体工业的巨大灾难了。

斯塔罗斯、奥索金、博格等人当然不允许了。

所以亚历山大肖金的地位,依然稳如泰山。

“对了,计算器、收音机、游戏街机等仿制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勃列日涅夫突然询问道,亚历山大肖金闻言,顿时恭敬地说道:

“书记同志,我们已经对这三种产品进行技术分析,目前还在研究当中,不过,应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量产了.”

此前,针对华悦计算器这一款产品,莫斯科也进行了仿制。

从技术上面来说,跟华悦计算器并没有多少区别。

但在成本上面来考虑,那可就差太远了。

莫斯科本土对计算器的需求量并不大,而且从一开始,他们制造的这款计算器就不是卖给他们本土的。

而是用来出口,去恶心华润公司的。

结果可想而知,被华悦计算器打得狼狈不堪,最后不得不退出竞争。

然后这些滞销的计算器,这才拿回来莫斯科本土销售。

出口转内销?

莫名的熟悉感,莫名的讽刺!

除了计算器之外,莫斯科的半导体城都已经跟华润公司给杠上了。

针对华欣收音机这款产品,半导体城在成立之初,就已经造出来了一款微型收音机。

当时赫鲁还是班长的时候,斯塔罗斯在前者来视察的时候,就曾经把这款微型收音机塞入赫鲁的耳朵里。

所以在看到华欣收音机的时候,他们当然欣喜若狂了。

结果他们的音质跟人家华欣收音机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信号也同样如此。

斯塔罗斯他们研制出来的微型收音机,尺寸是更小,但信号也很弱啊,只能够收到两个地方台的信号。

并且这个信号不太稳定。

众所周知,大家购买华欣收音机的时候,除了图它的小巧玲珑和设计感之外,也十分信服它那稳如老狗的强大信号和非常舒服的耳机音质。

而斯塔罗斯他们拿出来的微型收音机,看起来就跟老古董一样,外观乏善可陈。

没有多少时尚元素也就算了,信号差、音质一般等等就无法忍受了。

最关键的是,它的成本还很高。

这就没话可说了。

所以,斯塔罗斯他们不得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音质和信号质量等。

加上随之而来的兵乓游戏街机和光刻机,让斯塔罗斯他们这些技术专家,疲于应付。

好家伙,每一款产品,都足够斯塔罗斯他们学习好一阵子了。

可光刻机的高效率,让勃列日涅夫看到了希望,所以他还以为斯塔罗斯他们终于‘开窍’了呢。

结果听到亚历山大肖金的回答,勃列日涅夫的脸色顿时变得不那么好看了。

生气是肯定非常生气的。

但从年初到现在,勃列日涅夫也已经忘记自己生气了多少次。

“出去吧,给我好好工作,我希望下次我能够听到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

深呼吸一口气,勃列日涅夫指了指大门,沉声说道。

亚历山大肖金表面上没有什么脸色变化,但心里已经骂开了。

用人的时候朝前,不用人的时候朝后。

真是势利鬼!

目送亚历山大离开,勃列日涅夫却是皱眉了起来,因为他刚才已经收到了助理作出的手势。

很明显,又是谢列平、谢米哈斯内等副班长出来搞事了。

所以他不得不让亚历山大肖金先行离开,他得跟谢列平他们这些人进行周旋才行。

莫斯科的班干部会议,勃列日涅夫的首席马仔苏斯洛夫当仁不让地主持会议。

此时的勃列日涅夫,面无表情,并没有露出任何不耐烦的神色。

而谢米哈斯内他们在会议开始之后,就针对那四亿美金的事儿,冲勃列日涅夫发起了攻击。

卖国贼!

正当莫斯科这边因为四亿美金吵闹个不停的时候,京城这边,振华研究所内,却忙得热火朝天。

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内,陈国华也被拉到了这里。

自从黎明发动机制造厂的朱凡昌、孟德海等技术研究员抵达振华研究所之后,整个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的研究员就一跃成为人数最多的实验室了。

原本,五院那边就有不少研究员,加上原本九所的研究员,以及现在黎明发动机制造厂的研究员。

可不仅仅只是安闻川、刘晋年、唐振恒、朱凡昌和孟德海他们五人,而是超过一百八十名制造、研究方面的技术员、研究员和工人。

工人的等级也不低,都是六级以上的工人。

所以整个实验室的人员已经突破了三百人。

一开始,安闻川他们的意思是直接开始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不过戴希璋建议,跟他们一起,先把大型无人机给研制出来再说。

战斗机的研发工作,其实并不能急,就算再急也必须得把经验积累起来吧?

