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信访局(1 / 2)

看着随意地坐在地头上与老叟笑谈的朱厚照,李东阳几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别说皇帝,就是一些官员也不可能坐在泥草之上与寻常百姓说说笑笑。

若是田地的泥土脏了鞋靴,那些官员还会怪罪杂役不会办事,连个毛毯也不铺一下。

可现如今,朱厚照不仅与老叟说得开怀,还接过了老叟的水碗,浑似没看到那老叟的拇指都碰到了水,竟然一饮而尽,连眉头都没有皱。

朱厚照起身,拍打了下衣襟上的泥土,对老叟道:“那咱们就盼着今年秋里能有个好收成,到时候给你家孙子弄身新衣裳。”

老叟呵呵笑着:“还有孙女要的糖葫芦。”

朱厚照爽朗地点头,拱了拱手便告别老叟,上了马车之后,看着一脸怪异的李东阳与徐祯卿,问道:“这是怎么了?”

李东阳拱手:“臣从未见过陛下如此亲和于民,一时之间感慨万千。”

徐祯卿重重点头。

这倒是真的,按理说朱厚照娇生惯养,没登基之前生活在深宫大内,登基之后又去了豹房,无论如何都没机会接触穷苦百姓,更不可能与这些人聊得投机。

如此平易近人,毫无皇帝的架子,着实令人吃惊。

朱厚照看着李东阳,若有所思地说:“什么时候布政使、知府、知县亲和于民而官不诧异,民不惊讶,以为寻常事,这盛世才会来吧?”

向上追溯几代,谁还不是农家出身?

即便是自己上面,不也有个淮右布衣朱元璋?

根源都是百姓!

瞧不起现在的百姓,自以为高人一等,这叫数典忘祖,是对几代以上的祖先不敬!

李东阳面色凛然。

皇帝这话大有深意,也大有智慧!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当了官,便脱离了百姓,哪怕他们曾是百姓中的一个,可一旦为官,就再没回到百姓中去过。即便是年老致仕,也罕有与民同乐者,相反,他们用广袤的田地,高大的院墙,极力证明自己与那些百姓不同。

官不知民!

民不知官!

这未必是好事。

要让官知道民的疾苦,知道民的难处,民知道谁是官,他有没有为百姓做实事,这才是好的治民之道。

李东阳郑重地说:“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在理,是应该让官员走入民间察民之苦,听民之声。”

徐祯卿皱眉:“就怕有些官员乱来,借此机会吃喝玩乐,还需要百姓来供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