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核弹出,全球震(求订阅)(2 / 2)

很快他就看到了关于陈国华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新闻。

关于这个新闻,全球很多大报纸都用头版头条来报道此事,郁承三想不关注都难。

“这个叫什么陈的教授听说非常厉害,思宇你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成为人人尊敬的大学教授”

不知何时,李玉敏已经洗完碗筷出来了,看到郁承三手里的报纸时,便如是说道。

“好的妈妈,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李思宇忙不迭说道。

郁承三笑了笑,没说什么。

他本来也不善言辞,但也知道不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至于说鼓励孩子?他也不好说些违心的话呀。

大学教授岂是那么容易的?

做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

可如果他说这句话的话,只怕李玉敏要生气了。

所以还是闭嘴吧。

不过,等他的目光再次落到报纸之上,却是暗自庆幸,万幸当初没有执行小沃森的任务。

要不然,他恐怕真的要有去无回了。

陈国华能够登上全球的报纸,那必定是一个很厉害的学者。

在五九年的时候,陈国华就已经上过报纸。

虽说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见过陈国华的照片,但只是凭借当初在白云城中山大学大礼堂演讲时的不太清新的黑白照,也能够依稀看出来,他是一个年轻人。

郁承三见过陈国华更加清晰的照片,也有详细资料,所以一眼就能够认出来,报纸上面报道的这个陈国华就是当初小沃森要求他刺杀的对象。

而陈国华这种厉害学者,以郁承三对内地的了解,怎么可能没有人保护呢?

何况,陈国华都没有出过国,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很多信息了。

“唉,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去大陆那边了”

看完报纸之后,郁承三庆幸之余,也不由思绪万千。

要说他完全不想念内地大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他当初是被迫从东北逃离,一路从西伯利亚逃到了欧洲的大不列颠岛上面,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跟很多下南洋、去南美,流浪到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样,他们都有一个‘落叶归根’的想法,不管是否在异国他乡已经功成名就。

在郁承三思绪飘远的时候,京城燕山山脉基地。

陈国华来到了这里,因为今天是轰炸机完成试飞测试之后进行首飞的日子。

年初出现了轰炸机‘感冒’的大事故之后,按照陈国华的建议,重新组建另一架新的轰炸机来完成试飞测试。

所以从三月开始到现在的八月份,整整五个月,才完成了试飞测试。

相比试飞测试,首飞测试才是重中之重。

因为试飞测试只是在地面,首飞测试却是在空中。

空中看似一览无余,几乎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但是空中有可能出现鸟类,有可能遭遇非常恶劣的天气状况等等。

特别是在极端天气环境下,轰炸机也是需要通过相对应的测试,而不是只在风洞实验室测试过了就行。

“所有人都准备好,不要紧张,就跟往常一样就可以了.”

基地负责人徐德祥叮嘱着众人,一旁的陈国华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里的资料,什么都没说。

很快,首飞正式开始。

“飞机检查完毕,发动机、氧气设备.都没有问题,报告完毕!”

“试飞员检查完毕,没有问题,可以起飞!”

“风速东南转西北,微风,地面温度三十一点五度.可以起飞!”

发动机启动之后,轰炸机在跑道上面滑行,进入起飞跑道之后开始加速,跟着像是‘旱地拔葱’一样,机头抬高,迅猛起飞。

跟战斗机试飞员不同,轰炸机试飞员就更加‘稳重’了。

方朝宗和张惇两位飞行员,驾驶这架轰炸机已经快半年时间了,可谓是非常非常熟悉了。

他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轰炸机开到空中了。

所以在首飞测试这一天,他们就放开来,可劲儿飞行了。

望着飞机已经飞上天空了,陈国华收回目光,低头盯着显示器,查看各方面的数据。

有雷达监测,加上超远程通讯信号,肯定是能够确定此时轰炸机的飞行情况。

如果到时候通信卫星发射到太空中,那就更加简单了。

按照不同轨道高度的卫星,根据高度的不同,其寿命和发射要求也不一样。

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仅为一百五十公里到两百公里左右,距离地球最近,拍摄景物的图像分辨率高,通常都是侦察卫星。

只不过,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严重,所以近地轨道卫星的寿命通常只有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中高度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是三百五十公里到一千五百公里,通常是应用于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寿命一般在一到两年左右。

