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余震、论文、电子手表(2 / 2)

抗震救灾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做的事情,何况从京城到顺德府,那可是三百多公里呢,这个路程可不近。

虽说格罗滕迪克打小就有一个相对悲惨的童年,但他并不是那种‘我淋过雨,就要把别人的伞撕碎’的人。

相反他是一个相对喜欢自由与和平的人。

看到新闻报道上面的事情,格罗滕迪克就坐不住了。

“把他的申请给我压下去,别让他过去。”

但是,陈国华不让格罗滕迪克自己过去,后者却是直接找到了其他人,让其他人帮忙。

所以,在陈国华不知道的情况下,好几名老外,背着行李,拿着通行条就直奔顺德府了。

然而,等他们抵达顺德府的时候,却是惊讶地发现,这里已经变了很多。

他们看到士兵的时候,还是十分吃惊的,特别是部队和普通老百姓坐一起聊天的场景,深深刺激到了格罗滕迪克他们这些人。

对于经历了二战的格罗滕迪克来说,士兵这一类人,向来都应该要远离。

可眼前的一切,却又刷新他的三观。

果然,这个世界很大,出现这样的事情,似乎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喂,你们几个外国同志怎么跑这里来了?这里可是灾区,听说还有可能会出现余震,你们可不要随便去室内、大树底下.”

康庆德看到格罗滕迪克他们,顿时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只不过,他好像也没有考虑过一件事,那就是格罗滕迪克他们到底听不听得懂他们说的普通话呢?

而格罗滕迪克他们的队伍里,倒是有懂普通话的人,所以交流完全不是问题。

得知他们这群老外是热心肠,要来灾区救援当志愿者,康庆德他们都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才委婉地拒绝了。

“我建议你们还是先回去吧,说不定”

话还没说完,地面一阵晃动,地震再次来袭。

康庆德立马大声一喝,让大家都去空旷平地的地方,不要去其他地方。

格罗滕迪克他们都吓坏了,这可是六点二级地震波啊,并且他们就在震源中心处,对地震的感受更加强烈。

首次感受到这种大自然灾害的老外们,一个个都大惊失色。

别说当志愿者了,不给康庆德他们添乱就不错了。

万幸这一次地震来袭的时候,大家都在空旷平地,倒是没人受伤。

就只有几个倒霉蛋,没有站稳,跌倒在地,擦破了点皮肤罢了。

顺德府这边发生的事情,陈国华根本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的话,肯定会开口阻止的。

只可惜,根本来不及呀。

老外就这一点不好,不是那么好管理的。

都说内地学生都比较遵守规则,而外国学生则是善于打破规则,这就是双方之间的不同。

嗡嗡!

头顶上空,突然传来了震天响的轰鸣声,接着格罗滕迪克他们便看到大型无人机已经抵达了他们所在的地方。

“那是什么飞行器?怎么这么神奇?居然还能够滞空飞行?”

尽管格罗滕迪克他们这些人都只是搞数学研究的老外,可不代表他们见识浅薄。

无人机这东西,他们也听说过,可类似头顶这种无人机,他们根本没有见过。

而且,这种无人机,本应该是部队重装的拳头武器,轻易不会示人才对。

可现在呢?

救人要紧!

格罗滕迪克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些无人机,早就已经被莫斯科、北美等知道了。

此前在西山口,当时的三哥们都被无人机给干懵圈了。

无人机战术是后世最为先进的战争打法,用这种战术来收拾三哥们,纯粹就是降维打击。

也因此如此,关于无人机的消息,根本就藏不了。

何况,此次抗震救灾,无人机可谓是立功甚大。

至于说无人机会不会被泄露出去这一点,倒是不需要太担心。

说来说去,无人机最关键的技术是在算法层面,而不是硬件层面。

只要算法能够一直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话,那么就没有多大问题。

在格罗滕迪克他们懵圈的眼神中,无人机投放下来不少物资,也有部分无人机就是纯粹过来看看情况,确认是否需要支援。

由于有了提前预警,所以此次余震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二次伤害,只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波,后面还有好几波呢。

陈国华是没有一直盯着顺德府地震的事情,但也挺上心的。

万幸的就是做了很多准备,算是派上用场了。

邱宗岳得知了第一波余震居然还有六点二级,简直都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余震也太可怕了吧?

“还好当初听了陈国华的建议,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的时候,邱宗岳便又去找陈国华了。

后者得知对方来意之后,当即便表示道:

“领导,后面确实很有可能会在再次有余震,并且这个余震的等级甚至还会更严重一点.”

