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 王昌龄出生(2 / 2)

“对呀,你怎么知道王勃是大诗人?”

“今天我在五爷爷家里玩,听五爷爷说的。”

“能够背王勃的诗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爷爷笑了:“这是五爷爷教你的?”

“五爷爷说,王勃是大诗人,他最有名的诗是《滕王阁序》,那首诗有好长,我还背不下来,上面的诗只是那首诗的序言。”

“龄儿呀,《滕王阁序》是一篇文章,不过刚才你背诵的就是《滕王阁记》的序诗,这个王勃呀,他真的是世间少有的奇才,龄儿呀,你希望做王勃那样的大诗人吗?”

“龄儿就是要做王勃那样的大诗人。”

“好,有志气,来,听爷爷讲一讲王勃的故事。”

王德兴老人向孙子龄儿说起了王勃的故事。王德兴老人告诉龄儿,王勃跟小昌龄的爷爷都是太原的本家兄弟。要说年纪,王勃比小昌龄的爷爷还小十来岁。如果按照辈份称呼,小昌龄应该叫王勃作爷爷。只是由于王勃在二十七岁那年,就因为在去交趾的途中渡海遇难,一代诗杰英年早逝。

王德兴老人还告诉龄儿,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称他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四岁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反对讨伐高丽。刘祥道看后,称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在麟德三年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十四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听了爷爷关于王勃的故事,小昌龄聪慧的眼睛放射出理想的光芒,他决心向王勃爷爷学习,做一位扬名天下的大诗人。

从此,小昌龄喜欢上了王勃的诗,在爷爷的指导下,废寝忘食地读王勃的诗。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攻读,一本《王子安集》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对小昌龄影响最大的,是王勃那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接下来,是王勃的写景诗。《仲春郊外》、《郊兴》、《春日还郊》、《对酒春园作》、《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长柳》、《临江二首》、《春庄》、《春游》、《春园》……在小昌龄看来,每一首都精彩,每一首都有无穷的魅力,小昌龄完全陶醉在王勃的诗意之中。

在小昌龄看来,最耐人玩味的是那一首《采莲曲》。这一首《采莲曲》,对小昌龄未来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掉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借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要知道下面有什么故事,请看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