而高轨道卫星则是高于两千公里,这类卫星的寿命都在十年以上。

陈国华他们想要发射的通信卫星,就是高轨道卫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卫星的寿命提高至十年以上。

当然,陈国华更希望是可以发射对地静止轨道卫星,但以目前内地的火箭技术和航空技术,还真的做不到。

因为对地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三点五万公里,其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几乎是悬挂在太空中静止不动,跟人造月亮一样。

最重要的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一颗卫星就可以观察到半个地球。

如果在同步轨道上布置三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了两极以外的全球通讯。

这就是未来陈国华他们奋斗的目标。

不说别的,一旦实现了三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再布置多几颗监视卫星,以及建立起防空系统之后,其他国家想要对内地做什么外科手术,那就很难很难做到了。

只可惜,现在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来实现。

一望无垠的高空中,方朝宗和张惇两人驾驶着轰炸机,来到了接近两万米的高空,进行一系列测试。

在他们更高的高空,一架战斗机在守护着他们。

“下面那架飞机还真是大家伙啊,可惜的是有点慢”

战斗机驾驶舱里,潘前进有些遗憾地吐槽道,关秀玉直接翻了一个白眼:

“老潘你是不是得了癔症?那可是轰炸机,飞行速度能够达到两马赫的巡航速度,极限速度还能够达到两点三马赫,已经非常牛逼了”

轰炸机能够达到这样的速度,比很多战斗机都牛逼多了。

就这,还要什么自行车呀?

潘前进居然还不满意?

拿轰炸机的速度跟战斗机的速度比较,这不是蠢蠢的欺负轰炸机嘛?

“是是是,我得了癔症”潘前进没敢跟关秀玉掰扯,而且他也掰扯不赢后者。

在战斗机的众多飞行员当中,关秀玉是最崇拜陈国华他们这批科研工作者的飞行员。

因为陈国华他们能够研制出歼幺幺九号战斗机和轰-65型轰炸机,让龚吉才、潘前进、殷忠守、储广亮他们这些飞行员能够守护祖国空域,这就非常牛逼。

在此之前,龚吉才他们驾驶的可是万国牌飞机啊,蠢蠢的垃圾战斗机。

就算是前几年从大不列颠那边采购回来的两架子爵号战斗机教练机,也同样被歼幺幺九号战斗机给秒掉。

三马赫的速度,甚至是可以达到三点六马赫极限速度的超音速战斗机,而子爵号战斗机只是普通的一马赫左右的超音速战斗机罢了。

“哼,算你识相!”

关秀玉娇斥了一句,便也没有再逮着对方的小辫子不放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两人耳朵里传来爆笑声,关云涛那严肃的声音也适时传了出来:

“潘前进同志,关秀玉同志,你们都注意一下影响,你们是在执行任务,切不可再闲聊了”

唰!

潘前进和关秀玉两人顿时都脸红了,擦,怎么没有关闭耳麦呢?

大意了呀!

整个西南指挥室都听到了,糗大了!

要不是现在在战斗机上面,关秀玉肯定要给潘前进一脚了。

混蛋!

关于高空发生的事情,陈国华并不知道,此时的他,注意力都在仪表盘上面。

接下来一天,陈国华都待在基地里这里,等整个首飞测试第一阶段的测试都完成之后,他这才离开了基地。

离开基地之后,陈国华就被喊去五院那边了。

他到地方的时候,郭永怀他们全都在这里,倒是让陈国华惊讶不已:难道是出现了什么技术问题吗?

按理说不应该啊!

要知道,自从他召开建设防空系统会议之后,这个防空系统项目的科研团队可谓是空前绝后。

包括振华研究所、五院、中科院等多个科研所在内,还有985工厂等多个军工企业联合协作,这个阵容自然是非常强大的。

前国内科研第一人的钱学森,还有孙家栋、潘厚任、杨嘉墀、赵九章、郭永怀、陆元九、何泽慧等人,这些科研工作者,一个个都是非常厉害的学者。

更别说还有陈国华这个挂逼亲自主持这个项目,经常盯着这个项目,怎么可能会出事呢?

“陈主任,你回来了,那我们开始会议吧”

钱学森看到陈国华进来了,便马上开口说道。

听到前者的话,陈国华坐下来之后,很快就知道了今天这个会议的内容了。

调整研究计划!

