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试车、漏油、抵京(加更求月票)(2 / 2)

不过,黑鸟侦察机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钛合金可以解决耐高温的问题,可还是有一个物理定律无法违背,那就是热胀冷缩!

如果黑鸟侦察机在三点三或者三点六马赫的极限速度下,那么其机身表面的温度将会超过四百五十度,甚至是达到了五百二十度左右。

换句话说,整架飞机将会因此被拉长十几二十厘米,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机身的其他部分还好,可如果是常规设计的油箱,必然会被撕裂。

然后臭鼬工厂的骚操作来了:不要油箱!

当然,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做法就是设计出一款结构油箱,也就将燃油存储在机身表面下的多个夹层腔体里面。

这个办法有三个好处,一是减重,二是为机身降温,三是油箱本身便可以作为飞机结构强度的一部分存在。

只不过呢,如此一来,又引发出一个巨大的问题:漏油!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技术问题,陈国华对此非常清楚。

在六十年代,钛合金不同于铝合金,至少当时的北美压根儿就没有很好的焊接技术,所以只能采用铆接的方式。

而在高温下的钛合金蒙皮就会膨胀,拼接处就有可能炸裂。

贴过瓷砖的朋友都知道需要留缝,因此当时黑鸟侦察机的蒙皮接缝处就被设计成留有一定的缝隙。

而这便是黑鸟侦察机停在地面是,会漏油的原因了。

也因此,对漏油这种现象,臭鼬工厂直接找壳牌石油公司研发出了一种燃点极高却价格极为昂贵的燃料:jp-7!

主打的就是你漏你的吧,我不差钱,只要不起火啥都好说。

黑鸟侦察机可是装备了两台普惠j-58变循环冲压发动机,油耗本身就很高,导致它飞一小时,连烧带漏的最少是二十四万美金。

五亿美金的造价和每小时就要烧掉二十四万美金,这蠢蠢就是拿美金不当钱,拿上面当冤大头啊。

所以它早早退役也就显得十分正常了。

陈国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也是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钛合金的铆接技术,简单啊,后世的北美就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大力出奇迹就可以了:

直接造那么一大块钛合金就可以了。

不过陈国华没用这种技术,因为太浪费钱了。

内地可缺钱了,不能这么可劲儿造。

关于这个焊接技术,那是后面制造战斗机的时候,才会使用到,现在还不是研究这个技术的时候。

当然,发动机也不可能说不需要焊接,它目前使用到的焊接技术就是后世主流的钨极氩弧焊技术。

这种技术又包括了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活性焊剂焊接、自动化焊接系统等焊接质量控制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构件的高质量、高效率、无变形焊接。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陈国华还准备了其他焊接工艺,拥有更加优秀的钛合金,再配合更加先进的焊接工艺,到时候绝对可以解决黑鸟侦察机出现的这种蒙皮‘热胀冷缩’效应。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天的试车工作正式结束了。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十分完美。

不管是极限推力值测试,还是极限速度测试,亦或者是其他,都已经达到了实验室设计的初始值。

戴希璋、朱凡昌、安闻川他们是非常兴奋的,一直都在不停地笑。

第一天的试车工作结束了,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这还只是开始。

航空发动机的试车工作是非常严格的,必须按照规定的测试项目来进行,并且这个过程很有可能持续半年或者更多时间。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条件非常苛刻,处于高温、高压和高速转动的工作状态。

为了提升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以及寿命等,要充分掌握航空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压力、腐蚀、间隙以及应力等情况。

尽管现在的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甚至还有陈国华这样的数学大师,因此发动机的设计出来的发动机,那都是经过非常严苛严谨的计算。

按理来说,基于此而研制出来的航空发动机,应该是非常稳定的。

但仍然不可能把发动机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复杂情况都考虑进去。

因此想要研制出工作可靠、技术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就不可能离开试车试验。

大量试验积累的经验和数据,是改进设计和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试验技术、设计计算分析和制造技术是研制航空发动机的三大技术支柱,这一点,陈国华可非常清楚。

所以他从来都不会骄傲且狂妄自大。

但是按照目前,这台发动机的优越表现,按部就班地进行完成测试,只要中间不出什么问题的话,那么一个月内结束,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作为一台复杂的动力装置,航空发动机主要包括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尾喷管、附属系统等组成。

每台发动机在进行装配之前,都需要确认每个部件的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因此需要在试车台上进行试验测试。

只有进行大量的材料、零部件、整机试验测试才能够确认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可适用性、环境条件、完整性、战斗生存力等是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因此,正常情况下,航空发动机都需要进行十万小时的部件试验、四万个小时的材料试验和一万小时的整机试车。

但是陈国华他们目前需要进来的是测试工作,仅仅只是整机试车罢了,并且这个整机试车工作,也仅仅只有五百个小时的时间。

目前的试车工作时间,主流都是一百个小时,陈国华给出五百个小时,其实已经足够了。

而材料试验和部件试验,从它们被制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了。

为什么振华研究所的钱烧得那么快?

