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涅槃和回家(求月票)(2 / 2)

因此,只要设立几个空壳公司,慢慢运营就是了。

反正斯特沃克公司本来也没有什么名气,并不需要运营什么。

所以在斯特沃克公司的高管会议上,关于成立空壳公司的事儿,几乎很快就被通过了。

没人会舍得放弃那几亿美金的利润。

这个世界,根本不缺聪明人。

只不过,大家一时间都没有想那么多罢了。

或者说有些人早已经开始执行这样的策略了,比如膨胀速度非常快的唐大可同志。

他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凭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赚到了好几亿美金的资本呢?

可能唐老鸭、唐大可、唐纳德、弗雷德等这样的公司,大概率都是唐大可同志名下的企业吧?

否则的话,那么多名不经传的企业,哪里来的那么多资金呢?

就在斯特沃克公司忙着搞马甲公司的时候,唐宁街这边,也正闹得不可开交。

原因也很简单,今年是一九六四年了。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工党的哈德罗威尔逊,就是在今年十月份成为班长。

而在哈德罗威尔逊成为班长之前,自然是需要经历一番‘涅槃’的。

这一点,跟林登约翰逊是一样的。

外界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京城这边,龚吉才和沈冠冕两人已经激动地坐上了战斗机。

“老龚,紧张不?”

“放你娘的狗屁,劳资怎么可能会紧张?赶紧闭嘴,别等下被骂”

听到龚吉才的话,沈冠冕顿时也不吱声了。

两人都是非常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同时也是第一批从众多飞行员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歼幺幺九号战斗机的试飞员。

现如今,他们终于是坐上了战斗机。

尽管目前进行的是首次试飞工作,也就是低速滑行。

要知道,虽说低速滑行的速度仅仅只有三十到八十公里每小时,可也必须要认真对待啊。

因为陈国华在会议室的时候,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明白了: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

切不可玩忽职守!

虽说吧,第一次登上歼幺幺九号战斗机是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可这架战斗机,目前还只是在试飞阶段,距离服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呢。

并且,低速滑行是检查战斗机滑行运动特性。

换句话说,龚吉才和沈冠冕两人必须确保战斗机在进行低速滑行过程中,能够完美地完成包括转弯测试、精确保持直线滑行测试和曲线滑行修正能力的测试等。

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除了龚吉才和沈冠冕两人之外,还有另外四人,他们也分别登上了另外两架试制机。

根据邱宗岳的要求,振华研究所总共研制出来了三架试制机。

三架试制机都一样,都必须严格经过众多试飞测试,才可以进行首飞。

等首飞测试结束之后,才能够进行服役。

在这个过程中,一万名高中生和五百名大学生组成的后勤技术团体,也都被挑选出两百名最优秀的后勤人员,来协助陈国华他们完成此次的试飞任务。

当然,陈国华他们都只是技术指导,并不会再亲自动手。

换句话说,更多时候,陈国华他们只动口,并不会动手。

动手的任务,则是交给了那些高中生大学生来完成。

为了完成这个试飞测试的前期工作,陈国华连元旦都没回家,一直待在基地这边。

快到一月中旬这一天,陈国华这才终于结束了基地这边的工作。

后续他就不需要一直待在基地这边了。

因为试制机的测试数据,从十二月底的试飞准备工作开始之前,直到现在,半个月过去了,一点问题都没有出现。

戴希璋、孟德海、安闻川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每次结束测试之后,都会夸赞陈国华一次。

要知道,涡喷-6发动机的试车工作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总算是结束了。

现如今也已经终于跟沈飞制造厂那边进行组装试制飞机,不过,预计到时候试飞的时候,只怕也会跟试车工作差不多,会进行相对较长时间的试飞。

有过莫斯科或者北美等海外留学经验的专家都知道,外国人制造的飞机,那都是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试飞测试,才有可能投入到服役阶段。

“戴教授,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你们了”

基地办公室内,陈国华看着戴希璋他们几人,微笑交代说道。

“陈主任请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城里的轰炸机研发任务,还得看陈主任您了.”

陈国华点点头,又跟众人简单交代了几句,然后转身离开了基地。

最近这段时间,振华研究所内的科研工作,已经放慢了很多。

他必须得回去主持工作了,否则的话,肯定要炸。

而轰炸机的科研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势必不能够被耽误。

尽管轰炸机的发动机,跟战斗机的发动机是相差不大的,毕竟二者的动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陈国华设计的轰炸机当中,对标的是北美在一九六零年开始服役的b58盗贼轰炸机。

这玩意儿是一款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搭载了四台j78-ge-5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7075公斤。

换句话说,四台发动机的总推力达到了二十八点三吨。

但是这台大家伙的极限飞行速度是两马赫,飞行高度是一万九千米,最大航程则是七千六百公里,最大起飞重量则是八十吨。

而陈国华设计的轰炸机,它的发动机同样是四台涡轮喷气发动机,不过单台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却是十点七吨。

如此便意味着轰炸机的总推力达到了四十二点八吨,非常恐怖!