按照正常情况,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的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

至于说余震跟主震之间的间隔时间,这个就真的说不准了。

有可能是间隔一小时、一天或者一周,甚至是一个月。

而顺德府这一次发生的地震,主震是六点八级,已经非常高了。

可是再过段时间的余震,就不是六点二级了,而是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七点二级地震。

因此,实际上来说,主震应该是后面的七点二级这一次才对。

只不过,人类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了解,所知有限。

所以不管是主震还是余震,都应该认真对待,做好防护工作。

邱宗岳闻言,尽管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秉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出去安排工作了。

北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哈斯勒惠特尼突然叹了一口气。

“诸位,你们会去京城参加这个月底的报告会么?根据邀请函,这一次的报告会,将会持续半个月的时间,全程都由陈国华亲自作报告.”

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陈国华就率先拿出来五篇质量奇高的论文,接着在十二月份又抛出求证bsd猜想这个王炸。

然后就是进入六六年的一月和二月,陈国华依然发表了好几篇论文,质量也不低。

反正就目前来说,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包括哈斯勒惠特尼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找出任何瑕疵。

相反,大家都已经被陈国华发表出来的这些论文给征服了。

质量高也就算了,但关键是他还每个月都发表,难道他的天赋才情,真的用不完么?

整个数学界都甘拜下风,却是没人再提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事情。

因为这件事并不是简单的数学界的事情,它掺杂了其他,就很难纯粹起来。

导致现如今陈国华发出来的邀请函,估计前往京城的数学家们,并不会特别多。

就是他们都担忧这些数学家们跑去京城之后,又像格罗滕迪克、迈克尔阿蒂亚他们这些人一样,居然待在京城不走了。

并且这还是他们主动跟大使馆申请的,可不是有人拦着他们。

他们想要去顺德府就去顺德府,也没人拦着他们啊。

所以,哈斯勒惠特尼便是担忧这一点,想先问一问安德烈韦伊他们这些人。

毕竟,就连哈斯勒惠特尼自己都很想留在京城,见证陈国华创造奇迹。

按照陈国华这样的高产速度,那么他将会把数学带入到什么样的层次,无人可知。

“这样的盛会,你会选择不去吗?”

库尔特哥德尔直接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顿时让哈斯勒惠特尼恼火不已。

谁特么让你反问的?

安德烈韦伊则是摇摇头,没有搭话。

与其聊这些无聊的话题,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陈国华的论文呢。

后者的论文太多了,质量又奇高,提出来新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并不在少数。

即便是顶级数学家们,想要完全理解透彻这些论文,那肯定也是需要时间的啊。

更何况,陈国华丧心病狂地发表了十多份论文,这个数量简直太可怕了。

就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边因为陈国华的论文而引发一些不愉快的时候,另一边,伦德伯格却是脸色阴沉无比。

“所以你确定目前已经有二十多名华裔科研人员离开了北美境内,返回港岛,对吧?”

这是最近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如果不是下属提醒,伦德伯格都没有留意到这些情况呢。

尽管这些华裔科研工作人员在离开北美的时候,并没有表明要脱离北美身份。

但是他们长期待在京城那边的话,势必有可能不会重返北美了呀。

一旦时间一长,真的舍弃北美这边的一切呢?

只不过,现在优势还是在伦德伯格他们这边,因此他在得知此事之后,按下来了,并没有往上面呈报。

毕竟那只是二十多名科研人员罢了,北美家大业大,不怕这点损失。

中国有句古话不是这么说的嘛:由奢入俭难啊!

所有在北美待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者,他们都习惯了北美这边的奢华生活,怎么可能还会习惯得了内地那落后生活状态?

因此伦德伯格都相信要不了多久,那些人肯定会再回来北美的。

然而,伦德伯格还没发现的事情,那便是还有更多的优秀华裔都通过公司出差的方式,离开了北美。

还有更多的内地工人来到了北美这边赚外汇。

比如陈援朝去年收购的服务公司,去年的时候,还只是一百五十名空调安装员,现在已经突破到了五百人。

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一件事,那就是从华润公司那边,或者从内地那边出口的空调,在北美市场上已经杀出了一条血路。

凭借低廉价格、优质产品、一级棒的服务,成功挤占了一部分市场。

既然华润公司多吃了一口蛋糕,在蛋糕没有变大的情况下,便意味着有很多人少吃了很多。

背后倒是有议员提议要加收华润公司那边的关税,只不过这样的提议并没有引起重视。

包括林登约翰逊在内,谁不知道华润公司是一头肥羊?

