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出道即巅峰(求月票)(2 / 2)

“现在我们来说说关于太空站项目的大致计划和技术.”

首先必须完善火箭发射技术,特别是在可重复使用低成本运载火箭技术上面,需要有一个较为充足的技术储备。

这一点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180吨、360吨、480吨等不同量级的超低温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上面,更是需要突破各类技术限制,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才行。

解决了火箭发射的相关技术之后,下一阶段就是进入到太空站实验舱的发射工作,还有宇航员的培养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了。

听着陈国华陈述关于太空站项目的相关计划和技术,领导们一个个都听得十分认真。

钱学森他们也没有再顾忌那么多,而是认认真真地思考了起来。

从目前来看,陈国华提出来的这个太空站项目,真的是非常适合内地。

只可惜,当初他们都被莫斯科和华盛顿给蒙蔽了双眼,以为内地可以跟他们一较高下。

结果,唉!

陈国华简单陈述了一下太空站几个阶段性的任务之后,又把技术积累给说了一下,接着这才说道:

“我刚才说的这些技术,在理论层面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技术或者设计问题了,是可以按部就班来推进了”

“还有很多相对先进的技术,也同样可以先推进,比如我们振华研究所在未来即将启动的量子纠缠传输技术.”

“根据我的预估,量子纠缠传输技术一旦被研制出来,那么它的无线通信距离将会超过一千两百公里,甚至还能够继续扩大这个距离限制.”

“此外,量子纠缠传输技术是安全的传输信息的加密技术,跟超光速传递信息相关,因此在安全保密方面,绝对比现如今的无线电通信要强大安全很多很多.”

嘶!

不明所以的领导们,听到量子纠缠传输技术这几个字,顿时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家伙,这是什么黑科技?

钱学森、孙家栋、杨嘉墀等人也是面露惊讶之色,真牛逼啊!

先不管陈国华是不是吹牛逼,光是陈国华能够说出来如此具体的数据,便知道他不是无的放矢。

在超现实黑科技方面,陈国华绝对是内地第一人,甚至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人。

可是即便如此,陈国华说他们振华研究所即将准备要研究量子纠缠传输技术,这简直太牛逼了。

“国华同志,你说的都是真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量子力学层面的理论知识还没彻底完善,很多技术都无法实现吧?你是如何”

杨嘉墀第一个开口,惊呼着问道。

孙家栋也跟着附和了一句:“对啊,国华同志,虽然我知道你在通信领域有很深入的研究,但是量子力学是前沿科技啊,你们振华研究所真的能够实现么?”

“陈主任,我想问一下,你们振华研究所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什么地步了?这种信号接收器有多大体积和重量?能否节省更多的空间?”钱学森同样好奇地问了一句。

几乎是陈国华将量子传输技术说出来之后,马上就引起了大家的热烈提问。

真的是太热情了。

没办法,针对这种前沿科技,对于内地航天事业来说,那就是福音啊。

在国防领域也同样是非常有用的先进科技,而且陈国华提及的量子纠缠传输技术比无线电通信更安全,几乎可以说一旦实现这样的技术,那么内地在通信领域就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领导们看到会议室内热烈的场景,都有些傻眼了。

钱学森、杨嘉墀、孙家栋、陆元九、潘厚任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十分热情,跟刚才脸皮薄,不敢直视陈国华的尴尬场面相比,简直就是两幅面孔。

邱宗岳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一幕,之前也没听陈国华聊过量子纠缠传输技术啊,而且后者还说过,目前量子力学的理论都还没完善,更别说要深究量子力学的相关延伸科技了。

量子纠缠或者叫量子缠结,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是一九三五年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来的一种波。

在一九六四年的时候,爱尔兰物理学家贝尔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将验证量子纠缠从哲学引入到了可由实验验证的层面。

这就是目前量子纠缠方面的理论研究了,可还没人能够验证量子纠缠。

更别说要研究量子纠缠传输技术了。

可是陈国华说得如此自信,如此铿锵有力,反倒是让邱宗岳等人都不知道该相信还是不相信了。

“诸位,伱们的问题有点多,我可能没办法一一回答,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诸位.”

陈国华微笑着说道:

“首先是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我已经完善了,但暂时不会公布出来,嗯,是仅限我自己知道.”

“其次就是我们的极紫外光刻机研发项目小组,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已经逐步完善了极紫外光刻机技术,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就可以将极紫外光刻机研发出来”

“极紫外光刻机项目结束之后,我就会启动量子芯片的研发项目,同时会启动由量子芯片延伸出来的其他相关科技,比如量子中继、量子存储、量子态转换等等技术,以及量子光源、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存储器、量子转换器等关键器件.”