歼幺幺九号战斗机的发动机是独特设计结构的涡轮喷气变循环发动机,而轰炸机的发动机则是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二者是不一样的。

也因此,陈国华肯定是必须要回到振华研究所盯着,不可能长时间离开实验室的。

京城,翠花胡同。

时隔半个月的时间,陈国华终于是回到了家里。

陈伟和陈思两兄妹在看到他们父亲之后,第一时间没认出来,然后过了一会儿之后才确定是自己爸爸回来了。

然后冲上前抱住他们父亲,哭得稀里哗啦的。

“弟弟你可算是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过年都不回来了呢”

一旁,抱着一个宝宝的陈梨花,笑呵呵地冲陈国华说道。

她在前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怀上宝宝了,然后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才终于生下了孩子。

当了母亲之后,陈梨花的性格相对成熟稳重了一些。

“哪用得着这么久啊?”陈国华顿时微笑应着说道。

现在是一月中上旬,距离二月十二日的除夕,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呢。

闲聊了一会儿,很快就到晚饭时间了。

一顿饭的时间,陈国华很快也了解到,家里在过去半个月发生的事情。

首先是于沫离自己,她居然感冒发烧,持续了两天时间。

都说医者不自医,她自然是没关系的,因为这只是很简单的感冒发烧,应该吃什么药,她当然非常清楚。

何况,就算真的是烧得很严重,去医院的话,也很快。

因为翠花胡同距离总医院和协和医院都很近。

其次就是陈伟和陈思两孩子也跟着感冒了,大概率是被他们妈妈给传染了。

按照于沫离的说法,应该是天气变冷导致的。

可陈国华却又不傻,过去半个月的时间里,天气状况本来就非常糟糕,哪有什么季节性变化?

他估计是思念过度,导致晚上睡觉不老实,她没法搂着他睡觉导致的。

不过,不管如何,陈国华都给她作保证了,以后尽可能不会外出这么长时间,让她担忧。

最后就是陈小月参加会计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了。

这个倒是让陈国华有些意外,这么快就通过了?

当然,通过了考试也是一件好事,如此便意味着她可以直接去参加工作了。

对于她的工作安排,陈国华肯定不会让她去马驹桥那边,因为那边太远了。

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住在那边还好,可她肯定不乐意住那边的。

像国棉二厂、北汽制造厂、京城钢铁厂等,都是很好的单位。

只不过,陈国华得好好考虑一番。

最好的安排,自然是985工厂、5341工厂等军工单位,可陈国华担心那些单位不收。

到时候问一问吧!

转过天,陈国华回了振华研究所,薛晋权、林志武、章济川、陆子敬等人,全都非常开心。

“陈主任,您回来了,我们可就放心了,您不在所里的这半个月,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

“对啊,最近我们可都积累了不少技术问题,我们想跟您请教问题,可您不在所里.我们很怀念您给我们上课的日子”

“过去半个月,所里一切都好,并没有出什么事情,陈主任请放心”

包括薛亚军、葛守志、马明伟、殷孟伦等人,他们这些人把陈国华给团团围住了。

这群人是真的很热情,陈国华哭笑不得地驱散众人。

“好了,大家都先回去工作吧,等下我会优先解决大家的问题,别急.”

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他们不至于真的有那么多问题吧?

反正陈国华是不太相信真有那么多技术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最近怕是真的在偷懒。

“老薛,老葛,最近所里真的没出什么意外吧?”

主任办公室内,陈国华看着薛亚军他们几人,微笑着询问道。

“主任请放心,确实没有出事儿”

听到他们的回应,陈国华点点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其实,自从监控摄像头安装好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任何意外了。

并不仅仅只是监控摄像头的严防死守,更多是针对一众科研工作者的严格筛选,剔除一切可能潜伏着的大学生、实习生等。

马明伟和殷孟伦他们,都会被薛亚军进行定期安排,走访众多科研工作者家中的情况。

很多街道办、合作社等,都会配合振华研究所的工作,重点防范他们管辖下的科研工作者的家庭情况。

比如有没有来过陌生亲戚,有没有突然间变得很富有等等。

这些情况,都需要逐一核实!