这些试验就是烧钱的一部分,也是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为耗费时间的试验工作。

而整个试车工作,其实是包含地面试验、高空模拟试验和飞行试验这三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试验工作,都有不同的测试台,模拟不同的高空环境、飞行条件等等,是整个试车工作当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这样的测试之后,这台发动机才能算是合格的发动机。

“戴教授,接下来的测试工作就交给你们了,我希望这台发动机能够顺顺利利地通过试车测试”

陈国华准备撤退了,毕竟他的时间不可能一直浪费在发动机的试车工作当中。

振华研究所那边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呢,如果让他一个月都待在基地里,陈国华自己是可以适应得了,但振华研究所那边怕不是得要爆炸。

“好,陈主任,我保证完成任务。”

戴希璋严肃地点头,像是接受什么崇高任务一样,表情十分认真。

陈国华嗯了一下,道:

“我们这台发动机跟普通的喷气发动机有很大区别,因此在试车过程中,特别是高空试验和飞行试验这两大项目,更要严格管控,做好相对应的准备.”

“之前我们培训的那些后勤技术员,也要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熟悉起来”

如此婆婆妈妈的叮嘱,多少不像是陈国华的风格,但他不太想在后续的时间被喊过来基地这边。

甚至,如果戴希璋他们不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试车工作,那陈国华到时候还得亲自跑一趟,可就太丢人了。

反正不管如何,现在做好安排,把所谓的‘锦囊妙计’都交给戴希璋,那么一切都好办。

再不济,到时候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来解决,犯不着陈国华跑来跑去。

至于说要让那些培养了四个月的高中生们也加入进来,道理很简单,理论学习远不如实践。

只有实践,才能够让这些预备役后勤人员快速成长起来。

从二月份开始,陈国华就已经招募了一万名高中生和五百名大学生,他们都是后续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后勤人员。

如果他们不懂技术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生产出来的战斗机,也将失去强大的后勤保障。

内地疆域那么大,战斗机也好,轰炸机也罢,肯定不会只待在某一个地方。

那么遍布全国各地的航空后勤保障中心,就是陈国华给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飞机添加的第二道保险杠。

尽管这些匆忙被赶鸭子上架的高中生、大学生们,可能在最开始阶段,未必可以做的很好。

但陈国华相信,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才是最佳人选。

毕竟年轻人学东西很快,能够更快适应高压的工作,并且也因为年轻,那就具备无限的可能性。

“好的,陈主任,我知道了。”

听到戴希璋的话,陈国华没有继续说些什么,默然点头,转身离开了基地。

苏学武他们也都留了下来,但朱凡昌、安闻川他们这部分研究员则是跟着回了振华研究所。

基地这边的试车工作,并不需要留下来太多人。

相反,五道口这边的振华研究所,需要更多的研究员。

陈国华回了京城之后,于沫离、云婉裳、陈恭禄、胡萍姑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大哥,你终于回来了,你都不知道,你不在家的这些天,我看书都看不进去,伟伟和思思每天都在喊爸爸”

院子里,陈国华怀里挂着两个小小的树袋熊,两兄妹都不想从他们爸爸身上下来。

而旁边的陈小月则是在手舞足蹈地说着话,讲述着这段时间,家里的事儿。

由于过去几天时间里,陈国华不在家,家里确实是少了点什么一样,大家做事都不得劲儿。

比如陈伟和陈思两孩子,时不时地总会喊爸爸,甚至喊着喊着,还哭了起来。

就好像他们俩被他们爸爸给抛弃了一样,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再比如说陈小月,她距离高考只剩下一个月多一些的时间了。