前两天,从海外采购回来的材料都已经顺利抵达了。

内地是很大,地大物博,但架不住有些材料,内地产量不足,没办法大量生产,只能够依赖进口。

特别是在这个防空系统项目,对很多金属材料等相关物资的需求量激增。

目前,按照钱学森他们的建议,那就是在九月份,先发射第一枚近地轨道卫星。

“现在我们运载的固体火箭已经准备完毕,目前就剩下卫星了.”

近地轨道卫星也可以发射通信卫星,后世时空的星链计划,其中的卫星,就是距离地球高度为五百五十公里的近地轨道卫星了。

后世那个时空,马克斯折腾出来的这种卫星,寿命大约是五年左右,比现在这个时代的近地轨道卫星寿命要长很多。

陈国华倒是可以拿出来这种技术,甚至更好的卫星技术也有,但问题是,现如今内地的工业水平,很难做到啊。

火箭卫星发射,这可不是搞原子弹研发,更不是造汽车那么简单。

它需要是很多高尖端制造领域的配合,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说发射就发射的。

人造卫星是人类制造并送入太空以执行特定任务的人造天体,其相关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比如载荷技术、飞行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等等。

拿飞行控制技术来说,这应该是振华研究所航空发动机实验室最拿手的项目才对。

奈何,振华研究所这边在之前研究的可是无人机、战斗机方面的飞行控制技术。

而现在需要的飞行控制技术是用于控制卫星的姿态、位置和速度等,以满足卫星任务的需求,包括了卫星导航、卫星制导、姿态控制等等。

“卫星方面,现在还缺什么部分?我记得五天前,已经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板等电力系统和材料方面,现在飞行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载荷方面已经完成到哪个步骤了?”

等钱学森说完之后,陈国华便开始了解情况,主动跟进此事。

他也非常赞同先发行近地轨道卫星,不管如何,先完成初步测试嘛,然后再一步步来,发生地球同步卫星。

一旦完成地球同步卫星发射任务,那么到时候不管想要干嘛,都会方便很多。

听到他的话,各科研机构负责人都纷纷说话了,陈述了一下目前的任务进度情况。

陈国华听罢之后,当机立断地说道:

“很好,我们振华研究所将会负责气象探测设备和通讯设备这两部分,飞行控制系统方面,交给钱院长你们五院来负责,中科院这边的几个科研所帮忙辅助,争取在九月发射之前完成这个任务,没有问题吧?”

钱学森肃然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现如今,不管是大方向上面,还是细节技术方面,陈国华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因此钱学森都十分钦佩,心悦诚服地让陈国华领导众人攻克所有技术难题。

所以这种任务布置,钱学森根本不会有任何意见。

“好,大家回去之后,务必少开会,多搞技术,必须要做到全面一百分,但凡有一次的成绩是九十九分,那都是不及格,大家谨记这句话”

听到陈国华的话,众人都神情严肃地点头表示知道了。

陈国华的高要求高标准,并不是针对谁,而是他们振华研究所从成立以来,就一直是这样的标准。

如果发现有人在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都会被第一时间喊去谈话的。

考九十九分,或者九十八分,根本没用。

因为丢掉的那一分两分,都有可能因此让火箭发射任务失败。

这种失败,并不是现阶段的科研团队能够承受得住的。

在陈国华成立振华研究所之后,出现的失误,屈指可数。

最大的失误,就是今年年初的轰炸机‘感冒’这件事。

会议结束之后,陈国华正起身准备离开,钱学森已经拦住了他,道:“陈主任,你们振华研究所要完成卫星通信接收设备、卫星通信发射设备、通信协议、数据压缩和加密等设备,又要负责气象探测设备,你们能忙得过来吗?”

振华研究所有很多项目,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陈国华说他们振华研究所完成这么多设备,确实有点让人担忧。

郭永怀、赵九章、孙家栋他们等人也纷纷站定,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钱院长您就放心吧,我们振华研究所肯定能够完成任务的,否则的话,我也不会主动揽下任务了”

说罢,陈国华就先离开会议室了。

见陈国华刚走出来,门口的邱宗岳便上前了。

很明显,后者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领导,您怎么站在这里呀?怎么没进来跟我们说呀?”

陈国华十分惊讶地关心问道,邱宗岳摇摇头,道:

“你们的事情更重要一些,现在忙完了么?”

见陈国华点头,邱宗岳便让前者跟他离开,回地安门大街那边。

既然是要回衙门那边,陈国华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就是不知道什么大事了。(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