振华研究所本来就很有钱,平时也没少奖励科研工作者。

但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跟那些愿意花大价钱收买人心的资本家相提并论。

而甭管如何,只要密切关注,那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等陈国华处理完这些工作之后,他这才开始进入正式的科研工作。

“老陈,我们已经完成了深紫外光刻机的所有研制工作,包括你之前提出来的侵入式深紫外光刻技术,我们也已经在前段时间攻克了.”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出七纳米芯片,尽管这样做会增加成本,良品率也很低,但这个技术我们确实已经完成了”

听着章济川的汇报,陈国华闻言,顿时微微一笑。

前者是负责光刻机实验室的研究员,通过一两年的技术突破,现如今也掌握了深紫外光刻机的大部分技术。

要知道,深紫外光刻技术是制备十四纳米芯片的必备技术,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道坎。

至于章济川刚才说的侵入式深紫外光刻技术,这东西确实可以完成七纳米制程,但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

通常来说,这玩意儿就是实验室技术,并不能作为工厂的生产技术。

这一点,就好像是贝尔实验室里的很多技术,它只能是实验室技术,无法进行推广。

原时空历史上,很多黑科技,提前二三十年,甚至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然而想要真正落地这样的技术,却又遥不可及。

因为技术想要推广,成为民用技术,那就必须具备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降低、便宜好用这三个特性。

如果达不到,那就被淘汰,或者只能继续优化了。

“所以,老陈,我想问问你,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极紫外光刻机的研制工作?”

听到章济川十分期盼的语气,陈国华顿时乐了:

“你还盯着这玩意儿呢?我不是早就跟你说了嘛,极紫外光刻机技术,最少最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而且我们现在有十四纳米制程技术,暂时已经足够我们使用四十年了”

目前西方的光刻机技术发展速度,跟原时空相比,尽管已经加快了差不多十年左右。

但是跟振华研究所相比,还是落后了超过五十年。

双方根本不在同一个层级,没办法比较!

也因此,陈国华并不急着研发极紫外光刻机。

这个技术,他是可以随时拿出来的,如果他要是全力以赴地研究这门技术,那么绝对可以在五年内完成。

但现阶段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技术,优先等级应该排在很后面。

被拒绝之后的章济川也不生气,而是等会议结束之后,找薛晋权、顾小凤等人进行商量。

薛晋权是负责光学仪器实验室的,顾小凤则是准分子激光器实验室的负责人,还有其他几人则是各自实验室的负责人。

而想要实现极紫外光刻技术,那就必须要构建具有几十万个零部件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用来实现制造极紫外光。

同时还需要研制出一块特殊的镜子,用来收集这些极紫外光。

它涉及到了数学、光学、流体力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表面物理与化学、精密仪器、自动化、软件、图形识别等众多学科。

但章济川觉得,只要优先解决那些二氧化碳激光器、磁悬浮风扇、特殊的镜子等零部件,那么后续就可以再来解决其他问题。

对于他们的小动作,陈国华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叮嘱他们别耽误了正常科研任务之后,其他就随他们而去了。

接下来两天时间,陈国华都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等解决了光学仪器实验室、设备研发实验室、发电机组和输电设备实验室、数控机床实验室等众多实验室的项目技术问题之后,陈国华这才终于钻进航空发动机实验室,专心致志地搞轰炸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了。

尽管轰炸机的发动机,是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看似很普通,实际上,它涉及到的技术一点都不普通。

甚至,比战斗机的那款变循环发动机还要复杂很多。

“老刘,我们弄清楚一点,变循环发动机是需要加力燃烧室的,否则战斗机在极速飞行的时候,发动机就无法提供充足的推力来加速.”

“同理,我们轰炸机的发动机也需要加力燃烧室,因为轰炸机体积庞大,我们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它在两马赫巡航速度时能否节省更多的燃油,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它在极限的两点五马赫速度时,能否自救的问题.”

实验室内,陈国华针对刘晋年他们提出来的技术问题,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

两款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名字都一样,但实际上它们的设计、推重比等都不一样的啊。

自然也就代表了不同的技术。

然而,陈国华并没有在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待多久,邱宗岳便找了过来。

两人回到主任办公室,邱宗岳就把港岛那边的情况给说了出来,顿时让陈国华都忍不住皱眉了起来。

现如今已经是一月中旬,也就说,已经到了华润公司半个月一次的招商大会。

原本陈国华还以为暂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毕竟现在是一九六四年啊。

结果,还是出问题了。

ps:月底求月票!(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