“钱院长刚才提的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不过我可以跟你交个底,就算到时候研究出来的量子纠缠传输信号接收器、发射器这些,体积和重量过大,我都会出手将它们缩小的”

“当然,钱院长也不需要过分担忧,量子芯片本来就是比现在硅基芯片体积更小、性能更强的一种新型芯片.所以基于量子纠缠传输技术的信号接收器、发射器这些,体积和重量都不会过分夸张.”

听到陈国华的话,大家全都惊讶不已。

邱宗岳更是忍不住抢先开口问道:

“国华,听你的意思,你对量子力学,或者说量子纠缠传输技术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为什么不现在就启动这个项目呢?”

其他领导们,以及钱学森他们这些科研工作人员,也同样目光热切地看着陈国华,是有些不明白后者为什么不现在启动这个项目呢?

毕竟,所有一切可以领先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科技,都可以优先发展的嘛。

陈国华闻言,直接冲对方摊摊手,面露无奈之色,道:

“领导,没钱啊,怎么启动这个项目?而且刚才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个项目涉及到的科技有很多,又岂是那么简单?”

“解决钱的问题之后,还需要解决技术人才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大学都没多少人了呀”

一番话下来,把会议室内的众人,全都干沉默了。

钱和人,是最难搞的两项。

且不说人才这一点,就说钱好了,赚钱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现如今的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速,港岛、花园城市、湾岛、半岛这亚洲四小龙已经快速发展,经济方面的表现,十分亮眼。

特别是港岛,比原时空的历史上,发展更加迅猛。

华润公司这个巨头,以及钱多多超市等白手套企业的出现加快港岛经济发展速度,还有就是唐老鸭科技公司、福特汽车制造厂等不少欧美企业,都纷纷来到港岛投资建厂。

更进一步加快了港岛经济的腾飞速度,可以说港岛比原时空的经济更牛逼。

然而,这些都只是表象,实际上的赚钱,可没有那么简单。

不太稳固的经济结构,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手段,将会一步步陷入资本编织的陷阱,被人收割了财富。

原时空的历史上,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便是明证。

没钱又没人,即便陈国华很想推动量子纠缠传输技术、量子芯片等相关科技的发展,也是有心无力啊。

更何况,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和!

现如今这个西伯利亚冷风过境的时代,人和就是最大的讽刺。

如果不是陈国华接二连三地召开了多次的数学报告会,使得内地在国际数学界的名声大噪,让教员等一众领导都默认了京城高等科学研究院的存在。

否则的话,就京城高等科学研究院里的那群老外数学家们,还有北大等各大学的外籍数学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们,绝对是要遭殃了。

也因此,诸多条件都不符合推动这些先进科技,陈国华自然也是懒得提及。

今天之所以会提这件事,自然是因为太空站项目非常重要,他必须要给所有领导们都有足够的信心才行。

“我们不谈这个话题了,现在太空站项目大概就是这样,技术层面的事情,你们都不需要担心,我可以全权负责,保证不会让这个项目有任何技术上面的问题”

顿了顿,陈国华接着说道:

“整个项目的推动,我最担心的是资金和研究员的问题,其他都不是问题.”

听到陈国华如此大的口气,会议室内的众人,皆是默认了。

陈国华之所以是内地科学界第一人,这个名头可不是白叫的,而是实打实的战绩。

从十年前的晶体管计算机,到现如今的太空站项目,这十年时间里,陈国华陆陆续续拿出来了多少先进科技,大家都已经数不清了。

加上他在数学界的成就,可以说陈国华这个人就是科学界的上帝,真的是想干嘛就干嘛,完完全全可以做到为所欲为了。

会议结束了,陈国华离开了地安门大街的衙门办公室,直接就回了翠花胡同。

“爸爸,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快检查吧。”

刚到家,陈伟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作业本,跑过来递到他父亲面前,面上一副‘快表扬我’的表情。

真是可爱!

他妹妹陈思也是有样学样,同样拿出来了作业本,递给了她父亲。

两个小家伙都很好学,也很喜欢数学,同样是因为他们很喜欢他们父亲,特别是他们父亲的表扬,可以让他们开心一整天。

而陈曦和陈安两个小屁孩,倒是没有作业,不过他们也跟着过来凑热闹,就抱着他们父亲的大腿要抱抱。

被四个孩子包围的陈国华,心情很美。

就算工作之后,感觉浑身很累,但是被孩子们围绕的时候,听着他们奶声奶气的童声,陈国华这个老父亲的心情,瞬间就美美哒。

检查作业,跟小屁孩闲聊,这就是他下班之后的日常。

其实陈国华并没有将陈伟和陈思两个孩子培养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想法,只不过他们既然对数学感兴趣,那就教一教他们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国华觉得这件事多少有些脱离他的掌控。