但是加关税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可不是那么好用。

纽约,已经休学一年的唐大可同志,今天被喊回家里,被他祖母和父亲给臭骂了一顿。

只因为唐大可同志私自办理了休学手续,竟然还骗过了他家里人。

直到前几天,他父亲在偶然的场合下见到了一个跟他儿子很像的人,但他没法一下子确认下来。

不过他父亲还是联系了一下学校,这才得知唐大可同志已经办理了休学。

好家伙,休学?

家里什么时候穷到需要大孙子休学,去外面赚钱救济家里了?

而唐大可同志则是懒得再装了,他直接表示他就是唐老鸭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更是大股东。

仅凭这一句,便足以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唐大可同志的身家,已经超过他父亲了。

从六二年那个夏天开始,他第一次跟华润公司就赚了两百四十多万美金,跟捡钱没什么两样。

面对这样的生意,年纪轻轻的唐大可同志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从那之后,就一路狂飙,赚了一亿美金,买了三台光刻机,成立大公司等等。

特别是寻呼机北美代理权,更是深深刺激到了唐大可同志。

从纽约家中离开之后,唐大可同志便扭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当中。

“杰拉斯特,我们有没有可能基于这种双向寻呼机,研发出一款移动通信设备?比如可以通电话的那种?”

办公室内,唐大可同志跟杰拉斯特、霍尔尼、伯恩斯坦等人讨论道。

在参加了今年三月份,华融公司的新产品发布会之后,唐大可同志就有一种强烈感觉,那就是华润公司接下来的动作,很有可能就是移动通话设备了。

现在的双向寻呼机,其实就是移动通讯设备。

即便它只能够发送短信,不能够通电话,但也已经非常牛逼了。

“唐,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贝尔实验室那边应该有现成的技术,我们可以去他们那边问一问.”

顿了顿,杰拉斯特接着说道:

“如果我们想要赶在华润公司推出新产品之前,发布这种移动通讯设备,只怕不具备竞争力.”

“我们在港岛那边投建的工厂已经在运营当中了,只不过我们本身自有的产品”

说到这里,杰拉斯特等人顿时满脸羞愧。

他们倒不是没有拿出来多少产品,而是拿出来的产品并没有给唐老鸭科技公司带来多少利润。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倒是还行,可产品不行,说什么也都是假的。

“除了去找贝尔实验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想法?比如一些更加创新的法子”

在唐大可同志的逼问之下,霍尔尼倒是突然开口说了一句:

“要不我们模仿华润公司的宠物蛋,制造一款物美价廉的电子手表怎么样?”

电子手表?

豁然间,会议室内的众人,突然就眼睛变得雪亮。

宠物蛋这种产品在中小学生、大学生和白领群体当中,早已经风靡起来了。

这类人群对于可爱的东西,完全没有抵抗力。

而霍尔尼提出来的这一点,恐怕是他们能够反制华润公司的唯一机会吧?

不管如何,大家都十分热情地讨论了起来,主要是想搞搞清楚,电子手表的款式、成本、技术等等。

特别是手表外观,这方面的设计,必须要做到足够惊艳才行。

“可是电池技术怎么办?如果电量太低,比如一个月时间都还不到,电池就没电了,到时候那些消费者们只怕要把我们给骂死”

伯恩斯坦提出来了一个相对致命的问题,唐大可同志却是直接打断道:

“我们先行研发,实在不行就去找其他实验室合作,再不行的话,找华润公司谈一谈,总之这一次,电子手表就是我们唐老鸭科技公司的最高保密项目.”

年轻的唐大可同志,此时十分严肃地看着众人,道:

“如果我们的项目泄露了.”

杰拉斯特等人全都肃然点头,特别是霍尔尼,他可是这个创意的提出者,他更加担忧这个项目被泄露了。

于是,电子手表这样一款产品,就很突然地出现在了唐老鸭科技公司。

如果陈国华知道的话,只怕会摇头。

这个时空果然已经大为不同。

电子手表这东西,在原时空的历史上,应该是东京的山崎淑夫。

其实较早之前,也就是一九五五年,瑞士研制成功第一块摆游丝式电子手表。

而后世的市面上能够经常看到的那种液晶显示电子表,就是东京的山崎淑夫发明的。

就在唐老鸭科技公司忙着电子手表这个新产品的时候,硅谷这边,仙童半导体公司终于发挥了它的作用。

因为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诺伊斯和戈登摩尔辞职,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克莱尔创办了edex公司,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离职。

ps:求月票,呜呜!(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