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朱厚照:革新马政(1 / 2)

文华殿内,气氛诡异。

李东阳、杨廷和站得笔直,就是不说话。

兵部尚书王廷相很是郁闷,自己才忙完京军武官之事,这还没轻松几日,怎么滴又冒出来个马政的事来……

侍郎李浩更郁闷,自己才进入兵部啊,搞不好马上就要挪位置了……

太仆寺少卿廖纪、孟春心惊胆战,皇帝动怒,随时可以摘人帽子,这要是伺候不好,下次摘的可能就是项上人头了。

马政!

这是个棘手之事。

廖纪、孟春不说话,虽说直管马政的是太仆寺,可太仆寺归兵部管,王廷相不说话,身为下官实在不敢先开口。

王廷相沉思一番,肃然道:“陛下,要革马政,殊为不易。”

朱厚照自然知道不容易。

内廷用马由御马监负责,这且不论,官马牧养分为两个系统:

其一,“官牧”,由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及各军卫等负责,这部分马匹主要供应边镇。

其二,“民牧”,摊派给民间百姓牧养,这部分马匹主要供应京军,并挑选出“备养马”,以支给边军、地方卫所。

官牧在永乐年间达到了巅峰,朱棣设了十二监四十八苑,遍及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这也是朱棣五次亲征沙漠的“本钱”所在。

但到了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时,也不知道是力求休养生息,还是节流省钱,不仅放弃了安南、奴儿干等大片地盘,还将他爷爷的十二监四十八苑裁去一大半,到了朱祁镇时候,只剩下了二监五苑。直至八年前,杨一清在陕西养马,才有了现在的二监七苑!

换言之,官牧还活着,可相比永乐朝时期,已经残废了。

民牧没残,只是畸形了。

民牧之策是:

朝廷给你种马(母马),你给朝廷马驹。

这政策看着没什么,但朝廷手里握着最终解释权,那就是:

一年(后改两年)必须上交一个马驹。

如果种马死了,或者是没生马驹,牧民须按定额赔补。

问题是,不管是大种马还是小种马,这玩意是有生育年龄的,也是有“飘沙(交配却不孕)”的情况,一两年就没怀上,没马驹,只能赔朝廷一匹马驹的钱……

王廷相一针见血,道:“陛下,要破马政弊病,臣以为方法有三。”

“讲!”

朱厚照沉声道。

王廷相走出,直言道:“其一,扩大官牧,皇亲国戚、藩王、大族等抢占走的牧场一律追回!”

李东阳皱了皱眉头,开口道:“王尚书,这牧场丢去,可不是一朝之事,往上追溯,自宣德年间,不少官牧监、苑被裁去,其牧场随后被瓜分一空。如今追回,如何追?”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年代久远,人家在那里都四五代人了,你告诉他是非法占地,让人强拆,这不好办。

王廷相看向李东阳,丝毫不退:“杨一清曾奏报,诸监牧场,原额十三万三千七百余顷,存者已不及半!如此多牧场,难道都是几十年前占走的不成?”

朱厚照看着针锋相对的李东阳与王廷相,李东阳年纪大了,务实且求稳,不想将事闹太大,王廷相年轻有锋芒,不怕麻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