他的大儿子,似乎被激发了部分数学天赋,不再满足三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等相对高深一些的数学题目。

二元二次方程这些都已经是初高中才会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但是陈伟这孩子已经开始接触这些代数、几何、统计和概率等更复杂的数学概念了。

当然,大儿子有这样的数学天赋,陈国华还是挺高兴的,也乐见其成。

从目前来看,小家伙对数学也很感兴趣,那么陈国华自然不会说不让他学习。

二月份很快就过去了,转眼便进入到了三月份。

太空站项目重启在即,领导们却还是心有不甘。

替罪羔羊是谁,陈国华并不关心,也不想不知道,他只是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什么时候启动太空站项目。

就在他想着这件事儿的时候,三月这一天,北美这边传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水手七号发射成功!

一个月前,也就是二月份,他们才刚刚发射了水手六号,并且也成功接近了火星。

现在才过去没多久的时间,结果他们又发射了水手七号?

整个地安门大街的衙门,全都安静了,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件事儿是真的。

恐怖如斯的北美,他们的实力,实在是强的可怕啊。

衙门会议室内,陈国华等人再次被召集来这边开会,会议刚开始,邱宗岳便十分严肃地说了一件事儿: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消息,就在本月,北美那边还会再次发射土星五号,而且他们计划再次绕地球飞行,两个月之后再发射土星五号,然后绕月飞行.”

此消息一出,在场的众人,全都目瞪口呆,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表情。

毕竟从这些消息可以看出来,北美航空工业局那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实力。

陈国华坐在会议室里,并不是在消化这个消息,等邱宗岳说完之后,他便突然开口道:

“其实现在的北美,人家已经做好了随时登月的准备,如果我们还没有幡然醒悟,依然想着要继续登月,势必只会徒增更多的风险和资源浪费”

“也许可以让人去莫斯科那边看看,他们可能已经开始转换赛道了”

登月计划是莫斯科率先提出来的,毕竟月球是最靠近地球的星体了,很多文学作品当中,也都有出现过月球的字眼。

上九天揽月!

这是自古以来,便令所有人都为之痴狂的一个梦想。

也因此,不管是莫斯科、华盛顿,还是内地本身,只要有能力,都会想着登月。

去那颗星球看看,是否真的有嫦娥和玉兔。

只可惜,北美的航天实力强大到令人窒息、不敢置信。

后发先至的北美航天工业局,在极短时间内,就追赶上了莫斯科,并且将后者甩在身后老远的地方。

原时空的历史上,北美航天工业局基本上出道即巅峰,细数一下人家的速度:

一年发射卫星,二年探索月球,三年无人飞船,四年载人航天,五年金星探测。

六年飞船升级,七年探索火星,八年太空行走,九年交会对接,十年登月火箭无人试飞。

十一年登月火箭载人试飞,十二年载人登月成功。

人家在六九年这一年的登月,可不仅仅只是七月份这一次,在十一月的时候,北美航空工业局也再次点火土星五号,将阿波罗十二号成功送上月球,并且让宇航员成功登月。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人家北美航空工业局,速度虽快,但是该有的步骤都有。

而实际上,莫斯科那边的航天速度同样不慢,起码在交会对接之前,莫斯科航天始终比华盛顿快一步。

也因此,北美航天工业局对载人登月非常积极,因为容易实现的目标都被莫斯科抢先了,只能挑战登月这种高难度的了。

相比较之下,莫斯科就没那么积极,并且莫斯科的登月计划立项之后,还十分内耗,搞出两个平行的项目,互相抢夺资源。

这也是之前陈国华一直强烈反对,上面领导非要同时推进登月计划和太空站项目的原因之一。

只因为莫斯科的前车之鉴,实在是太令人扼腕了。

内耗才是莫斯科失败的内因之一,而且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讲真的,这个时期的莫斯科和华盛顿,太空竞赛的航天发射,频率都非常高,并且成功率很低。

可就是在成功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人家北美还是成功登月了,并且是连续两次都成功了。

确实是非常不可思议!

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陈国华不乐意看到的。

毕竟内地参与到这样的太空竞赛当中,实为不智!

过度内耗就不说了,为了追赶进度,很多项目都不可能有充分的测试,那么送上天的航天员,他们的生命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

所以这个时候内地还固执地坚持己见的话,那就是自取其辱。

如此这般得不偿失的做法,陈国华已经提醒了不止一次,但大家似乎都没有醒悟过来。

这一次,大概率是不会再有幻想了吧?

会议持续了半个小时,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最后陈国华离开的时候,太空站项目几乎已经确定了下来。

就在他回到振华研究所之后没多久,远在非洲这边的罗峰,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他们在那边遭遇了非常可怕的传染病。

非洲,传染病?

ps:一更送上,求月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