讲真的,通过研发无人机、迷你型涡扇发动机这两个项目,让戴希璋他们都深刻认识到,技术和经验是有多么重要。

很明显,迷你型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几乎可以说是战斗机发动机的小型模型。

既然小型模型都已经顺顺利利地工作了,那么大型发动机,还远吗?

不会很远!

因此,急不得!

大型无人机这东西对部队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适合用来当侦察机,甚至还可以运输物资。

最关键的是,大型无人机对飞行员的要求,不会很高。

众所周知,很多战斗机、侦察机、截击机等空军常规机型,对飞行员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比如北美那边的两倍超音速飞行员,培养出来最少需要几百万美刀。

此前,为了能够让钱学森返回内地,华润公司这边可是直接开价以十一名飞行员俘虏作为条件进行交换。

而众所周知,当时的钱学森,那可是号称价值五个北美陆战师啊。

当年半岛战争的时候,北美投入了八个师,海军陆战队一个师,还有空降兵团。

反正总共就来了二十多万地面部队。

事实上,根本不止这么些人。

钱学森一个人就可以抵得上半岛战争,北美二分之一或者是三分之一的兵力。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钱学森有多么恐怖了。

但也可以侧面反应,一名飞行员有多么重要。

众所周不知,培养一名飞行员首先就需要确保体能过关。

如果体能不好的话,一旦遇到什么突发状况,需要操作一些极限操作,那么估计飞机还没出事,人就已经先昏过去了。

其次,视力也是一个硬性指标。

然后就是精神稳定也是同样非常重要。

当然以上三点只是最基本的指标,这只是民航标准,如果是战斗机标准,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北美的两倍超音速战斗机,这玩意儿的速度可是两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对飞行员的要求更高了。

在一两万米的高空驾驶战斗机,以两倍超音速的飞机飞行好几个小时,光是想想都觉得恐怖。

高空氧气稀薄、重力影响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对飞行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原时空历史上,北美那边培养一名四代机飞行员需要五百五十万美金,一个隐形战斗机飞行员需要一千万美金。

内地这边根本没有适合的双座教练战斗机来培养飞行员,除此之外,也没有钱等各种原因。

也因此,大型无人机这个项目,其实比战斗机更加迫切。

当初,戴希璋他带着九所的研究员来到振华研究所的时候,陈国华就拿出了三个项目。

其中这个大型无人机项目,可是明确规定了,是可以载重五百斤的无人机。

拥有这样的无人机,那么一旦研发出来之后,对整个部队有多大的帮助可想而知了。

甚至,它在灾难救援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所以朱凡昌他们便听从了戴希璋的话,全都跑来大型无人机这个项目,优先解决这个问题。

人多了之后,技术问题也多。

于是陈国华也经常被喊过来,帮忙指导解决技术问题。

对此,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员,当然不会很满意了。

要不是最近没有什么赚外汇的压力,陈国华也不会经常跑过来航空发动机实验室这边。

忙碌完之后,陈国华回到了主任办公室,因为老邱来了。

现在已经是九月底了,前段时间,潘德莱拉半导体公司采购了二十台光刻机,直接让振华研究所的外汇指标,压力全没了。

原本在九月初,华润公司就已经赚了二十一点九亿美金了。

然后九月中旬多了四亿美金,加上又卖出去了八千七百万美金的游戏街机,加上其他项目,大大小小加一块,总共是五亿美金。

如此便意味着,截止九月中旬,华润公司的外汇营收已经达到了二十六点九亿美金。

几乎可以说是二十七亿美金的收入,而此时距离十二月底还剩下好几个月呢。

所以,还剩下的三亿美金,真的一点都不急了。

也因此,陈国华当时就建议查一查这四亿美金背后到底有什么阴谋。

同时也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却是遭到了邱宗岳的强烈反对。

ps:呜呜,有月票么?这两天都没多少月票了,好惨!求安慰!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