可她大哥去了基地那边,这是很少有的事儿,反倒是让她内心很慌乱,学习效率都降低了不少。

听着家里人的絮叨,陈国华微微笑着跟她们闲聊,心中却是非常平静,很是享受这样的悠闲时间。

家里人有多依赖他,陈国华并不是非常清楚。

但这一次外出,却是让他知道了很多以前并不知道的事儿。

反正他刚回来的时候,陈伟和陈思两兄妹嚎啕大哭的激动模样,到现在都还不愿意从他怀里下来,他便知道这两孩子有多依赖他了。

其实他这还算好的,人家于敏更惨,他儿子都记不住他了。

只因为于敏经常待实验室里,或者是前往大西北那边,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

神神秘秘的,比陈国华惨太多了。

毕竟自己儿子都不认识自己,得多讽刺啊。

就在陈国华待在家里闲聊的时候,从南苑机场出来的好几辆车队,缓缓驶向文津街这边。

坐在汽车上的客人,是从巴基斯坦那边远道而来的迪安腊斯克。

此时的迪安腊斯克,是属于秘密行动,外界是不可能知道他来到了京城。

迪安腊斯克此行到底有什么收获,陈国华并不知道,他现在只想尽快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工作。

振华研究所内,这两天的时间,邱宗岳倒是没有再来这里了。

不过,陈国华依然记得,之前对方一直在催促,让他尽快完成战斗机的研制工作。

因为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现在都非常需要这样的战斗机。

其实,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大型无人机被研制出来了,经过如今半年时间,很多部队已经开始装备这样的无人机了。

可无人机终究只是无人机,它无法跟战斗机一样,去往两万多米的高空。

当然,陈国华研制出来的普通款无人机、间谍鸽子和大型无人机,这些都是应用于相对普通的战斗或情报应用场景。

在高空层面,还得靠战斗机来制衡。

而这也是邱宗岳催促陈国华的原因之一。

时间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几天,直到这一天,邱宗岳再次登门,陈国华才知道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国华,你的预测太精准了,大不列颠的麦克米伦果真下台了.”

邱宗岳哈哈大笑地说着这件事,似乎十分解气的样子。

陈国华并不没有感觉很惊讶,因为之前对方给他的那些报纸、情报,他就已经知道了大概结果。

至于说为什么会跟原时空相差了几个月的时间,陈国华并不知道具体原因。

但是,连赫鲁都提前下课了,肯尼迪也被提前干掉了。

反倒是麦克米伦还能够等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是非常意外的事儿了。

随口附和了邱宗岳几句,陈国华就直接转移话题了。

因为他对麦克米伦下课,不感兴趣!

何况,大不列颠早已不是什么日不落帝国了。

大不列颠只是一个岛国,本土面积太小了,而且现在又跟在北美后面,当一个听话的小弟。

从原时空的历史来看,不管是最开始的丘吉尔,还是麦克米伦,亦或者是后来的威尔逊,他们都只是跳梁小丑罢了。

此前,麦克米伦就签署秘密调令,在马尔代夫的冈岛机场和花园城市的丁加机场安排了四十八枚红胡子。

就这?

东方这边根本就没有搭理对方的意思。

就好像上次,康克林和温布利两人开着航母,带着一众满配的驱逐舰、潜艇等前往维多利亚港。

可结果,内地却是压根儿就没有搭理过。

对于这样的跳梁小丑,连邱宗岳他们浑不在意,更何况陈国华?

要知道,陈国华可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穿越者,他的目光从来都不是什么大不列颠。

更不是什么华盛顿、莫斯科,而是内地本身。

只有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才能够无惧任何挑战。

跟别人比,不管输赢,都没有任何意义。

听到陈国华的提问,邱宗岳顿时疑惑道:

“我在夸你,你听不出来么?”

“领导,我当然听到了,不过领导,您之前可是让我尽快完成战斗机的研发工作啊,我一直记着这件事呢”

陈国华无奈地摊了摊手,如是说道。

邱宗岳顿时无语了,看来陈国华是真的入迷了,这样也好,那他就速战速决,好让后者抓紧时间回去搞科研。

第二件事,自然是迪安腊斯克来到京城的事儿。

“国华你知道么?他居然抗议我们华润公司偷窃他们国家的技术,简直就是搞笑.”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眉毛一掀,道:

“迪安腊斯克是怎么说的?他们凭什么这么认为?”

讲真的,北美航空工业局的技术,陈国华当然不会不知道,但那玩意儿是应用在航天上面的,材料可昂贵了。

只因为这个时代的北美科研机构,那是真不把美金当钱花。

所以他们研制出来的很多材料,都是相对昂贵很多的。

就好比他们的黑鸟侦察机所使用的钛合金材料,居然真的直接从莫斯科那边采购。

就很无语!

陈国华肯定不会这么搞,而且他为了发展内地制造业,只会研制出更适合内地国情的材料,而不是选择‘高大上’,事实却是死贵死贵的材料。

ps:月底求月票,求求大家了!(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